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今年7月,市高級人民法院出臺《上海法院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推出刑事、民事、行政“三審合一”實質化等28項舉措,將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貫穿始終,取得初步成效。
聚焦體制機制改革 助推“三審合一”實質化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以下簡稱上海高院未家庭)的成立是上海少年審判工作的新起點,也是上海未成年人學校保護工作的新起點。”在2024年7月23日上海高院未家庭揭牌活動中,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總督學平輝說。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低齡化、涉網絡犯罪增多等特點,為法院審判工作帶來了新要求和新挑戰。今年7月,上海高院成立未家庭,并發布《行動方案》。至此,上海法院實現三級院21家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全覆蓋,有7家獨立建制的未家庭,并結合各院實際,成立多個涉少審執專項團隊或合議庭,覆蓋全市三級法院的涉未成年人案件專業化審判體系初步建成。
“我們正在加快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審合一’綜合審判機制的調研,進一步貫通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案件,適時開展跨庭室、跨專業的綜合研判,提升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水平。”上海高院未家庭庭長王戎說。
聚焦司法延伸工作 推進源頭預防和綜合治理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港灣和依靠,有撫養、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義務……”王先生離婚后多日無法探望女兒,因此將前妻趙女士訴至普陀區人民法院。法院不僅通過調解使兩人“握手言和”,還在結案后向他們發送了《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出具《各年齡階段親子互動的建議》,協助他們與女兒更好溝通。
近年來,上海法院健全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全程干預機制,首創“為孩子父母學校”,引導3500余個離異家庭正確處理和修復親子關系;關愛幫扶特大城市流動、留守及困境兒童,通過“春天的蒲公英”等項目,幫助來滬務工子女增加城市歸屬感;針對處于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情形下的未成年人,聯合市民政局等多部門發布困境兒童安全保護工作操作規程等。
“目前,我們正在探索將未成年人的觀護幫教從傳統刑事訴訟領域向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綜合權益保護領域拓展,為涉案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綜合保障。”王戎介紹。
聚焦數字法院建設 賦能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
“您正在審理的案件可能存在欠缺行為能力人訴訟中未指定法定代理人等情形,請審慎核實后依法處理……”日前,黃浦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時,承辦法官收到了這樣一條來自上海數字法院平臺的提示預警,仔細核對后,進行了妥善處理。審判實踐中,由于法官可能無法全面掌握案件當事人的行為能力狀況,或者未能及時識別出當事人缺乏相應的訴訟行為能力,難免出現疏漏。為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群體合法權益,2023年以來,上海法院大力推進數字法院建設,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與應用場景建設相結合,研發了“欠缺行為能力訴訟中未指定法定代理人提示預警”場景模型,通過全市審判數據的共享以及當事人身份信息的智能識別,及時向案件承辦法官作出預警,實現了關口前移。截至目前,上海法院共研發涉未成年人保護數字應用場景20余個,貫穿審判監督、社會治理、司法便民各個方面,覆蓋“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 “少年審判涉特殊人群回訪幫教”等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