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音樂節上輪椅男孩被高高舉起”的視頻引發了網友關注。發布者在視頻下配文“一群余華舉起了鐵生”。男孩叫邵奇奇,因為行動不便,在人群中他能感受現場氛圍,聽到音樂,卻看不到舞臺。周圍的觀眾發現了之后,自發地將奇奇高高舉起。男孩被舉起的這一刻,表情從膽怯、驚訝,慢慢變成了驚喜和激動,最后開心大笑,大家用愛心溫暖了這座城市,也讓奇奇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溫柔的認識。
奇奇的媽媽說:很感謝他們讓孩子感受到了美好和愛,托舉他到達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這是孩子生命中一次非常美妙的體驗!奇奇也發視頻表示,“如果我是鐵生,在這之前就有很多余華了,是他們的托舉,讓我的內心更加光明,我也愿意成為光芒去照耀更多的人。大家都是余華,托起了我這個鐵生,我也愿意成為余華,托起更多的鐵生?!?/p>
這一幕不僅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動容,也通過屏幕感動了數百萬網友。有網友評論道:“這一刻就是‘眾’字的具象化”“‘眾’字就是這么寫,多么生動的一課”,還有網友說:“哪有什么殘不殘疾,他只是不方便,不方便咱們就給他行個方便。”
(摘編自“光明網”)
【話題提煉】
愛與尊重、人性美、時代精神、感動、美德……
【觀點提要】
①當輪椅上的男孩被眾人舉起時,那一刻他不再是一個需要同情的對象,而是一個被尊重、被賦予力量的個體。②眾人舉起了輪椅上的男孩,也托起了“愛與尊重”,這一幕令人充滿溫暖和力量。③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助力,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④“一群余華舉起了鐵生”,這句話是對人性美好的贊頌。當善意觸發共振,愛就成為了共同語言。
【速寫引領】
音樂節輪椅男孩被高高舉起,此次事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舉動或是一個短暫的時刻,它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面貌的縮影,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辜鴻銘先生曾言:“中國人身上有其他民族所沒有的品質,那就是溫良?!币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眾人的力量卻能匯聚成海。輪椅上的男孩被眾人高高舉起的那一刻,他的笑容如同綻放的花朵,溫暖而燦爛。這一刻,沒有人在意所謂的“殘疾”,沒有人在乎世俗的眼光和限制,只有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支持。
(供稿 安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