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 行區人大代表金祖權有著32年的履職經歷,他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更是這一歷史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歲月交替、年輪轉換,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與使命,詮釋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深刻內涵。
創業履職并蒂花開
生于閔行、長于閔行的金祖權,自1992年新閔行區成立以來,便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讓天馬繡花廠駛向了發展的快車道,帶動了一方村民致富。同時,作為人大代表的他,始終將滿腔熱忱傾注于閔行的發展與建設之中。
憶及首次當選區人大代表的那一刻,金祖權感慨萬分:“國歌奏響的時候,我說不清那一刻的感覺,只覺得心潮澎湃,一股接一股的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從十一、十二屆市人大代表,到閔行區一、四、五、六屆人大代表,再到如今區七屆人大代表,在多屆履職過程中,他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如教育公平、醫療改革、住房保障、就業創業、環境保護等,提交了百余件建議。這些建議的提出與落實,成了閔行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的生動詮釋。
心系民生孜孜以求
在金祖權的代表生涯中,“民生”二字始終是他關注的焦點。他深知人大代表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方能裝備自己,不負人民重托。這種持續學習的態度,不僅讓他保持了對社會、民生等問題的敏銳洞察力,也讓他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參加各類視察調研活動,他總是充滿熱情,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社區小巷。他始終將解決民生難題視為己任,加快推進蘆恒路北塊學校建設、為動拆遷農民爭取優質動遷房基地、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他全力以赴協調各方資源推動解決,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與信賴。現在,浦錦老百姓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常點名找他幫忙。
勇于擔當敢于發聲
“當代表就要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越是面對挑戰和困難,越需要勇氣與擔當。”爭取上海農民養老金的經歷,給予了他深刻的履職體會。
2002年,在時任市長徐匡迪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很多參會者認為農民有土地和生產資料,所以沒有必要發放養老金。金祖權提出建議,表示改革開放后,很多農民的土地被征用,年長失地農民的生活需要保障,希望市政府給予重視和解決。他的建議當場得到了徐市長的重視和回應,委派市政府辦公廳在做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做好財政安排。不到一年的時間,上海郊區的農民便享受到了養老金。
金祖權始終秉持“三說”原則,即明確說什么、講究怎么說、對準對誰說,他強調人大代表只有敢說敢講,同時遵守法律法規、尊重他人意見,對問題有深入了解和分析,以理性、平和的態度參與決策過程,才能確保敢言、善言、對言,更有效履行代表職責。
薪火相傳共譜新篇
回望履職歷程,金祖權感慨萬分地表示,閔行人大在民主建設道路上更加穩健,代表作用發揮更加顯著,社會治理成效愈發明顯,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代表們的接力奮斗與經驗傳承,對新代表們的期許也更加沉甸甸。因此,他不遺余力分享經驗、傳授方法、提供指導,鼓勵和幫助一批批新代表快速成長。“只要有機會自己總要‘嘮叨’兩句,好在大家也都愛聽我的‘嘮叨’。”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他建議閔行人大繼續高度重視和深化代表工作,同時注重群眾工作的藝術,使民意匯聚成推動國家繁榮富強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