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我入選了奧運會的參賽名單。”
“媽媽,我獲得了奧運會亞軍。”
從2024年7月9日啟程前往巴黎,到7月28日在巴黎奧運會摘得射箭女子團體賽亞軍,這是安琦軒與家人為數不多的交流。
兩句話,落在母親王秀萍心里,重如千鈞。
7月28日,中國射箭女隊在射箭女子團體決賽中以4∶5的比分惜敗韓國隊,收獲銀牌。
8月9日,結束巴黎奧運之旅的安琦軒,在鮮花和掌聲中回到家鄉。
這是中國射箭女子團體在奧運會取得的最好成績,安琦軒不僅創造了新疆射箭項目的歷史,還成為繼王潔之后,新疆第二位獲得奧運會銀牌的選手。
在奧運會上,最精彩的不僅僅是奪金,這些突破與超越,欣喜與遺憾,同樣動人、震撼人心。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期待站到最高的那個舞臺。”這個24歲的姑娘,從接觸射箭項目,到曾經迷茫,再到逐夢奧運,一步一步翻越重重困難,越發篤定與堅韌。
2024年7月28日,安琦軒攜手隊友楊曉蕾、李佳蔓站上領獎臺,她們接過的雖是銀牌,但“含金量”十足。
決賽中,安琦軒與隊友在大比分0∶4落后的絕境中奮起直追,與對手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然而,在最后決勝中中國以27∶29的成績惜敗,距離翻越“韓國射箭”這座大山僅一步之遙。
“這塊銀牌意義非凡。韓國隊已經蟬聯了九屆奧運會的反曲弓女子團體金牌,但中國射箭女隊拼到了最后一箭,她們的表現足夠驚艷,這對新疆射箭隊來說更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新疆射箭隊女隊主教練宋俊杰感慨道。
“安琦軒作為國家隊壓軸的運動員,在這樣的大賽中,扛住了壓力,她的穩定發揮是實力的體現,也是中國隊能獲得亞軍的關鍵因素。”新疆射箭隊教練趙衛華對弟子的表現十分滿意。
“這場比賽,我并非只準備了3年,而是整整7年,雖然沒有創造歷史,但從0∶4落后堅持到拼完最后一支箭,我已經全力以赴了。”安琦軒說。
7年前,安琦軒備戰過東京奧運會,但在隊內最后一場選拔賽時,她被楊曉蕾反超,痛失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她曾一路從昌吉業余體校走到自治區射箭隊,再到國家隊,憑借著天賦與刻苦,她一路都很順暢,但落選東京奧運會卻成為她最艱難的一道坎。



疲勞、困惑、堅持、奮斗……這些復雜的情緒層層包裹著安琦軒。然而,在教練、家人的耐心安撫下,她接受了現實,并將精力放在了當年的全運會中。
這次失意徹底磨練了安琦軒的意志。安琦軒在很多方面逐步改變,目標更加堅定,訓練更加刻苦,在巴黎奧運備戰周期中,她的狀態與表現都逐漸穩定。
2024年4月28日,在世界杯上海站比賽中,安琦軒搭檔李佳蔓、楊曉蕾以6∶2的成績戰勝韓國射箭女隊,首奪該項目冠軍;5月26日,在世界杯韓國站比賽中,安琦軒搭檔李佳蔓、許智蕓,以5∶4的成績戰勝韓國射箭女隊,再奪冠軍。
這不僅是體能上的突破,更是精神上的巨大飛躍。2024年,安琦軒不僅拿到了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還站上了領獎臺。
安琦軒有著1.80米的高挑身材、靈動的雙眼、白皙的皮膚和一頭利落的短發,穿上國家隊隊服后,整個人英姿颯爽。
其實早在12歲時,安琦軒就已經長到1.70米,而且活潑好動。姥姥曾開玩笑說:“這孩子適合搞體育,說不定以后能培養出個‘小郎平’。”安琦軒一家是郎平的粉絲,都希望她能試試體育項目。2013年,母親帶著13歲的她去昌吉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時,碰到了當時的射箭教練伊冬云。伊冬云看安琦軒個子高、手臂長,覺得她是個射箭的好苗子,當即說服母女倆去試試射箭。就這樣,安琦軒開啟了射箭運動生涯。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安琦軒展現出了非凡的射箭天賦,而且訓練也非常自律刻苦。
2014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她一舉奪得丙組5枚金牌,隨后進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體育訓練二大隊。
2017年,安琦軒進入國家隊;2018年,17歲的她獲得全國射箭冠軍賽女子個人賽冠軍。此后,她多次站上國內和國際比賽的領獎臺。
“她訓練時自驅力很強,目標堅定、生活自律,幾乎不用我們操心。”宋俊杰說。
10年射箭生涯,有高光時刻,也曾陷入低谷。
射箭運動是一項孤獨運動,每天需要8至10小時的訓練,運動員要在枯燥的重復訓練中完成與內心的對抗。
安琦軒有自己的調節方式,她會通過拍照、騎馬、四處走走看看等方式來放松心情。
“面前的山再高也要翻過去,過去了,就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說。
訓練時遇到瓶頸期,她便找教練訴說,或把自己關在屋里看書、寫書法,讓自己靜下心來。
“轉眼,寶貝已經長大,在她童年的時候,沒有給她買過芭比娃娃,成了我的遺憾。”在安琦軒家中,王秀萍看著擺放在客廳的一張中國射箭隊備戰第50屆射箭世錦賽集訓時的合影說道。
王秀萍說,那時很多同齡的小女孩都喜歡玩芭比娃娃,安琦軒也向她要過,但她考慮到當時的家庭狀況,拒絕了女兒的請求。
這些年,王秀萍最心疼的還是女兒因長期刻苦訓練,缺失了很多同齡人該有的快樂與肆意。
2013年,安琦軒進入昌吉少年兒童業余體校的第一年,在云南集訓時,高強度的訓練和初次離家的無助,讓13歲的她難以堅持,哭著打電話讓媽媽接她回去。
“她第一次不在家過春節,我擔心得整夜睡不著覺,但又不想讓她就這樣放棄。”于是,王秀萍硬下心來,沒有去接女兒。
熬過了那半年的艱苦訓練,在次年的自治區第十三屆運動會上,14歲的安琦軒首次參加大型賽事,便一舉獲得丙組5枚金牌,并順利被選入自治區射箭隊。
由于長年在外訓練、比賽,安琦軒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很少。匆匆地來、匆匆地告別,對他們而言,聚少離多已成習慣。
巴黎奧運會期間,從32進16、16進8、8進4……到最后的巔峰之戰,王秀萍和丈夫始終守在電視機前,一場不落地看女兒的比賽。
看到安琦軒站在巴黎奧運會的頒獎臺上戴上銀牌的那一刻,安琦軒的父母和昌吉體校的教練們一起歡呼、流淚。
他們比誰都清楚,從自治區運動會到全國射擊冠軍賽、射箭奧林匹克錦標賽、世界杯,再到巴黎奧運會,安琦軒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
作為最傳統的中國父母,他們給予了安琦軒最好的支持,當孩子高飛后,他們又默默退后,只給孩子留下最深的祝福。
“希望有一天在巴黎奧運賽場上,你能為國爭光,國旗能因你而升起,國歌能為你而奏響。”這是王秀萍最想告訴女兒的話。
與安琦軒一同訓練多年的好友李新鑫說:“安琦軒堅持本心,目標堅定,專注力強,她一步一步地扎實前行,讓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她的堅持和努力,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