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在古詩詞鑒賞中運用 “知人論世”“抓關鍵句”等方法,把握詞人不同時期詞作的情感基調。
2.聚焦“鳥”的意象和“尋”的語意,理解詞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精神世界。
3.感受李清照的獨立人格及在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
【課堂實錄】
一、猜讀導入,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師: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有一位女子特立獨行、登峰造極,她就是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她的三首代表作,了解她的一生。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如夢令》《漁家傲》《聲聲慢》,并對照李清照的生平經歷,推斷三首詞大致的寫作時期。
(屏顯李清照生平經歷。)
生:我認為《如夢令》寫于李清照18歲左右,整體風格明快歡悅,此時作者是一位活潑的少女。
生:我推測《漁家傲》寫于李清照45歲至51歲之間。此時作者經歷了諸多坎坷,對現實失望迷惘,但是又有所堅持,所以這首詞讀來風格豪邁悲慨。
生:《聲聲慢》風格哀戚愁苦,好像一位傷心絕望的老婦人在泣訴。我覺得這首詞應該是在李清照離世之前寫的。
……
師:通過對三首作品創作時期的猜讀推斷,同學們已經初步感知李清照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表達。讓我們齊讀三首詞,讀出不同的感情基調。
(師生齊讀。)
二、任務驅動,深入理解詞人心境
任務一:聚焦意象與字詞,擬寫標題
師:這三首詞均沒有題目,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抓住具體的意象,為詞人擬寫標題?我們先來完成一個小小的挑戰——聚焦“鳥”的意象,根據詞句補寫詞題,并說明理由。
屏顯:
示例:《如夢令·鷗鷺飛》
理由:標題是根據“驚起一灘鷗鷺”所起。我似乎看到藏在荷塘中的鷗鷺被飛快的小舟和少女的笑聲所驚擾,撲騰著翅膀向高遠的天空飛去。潔白的鷗鷺正是李清照蓬勃歡悅、自由自在的寫照。
生:《漁家傲·鵬正舉》,標題是根據“九萬里風鵬正舉”所起。我似乎看到李清照望著遠處,渴望像鵬那樣乘著狂風,振翅高飛。鵬展現了李清照對遠大理想執著追求的心境。一個“正”字更是表現了詞人迫切想要逃離的心理,因為現實中已無路可走。
生:《聲聲慢·雁過》。標題是根據“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所起。我似乎看到詞人凄苦無奈時,看到空中飛過的大雁。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漂泊不定,寄居異鄉,這正是她傷心的原因。
師:同樣是鳥的意象,《如夢令》中的鷗鷺是自由靈魂的象征,《漁家傲》中的鵬代表詞人執著追求的理想,《聲聲慢》中的大雁引起愁思,是傷心的見證。這是用意象表達情感的妙處。
師:剛剛我們抓住一個具體的意象來擬標題,現在挑戰升級。老師發現三首詞都有“尋”的語意表達,同學們能不能結合詞句,圍繞“尋”,給這三首詞擬標題呢?并說明理由。
屏顯:
示例:《如夢令·酒興尋歸路》。標題是根據“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所起。“沉醉”二字讓我看到一位酣暢的酒后少女。她尋覓的是回家的路,這溫馨的家是一個可以讓封建時代的女子盡興喝酒、日暮晚歸、恣意生活的自由美好的地方。
生:《漁家傲·夢境問歸處》。標題是根據“殷勤問我歸何處”所起。詞人描繪了夢境中與天帝問答的場景。她尋覓的是歸處,是殷勤地關心百姓的明君,是神話中的仙山。
師:詞人為何在夢中尋?
生:現實中無路可走,只能通過夢境來表現對命運的奮力抗爭。
師:請通過朗讀來表現詞人不堪現實的重負,迫切想要擺脫現實,飛到理想之境的心情。
(生齊讀。)
師:還有同學要繼續回答嗎?
生:《聲聲慢·凄慘無覓處》。標題是根據“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所起。這個標題將詞人的處境直接點明。從疊詞中,我似乎看到詞人持續不斷卻終無所獲的“尋找”狀態。所有的美好只有在回憶里追尋,現實中的尋找注定沒有結果。
……
師:李清照一生都在尋覓,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尋覓由原來的有家可尋,再到尋覓無望,最終只能從回憶中尋求慰藉。然而時至黃昏,人到暮年,國已衰頹,一切的尋覓終將化為泡影,可她卻始終沒有停止追尋的腳步。
任務二:共創詞云圖,體悟作者的生命態度
師:學完三首詞,讓我們共同創作一幅詞云圖來表達對李清照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寫到黑板上。
(學生板書:愁、追尋、尋覓、回首、婉約、何處、梅花……)
師:老師想請寫“愁”“尋覓”“婉約”“梅花”的四名同學給大家分享一下理由。
生:我寫的是愁。我認為愁苦是李清照后半生的生命寫照,在經歷了國破家亡等一系列悲慘命運后,她的中后期詞作最大的特點是迷惘苦悶。
生:李清照一生都在尋覓,從少年時期對實實在在美好的家的歸路的尋找,到中年時期對現實無比失望,無奈地到夢境中尋找明君仙山,再到晚年時期尋覓無望,只得在回憶中尋找美好的舊時光聊以慰藉。尋覓始終是李清照的生命狀態。
生:我寫的是婉約,她的詞風就是婉約的,語言清新自然,富有真情實感。品讀完三首詞,我對“婉約”這一標簽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受。
師:是的,李清照被稱為 “婉約詞宗”。
生:我想要用梅花這一意象來表達對李清照的理解,因為李清照說過她最愛的花就是梅。我認為她的前半生就像梅花一樣嬌嫩柔美,后半生顛沛流離、孤苦無依,卻能夠像梅花一樣傲雪凌霜,堅貞不屈。而李清照的作品歷經幾百年,仍然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熏陶,就像梅花一樣香如故。
師: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認識很獨特,也很深刻。李清照曾用“此花不與群花比”來盛贊梅花,同時也是她的志趣表達。李清照在每一個日暮里堅持追尋——
屏顯:
凄凄慘慘戚戚,是命運賦予的苦難;而尋尋覓覓,才是她人生的底色。
終其一生,她都在尋覓那個最真實的,閃閃發光的自己。
【教學反思】
群文閱讀是古典詩歌教學的有效方式,筆者在組文時選擇了兩首課內作品《如夢令》《漁家傲》,一首課外作品《聲聲慢》。《如夢令》抒寫的是李清照少女時期盡興游玩的快樂;《漁家傲》抒寫的是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物散后,對現實感到迷茫失望卻又豪邁悲慨之情;《聲聲慢》則流露了詞人孑然一身的哀戚愁苦之情。這三首詞在風格、情感、主旨上都有著極大的不同。筆者聚焦三首詞作的相同點,讓學生進行比較聯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使其對李清照有更全面更立體的認識。
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任務來撬動學生的閱讀、鑒賞、探究、表達。全課主要包括兩項主要任務,第一項任務意在驅動學生抓住主要意象,立足關鍵詞句,探究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精神世界;第二項任務意在驅動學生生成并表達對李清照的理解與認識。這兩項任務立足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生。
古典詩歌的教學離不開引導學生品味涵泳語言文字。筆者在設計本節課時,注重將言語活動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品析、揣摩、感悟,將思維引向深入,逐漸領略古典詩詞的音韻美、意境美、情感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太湖格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