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的紅山文化彩陶器物,紋飾采用了刻劃與彩繪結合的方式,以刻劃為主彩繪為輔,給人帶來一種新鮮感。這種表現(xiàn)方式非常少見,在我們熟知的馬家窯文化和相對熟悉的仰韶文化中,彩繪和刻劃一般不混合使用,刻劃紋主要用于素陶,如良渚文化用得比較多,齊家文化也偶爾使用,而這兩種文化都是以素陶為主的文化。在馬家窯和仰韶文化中偶爾出現(xiàn)過刻劃與彩繪混用,關鍵是這種刻劃紋不具有真正的紋飾意義,僅作為符號或記號出現(xiàn),唯有紅山文化將刻劃紋用作主紋飾。
圖1—2是一尊三足鬲,鬲的袋足以上部分刻劃連續(xù)回形紋,三個袋足上分別刻劃三角回形紋,袋足連接部位彩繪卍字紋。刻劃與彩繪兩種形式結合得十分自然。
圖3—5是蓋罐的多個視面,罐的主體等分刻劃三只偶蹄目動物,根據(jù)形態(tài)判斷可能是麝,罐蓋刻劃三只同樣的小麝,大小麝前行方向相反。彩繪紋分別選用米字紋和圓點紋,大麝之間用米字紋相隔,小麝之間用圓點紋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