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收盡了在地平線上的最后一縷光,閃爍繁星嵌進了夜幕蒼穹。那黛青色的帷幕下,一連數里的曠野皆綻放燈火。
(環境描寫,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背景,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此時,我正在自習課上完成最后的功課。
(交代事情的起因。)
如山崩泄洪般的習題奔涌進我的雙目,四處望去,周圍的同學都專注地執筆書寫著,教室里只有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他們埋頭課本,無人開口講話,更顯夜晚沉寂。
(以“山崩泄洪”為喻,寫盡作業繁多,語言生動,側面體現出小作者的情緒低落。)
此時,我正不斷地抄寫基礎知識。
窗外的櫟樹葉探頭進來,默默注視著沉寂的班級和煩悶的我。我的臉上已盡是疲態,眼皮沉重得讓我抬不起眼眸,耐心也已逼近臨界值。。抄寫作業便是我整個晚自習的內容。我望著櫟樹枝,不由得深思起來:模考將至,老師卻將重心置于基礎知識的反復抄寫上。人為何總是在做重復的無用功?這樣做究竟有什么用?
(運用擬人、反問,揭示人物的內心,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此時,我正在c293b8e17014e18b1c0c9b273aea1c31進行最后的糾結。
(與上文結構相呼應,是小作者的匠心所在。“糾結”一詞引出下文。)
終于,我按捺不住內心疑惑,決定去找老師。老師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拿出一張白紙,讓我默寫一篇文言文。我一時愣住了,這么簡單的事情豈能難倒我?我信心百倍,拿起紙便開始默寫,可越寫心里越沒底。默寫完畢,交給老師檢查,看著幾個醒目的紅圈,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只聽她語重心長的說:重復默寫了很多次,你尚不能做到全對,更何況其他同學呢?有時候,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才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俗話說得好,‘萬丈高樓平地起起’,不要瞧不上鞏固基礎知識,一切新發現、新智慧,背后都離不開扎實的基本功。”
(老師的教育引導,使小作者幡然醒悟。這一處是全文的關鍵,是使小作者轉變態度的原因,也體現了作文的主旨。)
此時,我已拿出最飽滿的姿態準備應戰模考。
(整齊的句式,又一次與上文對應,情感上逐步升華,使文義貫通一氣。)
模考在即,心態最重要。我迎著老師期望的目光,重重地點了點頭,回到座位上,重新拿起了筆。我想,只要用心,溫故也可知新。人不能好高騖遠,只有踏實地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攀上成功的高峰。
(句子簡潔,表達清晰,語含哲理,引人思考。)
這樣的一節課,即使時過境遷,它對我心靈的觸動依然會長久留存。我相信它終將影響著我做人做事。
(點題,使作文結構圓融。)
【陜西渭南市高新區實驗初中,指導老師:趙莉】
作者自評
模考前夕的一個晚自習,老師布置了很多抄寫的作業,我感到很不理解,也不愿意寫,反復糾結很久后,還是去找老師訴說,經過老師的引導,我終于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當天晚上,一篇作文揮筆而就。我們完成作業的態度,應該和對待生活一樣認真負責,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篇作文記錄了我的一段思想歷程,是我成長的見證,它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從腳下做起,要夯實基礎,不要好高騖遠。
同窗互評
王依哲同學:作文中有四處獨句段,分別是“此時,我正在自習課上完成最后的功課”“此時,我正不斷地抄寫基礎知識”“此時,我正在進行最后的糾結”“此時,我已拿出最飽滿的姿態準備應戰模考”,我認為這是小作者的匠心之所在,特別精巧。反復出現的句式,不僅使全文有一種回環往復之美,而且能夠增強作品的感情,使讀者能觸摸到小作者情感發展變化的脈絡。
陳國強同學:習作中老師的話很耐人尋味,從多向思維的角度去解讀,去闡釋,都能品出深意,不僅結合小作者當時的心情去說理,而且能結合名言或俗語去說服小作者,從而增強習作的說服力,老師的形象也更讓人印象深刻。同時,這段話也從三個角度去思考,一是反問,從全班學習切入;二是講述道理,從簡單事情反復做去思考;三是告誡,得到要重視基礎知識,不能好高騖遠的結論。
教師總評
這篇習作是小作者有感而發,一氣呵成的。情感飽滿是其最顯著的特征。那節自習課,由于老師布置了繁多的抄寫作業,引起了小作者的不滿,遂帶著情緒尋找老師。一場心靈的對話,撥開了小作者心頭的迷霧,觸動了小作者的心靈,于是小作者奮筆直書,作文便一氣呵成。語言生動是習作的第二個特征,無論是段落的結構,還是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又或是富含哲理的語言,都體現出小作者對語言較強的感悟能力和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