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知道波爾圖這個城市,是在中學時期的地理課上。有一次,老師提到“葡萄酒之都”在葡萄牙的波爾圖,那里出產的波特酒舉世聞名。直到今年暑期我去波爾圖游玩,才得知它又被稱為“青花之城”。
漫步在波爾圖街頭,我時常會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恍惚感。一座座華麗的哥特式、巴洛克式西方建筑上,鋪陳著極具東方韻味的青花瓷磚,就連街頭駛過的復古電車上也嵌滿青花的紋飾,給波爾圖炎熱的夏日街頭平添了一抹清涼。波爾圖的青花瓷表現的是西方的文化與歷史,生著翅膀的天使、乘著駿馬的騎士、開滿鮮花的宮殿……這些和青花瓷搭配起來竟毫不違和,反而有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
在波爾圖的圣本托火車站里,鑲嵌著兩萬余塊青藍色瓷磚,上面描繪了若干對葡萄牙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其中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海軍恢宏的戰斗場面讓人感到震撼。而青花瓷與波爾圖的緣分,也要從大航海時代講起。
波爾圖是葡萄牙著名的港口城市。大航海時代,中國的青花瓷被裝上一艘艘商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到葡萄牙。一時間,這種來自東方古國的藍白色工藝品受到當地人的瘋狂追捧,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個個愛不釋手、魂牽夢繞。由于它的珍貴和稀有,在當時的葡萄牙被譽為比黃金價值更高的“白色黃金”。青花瓷的風靡給當地的建筑師帶來了設計靈感,而商船頻繁停靠的波爾圖自然而然地成了建筑師們大展身手的舞臺。
如今,在波爾圖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青花的元素。尋常人家的院墻、陽臺,老城小巷里的長凳、路牌,只要你留心,就能輕易地捕捉到那一抹抹飄揚的藍白“流蘇”。一個個外地游客入鄉隨俗地換上了白底藍花的當地青花服飾,背上了帆布的青花包,流連忘返地徜徉于波爾圖醉人的風景中。殊不知他們自己也成了這座城市一道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
俗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漂洋過海的青花瓷如一粒小小的種子,意外地在這座遙遠的西方城市里落地生根,在漫長的光陰里歷經無數次變遷與洗禮,最終開出了一城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白藍繁花,完成了一場東方與西方的跨時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