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玫瑰和婆婆的關系,就讓人唏噓不已。婆婆明知道玫瑰身懷六甲,可依舊在兒媳的飯菜中加入重口味的大醬。明知道兒媳在工作,婆婆卻毫無邊界地湊過去偷看,還把電視的聲音開到最大。不僅如此,婆婆還趁玫瑰不在家,把她的永生花從花盆里拔掉,種滿了大蒜。最令人窒息的,是玫瑰分娩時。產房內,玫瑰痛得大汗淋漓;產房外,婆婆卻極力阻攔兒子,不讓他給兒媳簽字打無痛。最后還是玫瑰的哥哥態度強硬,婆婆才勉強同意簽字。自始至終,婆婆從未在意過玫瑰的感受,甚至玫瑰的生命安危,在她眼里都不及孫子的健康重要。
“婆婆不是媽,兒媳也不是親閨女。”如若在相處中,拿捏不住分寸感和距離感,必然會承受巨大落差帶來的失望與崩潰。越是幻想情同母女的婆媳關系,越容易心生沮喪,漸生隔閡。降低預期,不高估自己在婆婆心中的位置,方能獲得一份從容,一份舒心。
知乎網友@簡蟲蟲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有了孩子后,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把她的生活攪得翻天覆地。朋友見此情形,建議她找個保姆。可迫于經濟壓力,她沒有聽從朋友的建議,而是請來了婆婆幫忙照顧小孩。朋友得知消息,一再勸說她:“婆媳同在一個屋檐下,早晚要鬧得雞飛狗跳。”還經常轉發給她一些婆媳不和的文章、視頻。在朋友的影響下,她也漸漸對婆婆有了偏見。盡管享受著婆婆的貼心照顧,她也只當婆婆在“偽裝”。直到有一天,她生病做手術,丈夫上班沒時間照顧她。反倒是婆婆送來可口的飯菜,帶走換洗的衣物,對她悉心照料。她才幡然醒悟,一直以來婆婆對她都很好,是因為自己有偏見,才會把婆婆當成假想敵。
生活中,總有人會對婆婆有刻板印象,以為每個婆婆都不懷好意。殊不知,戴著有色眼鏡相處,勢必會極盡挑剔,無端中傷對方。
想起眾多網友心目中的“神仙婆媳”——伊能靜和婆婆。在伊能靜眼里,婆婆不是偏見和標簽的代名詞,而是坦誠相待的朋友。她會在第一次見面時,毫不猶豫地擁抱婆婆。也會在婆婆減肥時,精心制作減脂餐,像教練一樣監督婆婆的飲食。
感受到伊能靜的真誠,婆婆也同樣用真心回贈。她會在兒媳和兒子吵架時,毫不猶豫站在兒媳這邊。也會在各種場合,毫不吝嗇地夸贊兒媳。
婆婆和兒媳和和氣氣,整個家庭也其樂融融。真心相待,相互尊重,是婆媳和睦的基礎。放下偏見,便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矛盾;多些包容,便能化解掉生活的重重難題。人心都是相互的,當你懂得換位思考,對方也會用心回應,家庭才能和睦幸福。
琪琪媽媽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從她懷孕起,婆婆便從農村搬到城里來照顧她。考慮到她加班多,婆婆總是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物品歸置得整整齊齊。心疼她賺錢辛苦,婆婆更加節儉,一件外套洗得發白,很少給自己添置衣物。
時間久了,她對婆婆的照顧習以為常。她開始羨慕別人有個年輕時尚的婆婆,可以一起逛街,一起聊天。孩子滿月后,又是黃疸,又是吐奶,把一家人折騰得心力交瘁。她開始挑剔婆婆,埋怨婆婆不懂得科學喂養。怨氣越來越大的她,因為孩子換尿布的事和婆婆吵了一架,把婆婆氣回了老家。
那之后,她開始獨自帶娃。娃正好到了鬧騰的年齡,她這邊家務還沒做完,那邊娃就哭著鬧著讓她抱。她一邊應付職場的焦頭爛額,一邊照顧家里的雞零狗碎,不到一個月,便感覺心力交瘁。她這才明白,幫忙帶娃不是婆婆的本職工作。
作為兒媳的她,卻只顧著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婆婆的付出和犧牲。婆媳間相處最大的災難,就是把對方的付出當作理所應當。選擇性忽視對方的付出,寒的是對方的心;習慣性從對方身上索取,傷害的是彼此的感情。
聰明的女人,都懂得用心經營與婆婆的關系。降低期待,親而有間;不把婆婆當假想敵,抹去臆想,將心比心;不把婆婆當免費保姆,彼此尊重,以心換心。如此,就算日子平淡,也有穩穩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