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語
堅持所帶來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它能讓我們抵擋住困難的侵襲,不被挫折所打倒。只有堅持,我們才能穩步前行,最終實現夢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人們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堅持似乎成了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有人說:成功的路上人很少,因為能夠堅持下去的人不多。
每個人都明白要堅持的道理。但是有幾個人能真正付諸行動呢?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獲。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是一勞永逸的。同學們,你從他們身上讀懂了什么?對此,你又有怎樣的想法?接下來想付出怎樣的行動?
董麗娜:心不盲,一路有光
董麗娜,一位患有先天性眼疾的女性,她自幼生活在微光之中。十歲時,她的視界徹底被黑暗所吞噬。然而,這并未成為她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在盲聾學校的歲月里,她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課程,磨礪出了堅忍不拔的意志。后來,她進入盲人技術學校,學習中醫推拿,畢業后從事盲人按摩。200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前往北京學習播音主持。2007年6月,她以97.8分的成績拿下了普通話一級甲等的專業資格證書。后來,董麗娜參加了“夏青杯”全國朗誦比賽,最終獲得二等獎,她被一位評委引薦,走進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視臺的直播間擔任嘉賓主持。二十二歲那年,她以滿腔熱血踏上了播音之路,憑借不懈努力,成功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成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研究生,更是該校首位盲人研究生,她的名字在學校殿堂中熠熠生輝。
2023年6月28日,董麗娜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碩士的身份,踏上了新的征程,她成為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視障并非前行的阻礙。她雙眸雖閉,但內心卻擁有比平常人更為廣闊的天地;視力雖受限,卻未能束縛她追求知識的腳步。董麗娜的人生,是一部自強不息、拼搏不息、永不言棄的壯麗史詩,她的精神,將激勵無數追夢人砥礪前行。
董麗娜說:“曾經我也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平,但是我現在不這么認為,我會覺得命運不管如何,它不會把你逼上絕路,命運雖然給了我一雙看不見明天的眼睛,但是它并沒有給我一個看不見明天的未來,我可以接受命運特殊的安排,但是絕不能夠接受自己還沒有奮斗就過早地被宣判。”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曾說:“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后。”人生也許會遭遇艱難困苦,命運也許會把我們推入黑暗,但請永遠不要喪失追求光明的勇氣!
●素材解讀
董麗娜身上閃耀著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每一天都要過得與眾不同,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生”。她的經歷反映出一個重要的社會現實:殘疾人同樣需要平等的生活權利,大眾應當尊重他們的選擇。董麗娜的精神鼓舞了當代青年奮發拼搏的斗志,培養了他們自強不息的品質;對殘疾人士而言,她的精神也激發了他們直面困難的勇氣。她的影響力不僅僅只停留在個體,對于提升民族精神活力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王楚欽:球不落地,永不放棄
當王楚欽還只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小男孩時,他就對乒乓球產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愛。13歲,王楚欽開始在乒乓球界嶄露頭角。憑借出色的表現,王楚欽一舉獲得男子單打和團體雙料冠軍。經過多次的鍛煉和考驗,2015年12月,王楚欽正式升入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一隊。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在乒乓球男團決賽中,王楚欽同隊員一起擊敗韓國隊,實現了七連冠。
2019年對王楚欽來說,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奧地利乒乓球公開賽,在與隊友趙子豪的比賽中,因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將手中的球拍用力地扔向地面,被停賽三個月。在停賽的日子里,他幾乎每天都與心理教練進行溝通,試圖找回曾經那個自信而堅韌的自己。
2020年卡塔爾公開賽,王楚欽與孫穎莎搭檔,不敵水谷隼和伊藤美誠。但這一次他沒有崩潰,而是靜靜地坐在球場上,默默地看著比分,似乎在告訴自己:這只是一次失敗,但并不代表未來也失敗。正是這份堅毅,使得王楚欽在休斯頓世乒賽與孫穎莎完成逆襲,為國奪得了混雙金牌。
杭州亞運會上的王楚欽集齊了本屆亞運會的男單、男雙、混雙和團體金牌,成為了亞運會史上首位男子“金滿貫”,是當之無愧的“四冠王”。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王楚欽在單打比賽中意外失利,這一結果讓他一度陷入迷茫和自我懷疑。然而,這名年輕的選手并沒有被挫折擊倒。在單打比賽結束后的幾天緩沖時間里,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中國隊教練組以及其他隊友們,紛紛給予了王楚欽安慰。在團隊的支持和鼓勵下,王楚欽逐漸調整心態,重新找回自信,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投入到團體賽的備戰中。在接下來的男團比賽中,王楚欽發揮出色。他積極應對每一個對手,無論是發球、接球還是進攻、防守,都展現出了頑強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術。他與隊友們配合默契,一路過關斬將,為中國男乒成功晉級貢獻了力量。
●素材解讀
王楚欽的職業歷程,充分體現出其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不懈奮斗的精神。從初涉乒壇的新手,再到成長為賽場之星,王楚欽滿懷熱忱,勤奮刻苦,屢創佳績。每一次的揮板都見證了他的勤奮與執著;每一次的勝利都鐫刻下他的榮耀與輝煌。然而,縱然榮耀加身,磨礪也如影隨形。王楚欽同樣經歷過挫折與失望,可他卻以堅毅鑄造信念,用實踐詮釋追求。他用堅忍不拔的精神,鼓勵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勇敢追夢,他的故事向人們傳達出這樣的信念:只要心懷夢想并為之堅持,一切都有可能實現。
“板凳男孩”方宇翔
16歲的方宇翔是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的 一名高一學生。2011年3月12日,一場車禍使年僅兩歲半的方宇翔高位截肢,永遠失去了雙腿。面對命運的挫折,方宇翔也曾感到難過委屈,但卻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我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我同樣可以快樂地生活!”隨著慢慢長大,方宇翔漸漸接受了身體的殘缺。心疼父母的操勞,他學會了洗衣服、做飯、擦地;面對好奇的目光,他報以微笑,大方介紹自己;假肢穩定性有限,在教室穿脫不方便,他便學習用板凳行走,每日刻苦練習臂力。他摔倒過、手指也被夾過,卻從未放棄,“板凳男孩”的昵稱也隨之不脛而走。
方宇翔的自立自強,離不開家人的關心呵護。溫馨和睦的家庭是方宇翔心靈的“港灣”,父母在奔波生計的同時,也竭盡全力給予了方宇翔全心全意的陪伴和無微不至的關愛。正因如此,雖然車禍帶走了方宇翔的雙腿,但卻無法帶走他堅韌不拔、努力向上的生命力量。
●素材解讀
方宇翔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他的堅韌和樂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身殘志堅的少年是如何面對生活挑戰的。他的勇氣和決心,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他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生活的英雄。看著方宇翔的背影,許多人都感動到淚流滿面。他們不是同情他的殘疾,也不是為他感到遺憾,而是被他的精神所打動,被他的決心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