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對門診安全采血流程的優化作用。方法:將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我院門診采血的80例患者納入研究。將2023年4月—2023年10月入院采血的38例患者納入常規組,接受常規門診采血流程;將2023年11月—2024年4月入院采血的42例患者納入管理組,接受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下的采血流程。對比兩組患者采血前的焦慮程度[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暈血和暈針發生率、不良事件(身份識別問題、標本錯誤及重復穿刺)發生率以及患者對采血流程的滿意度。結果:管理組患者采血前的STAI量表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兩組患者暈血和暈針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管理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管理組患者對采血流程的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可減輕患者在門診采血前的焦慮感,避免發生采血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對采血的滿意度。
【關鍵詞】門診;采血;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流程優化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of whole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 outpatient safe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YIN Min
Chang’an Hospital, Dongguan C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4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of full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 the safe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in outpatient clinics.Methods: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lood collection in our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23 to April 2024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38 patients admitted for blood collection from April 2023 to October 2023 wer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underwent routine outpatient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42 patients admitted for blood collection from November 2023 to April 2024 were included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and underwent the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under full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he anxiety levels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before blood collection,incidence of dizziness and needle sickness,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dentity recognition problems,specimen errors and repeated punctures),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he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cores of all dimensions of the STAI scale before blood coll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dizziness and needle s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0.05);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ith the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0.05).Conclusion:Full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reduce patients’ anxiety before outpatient blood collection,avoid adverse blood collection events,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blood collection.
【Key Words】Outpatient department; Draw blood from the vein; Full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cess optimization
門診靜脈采血是疾病診斷和常規體檢中的重要項目,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門診采血的患者數量日益增多[1]。門診采血室每日接納的患者數量龐大,工作量大,患者在等候采血時容易發生擁擠、秩序紊亂的情況,嚴重影響門診采血秩序,增加潛在危險因素[2]。部分患者在采血時易出現焦慮、恐懼心理,加之穿刺的疼痛刺激,會導致患者出現暈針、暈血等生理反應,增加門診工作量,進一步干擾正常采血流程[3]。如何有效提高門診采血工作效率,降低采血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院內流程管理的重要關注點。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流程管理模式,具有流程優化、提高各環節工作效率、避免流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將在門診開展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旨在優化采血流程,提高門診采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患者的采血過程更加舒適、快捷。現報道如下。
1.1基本資料
將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我院門診采血的80例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因病需要進行血液指標檢測者;②精神正常,無認知障礙;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皮膚大面積損傷者;②合并凝血功能異常;③正參與其它臨床研究者;④拒絕配合本次研究者。將2023年4月—2023年10月入院采血的38例患者納入常規組,將2023年11月—2024年4月入院采血的42例患者納入管理組。常規組有男患者19例,女患者19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54.17±4.32)歲;體質量指數16.2~28.8kg/m2,均值(22.14±2.34)kg/m2; 吸煙史22例,飲酒史31例;初中及以上學歷21例,初中以下學歷17例。管理組有男患者20例,女患者22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55.03±5.41)歲;體質量指數16.4~29.1kg/m2,均值(22.37±2.27)kg/m2;吸煙史24例,飲酒史33例;初中及以上學歷25例,初中以下學歷17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管理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門診采血流程。管理組接受全流程信息化管理:①建立流程管理小組:選取臨床經驗豐富的門診醫師、門診護士、檢驗科醫師和檢驗科質控人員組成管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性培訓。②采血流程優化:建立智能采血系統,導診人員指導患者自助取號,在候診區坐著等候采血。等候區域播放醫療知識科普視頻及采血演示視頻等,幫助患者在排隊等候時放松心情,轉移注意力。針對部分特殊患者,如年齡>60歲或<3歲、孕28周及急診患者,在取號時信息系統會自動識別,給予優先采血。系統自動叫號后,智能貼管機根據患者的檢驗項目自動貼管,由采血護士核對患者的血標本檢驗醫囑,確認患者身份信息,從智能貼管機取出貼好標識的采血管,護士根據患者的指引單上的檢驗項目核對采血管上的身份信息、檢驗項目信息,無誤后開始采血。采血完成后,系統自動打印檢驗報告回執單交給患者,采血護士再次核對患者信息并做好告知,將采集樣本掃碼收取后送至檢驗科待檢。③檢驗流程優化:檢驗科人員收到患者血液樣本后立即進行標本檢驗處理。同時,通過醫院信息系統查詢患者信息,核對樣本信息與患者信息是否有誤。待檢驗完成后將檢驗結果上傳至患者的信息系統中,醫生及患者可通過醫院信息系統打印或查詢采血檢測報告。④流程監管:流程管理小組成員通過醫院信息系統檢測患者采血流程的時效性。通過對采血的申請、采集、送檢、驗收、檢驗、上傳結果的全部流程進行追蹤。對采集樣本后長時間未送檢或驗收后長時間未出檢測報告的情況進行及時追溯處理。
