
真 是幫我解決了大問題,我這里天大的問題居然讓你們動動手機就解決了!”家住金山區呂巷鎮太平村的包女士腿腳不便,加上子女不在身邊,就請人大代表代辦員幫忙申請年老一次性計劃生育獎勵費,整理材料時卻發現獨生子女證找不到了,重新補領時間又來不及。包女士一籌莫展時,代辦員讓包女士提供了個人信息,又在手機上通過視頻溝通了一會兒,便直接獲取了包女士的獨生子女證檔案,解決了困擾包女士的問題。這是太平村通過人大代表聯系點為民服務三個“零”中的服務項目之一。
埭上聯系點聯系群眾“零”距離
太平村在村民宅基埭頭打造人大代表聯系點作為活動場所,并選定負責人,“零”距離開展接待活動,及時將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收集在案,為他們解決困難糾紛。自聯系點創建以來,已收錄問題30余條,80%以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尤其是經過人大代表三年的努力,原本太平村僅一條線路村域公交被增設成了2條線路,方便了片區村民的出行。不僅如此,有人大代表了解到村民的醫療需求日益增多,在充分調研民意的基礎上與亭林醫院社工部進行了對接。雙方認為可以通過結對共建實現資源共享,經過多次溝通協調,最終確定太平村黨總支與民進金山區委亭林支部結對簽約。結對簽約后,亭林醫院每年為太平村提供義診、醫療講座等服務,義診項目共涉及甲狀腺B超、肝膽B超、心電圖等5大類,大大緩解了農村老人看病8dKJtjp7rFshvnzUfW4ye+1gjJrTea1GO/PadKkqDE4=難、看病貴等問題,獲得村民的一致好評。
政務代辦“320”服務群眾“零”距離
太平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年村”,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占比達51.4%。到4公里外的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事,開電瓶車大約20分鐘,坐公交要半個多小時,老年人常常感到不便。去年,太平村創新工作方法,堅持黨建引領,借助人大代表聯系點平臺,形成了為民服務“320”工作法(即3類人員代辦機制,線上線下2種代辦渠道,進埭入戶0距離代辦服務),努力實現村民“辦事不出村,審批零上門,服務零距離”。人大代表扮演好方案的“制定者”、事務代辦的“實行者”:梳理公開政務服務代辦事項清單,囊括公安、民政、人社、醫保、殘聯、檔案等共計92件事項;全體代辦員深入基層,張貼公開代辦聯系電話、服務人員及內容等,用心為民辦好實事。
“巷鄰智理”工作法化解糾紛“零”距離
“這塊地是我家老祖宗留下來的,憑什么你在上面種菜?” “誰說是你家的,明明是你侵占了……”歷史原因造成村民們的自留地相互交叉、邊界不清,“只要是閑置土地,便可隨意開荒耕種”。由此衍生的各類矛盾問題日益增多,訴訟公堂的也不在少數。為破解這一難題,埭上人大代表聯系點組織召開小組會議,由人大代表出面調解糾紛,幫助村民集體自治,不僅達成了打造“美麗一條埭”共識,科學合理劃分調整村民自留地,還將拆違下來的樓板刷成彩色,鋪在田園中間,既美觀又方便村民勞作。在此基礎上,太平村總結形成“巷鄰智理”工作法,依托人大代表聯系點與金山法院聯合成立了訴源治理工作室,鼓勵代表積極參與訴前、訴中、訴后工作。同時,法官定期駐村宣傳法治理念、調處矛盾糾紛,爭取不判而和、判后能服,實現訴訟判決一個案子,法治教育一個圈子,影響帶動一個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