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人說“吃虧是?!?,但我認為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準確。
一則,要看你吃多大的虧,有的虧吃了,要命;二則,吃些小虧是可以的,對以后的生活可能有用,但關鍵是看吃虧后有無反思,有無改觀。
老人常言:“見利讓三分,遇事容六尺,逢人敬一丈?!笔獠恢?,讓三分,無利;容六尺,被欺;敬一丈,傷己。所謂吃虧是福,但回回吃虧就不是福;所謂難得糊涂,但事事糊涂就是真的糊涂;尤其是以下這三種虧,能少吃就少吃,吃一次便要長一次的教訓。
1937年,作家三毛獨自一人遠渡重洋去西班牙留學。臨行前,父母再三叮囑:“在外面待人處事,要有中國人的教養,凡事忍讓,吃虧就是占便宜?!?/p>
最初,三毛謹記父母的話,待人處事,處處忍讓,總是搶著做事情。但沒過多久,室友就直接把三毛當成了女傭。
“爸媽說,吃虧就是占便宜。于是我凡事忍讓,爭著做事情,結果我真的成了一個便宜人了?!?/p>
過度的謙和與善良,讓三毛成為別人眼中可以隨便利用的傻瓜。不僅要幫室友洗床單、打掃衛生,甚至連自己的衣柜也成了室友們的免費“時裝店”。
終于有一天,忍無可忍的三毛爆發了。
那一次,室友們喝完酒在她的床上打鬧,三毛幾次勸說,依然無用,結果害得三毛被查夜的院長大罵一頓。三毛火了,抄起掃把,對著一群酒鬼胡亂揮舞。想阻止她的人,被三毛一巴掌扇過去;想攻擊她的人,三毛照著對方胸膛就是一腳。
事后,三毛既沒道歉,也沒有后悔。但奇怪的是,這之后她非但沒有被排斥,反而受到同學的尊重和奉承。早上起晚了,會有室友主動幫她帶飯;頭發洗了沒擦干,就有人主動替她卷發。
后來,三毛在《西風不相識》中這樣寫道:“如果一味地付出是善良,那么這種善良我們寧愿不要。我們以為的善良,實bQruNkQl1YVr0eM9kOIK9A==際上是一種懦弱?!币徽Z中的,做人真的不要太老實。如果你面對什么都是逆來順受,不敢拒絕,也不會主動爭取,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人越老實,越容易被辜負”的困境。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作“貝勃定律”:即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后,他對這類刺激的免疫能力會大幅提升。
就心理感受而言,第一次大刺激會讓第二次小刺激變得微不足道。比如,原本一元錢的東西突然漲了十元,我們定會感到無法接受;可原本一萬元的東西漲了一百元,我們卻不會有太大反應。
從貝勃定律中我們可以推出一個鐵律——幸福遞減。簡單來說就是:“得到的越多,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少?!?/p>
同樣的道理,放在人際交往中也一樣適用,倘若對別人一直太大方,到最后自己難免會吃虧。在這方面,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吃過大虧:俞敏洪曾在創業初期遭遇過兩次搶劫,且強盜都是同一撥人。這不僅讓俞敏洪損失了大筆錢財,甚至差點危及性命。
彼時,俞敏洪在北京郊區的一個度假村里租了一個場地做教室,預付了20萬,暑假結束后,按照合同,度假村老板應該再返給俞敏洪3萬??芍暗念A付款早已被揮霍干凈,老板便和俞敏洪求情。俞敏洪看他可憐,便答應了老板先不索要3萬元,將其抵到明年的租金里。也就是因為俞敏洪的爽快,讓度假村老板認為俞敏洪不僅有錢,還好說話,于是開始謀劃搶劫。后來,俞敏洪感嘆道:“有的人,哪怕你將他喂飽,他也不會感謝你半分。”
經歷得越多,你越會發現,你對他人所有的大方,到最后,都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加肆無忌憚的傷害。等到傷害再也承受不住了,這段關系也就自然終結了。一定要明白,所謂的為人慷慨放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是有條件的。我們的大方,我們的善良,我們的真誠,都要留給更值得的人和事。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寒冷的夜晚,冷風呼嘯,一個旅人正在溫暖的帳篷里準備休息。半夜時,門簾被外面的駱駝輕輕地掀起來了,駱駝表示外面太冷了,希望旅人可以允許它把頭伸進來暖和一下。善良的旅人不忍心駱駝在外受凍,便答應了它的請求。但沒過多久,駱駝又把旅人弄醒了,希望自己的脖子也能進來,旅人又同意了??刹灰粫海橊動珠_口了,緊接著,駱駝的前腿、半個身子都陸續地擠了進來,善良的旅人只能移到帳篷的角落里。仗著旅人好說話,駱駝越來越得寸進尺,最后,一腳把旅人踢出了帳篷,自己全部進入溫暖的帳篷里。那個老實的旅人,因為沒有底線地幫助別人,最后非但沒有落得感激,反而被利用傷害。
非常認同一句話:“過度的善良會成為弱點,成為別人侵犯的入口。沒有底線的熱心,只會助長別人的囂張氣焰?!?/p>
有時候,太過善良不是一件好事,當別人屢次試探,你卻不做反應時,別人只會覺得你傻。
電影《教父》里有句臺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p>
深以為然。善良應有尺,忍讓需有度。善良是優點,但不能因此成為你的弱點;大度是修養,但也不能成為別人欺負你的理由。真正的善良是隨和而不失棱角的,柔軟而不失鋒芒的。余生不長,你當善良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