1.3觀察指標
①采血前焦慮程度:使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評價患者采血前的焦慮程度。STAI量表共計40個條目,包括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2個維度,每個維度0~80分,總分0~16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越焦慮[5]。②記錄患者采血期間暈血和暈針的發生率。③記錄采血流程中身份識別問題、標本錯誤及重復穿刺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④滿意度:使用自制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對采血流程的滿意度,主要針對采血前等待、采血時護士的服務態度、采血結果等待時間進行評價,總分0~100分,得分≥80分記為非常滿意,得分60~79分記為比較滿意,得分<60分記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采血前焦慮及暈針和暈血發生率對比
管理組患者采血前的STAI量表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兩組患者暈血和暈針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采血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管理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管理組患者對采血流程的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門診采血窗口作為醫院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每日需接納大量患者進行采血檢查,維護良好的采血秩序,提高采血工作效率是優化采血流程的關 鍵[6]。但部分患者受焦慮心境和暈針、暈血等生理反應影響,容易在采血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增加門診工作量,擾亂采血秩序[7]。同時,流程中部分環節的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導致采血流程中易出現信息核對有誤等不良事件,嚴重影響工作效率,降低醫院的服務水平[8]。為此,需建立健全的流程管理制度,以維護采血秩序,提高服務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目前,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給予院內管理新的思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對院內流程各環節進行可視化監控,能夠有效避免流程中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率[9]。既往研究表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診采血的工作效率,并獲得患者的一致好評[10]。本研究通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對門診采血流程進行監管,結果顯示,管理組患者采血前的STAI量表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管理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對采血流程的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維護采血秩序,降低流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采血流程優化中,通過智能化自助叫號系統控制采血前等候秩序,有助于避免患者過多,導致工作紊亂;采血前在等候區播放健康宣傳視頻等能夠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緩解緊張、焦慮的心理情緒;運用智能化貼管能夠有效避免流程中貼管錯誤、標本采集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采血至送檢環節中,護士和檢驗醫師通過醫院信息系統能有效實行標本全流程閉環管理,核對血樣與患者的信息是否有誤,對于信息有誤的檢驗樣本,能及時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反饋。經上述流程優化后,患者在采血過程中有效避免了等待時間過長,流程繁瑣、臨床信息缺失等問題,從而提高了對采血流程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可減輕患者在門診采血前的焦慮感,避免發生采血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對采血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趙娟,王琳,張倩文.PDCA循環管理在門診采血室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4,30(8):70-72.
[2] 徐德萍,周嘉燕,楊志霞,等.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靜脈采血暈血暈針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165-167.
[3] 侯曼,王輝,范麗華,等.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優化門診采血流程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21,39(1):56-58.
[4] 費杏珍,潘慧斌,包蕓,等.院前急救全程信息化管理軟件的應用對嚴重創傷院內急診救治質控時間的影響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4,33(1):115-118.
[5] 馬章淳,林赟,陳姍,等.狀態-特質量表臨床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8):684-686.
[6] 石彩曉,孫羽燕,齊倩倩,等.療愈環境理念下兒科門診靜脈采血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23,23(3): 331-335.
[7] 王琳,韓艷紅,張倩文.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及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循環優化門診采血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4,43(1):12-15.
[8] 王芳,韓艷紅,王琳.5S管理法聯合PDCA循環提升門診采血室管理質量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4,43(10):1870-1872.
[9] 黃麗芳,蔣燕飛,邢麗娟,等.結合移動在線技術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心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20,19(6):68-70.
[10] 楊旻斐,姚曉月,張蘭蘭,等.急診采血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23,23(3):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