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及各大平臺,分別報道了“傻”姑娘杜鳳琴的故事。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杜鳳琴,毅然選擇回到母校——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九畹溪鎮蘆池灣小學,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好不容易通過發奮讀書從大山里“飛”出去,沒想到,學有所成的她又“飛”了回來。杜鳳琴的選擇讓身邊很多人為她感到惋惜和擔憂。




從燈火輝煌的城市回到炊煙裊裊的故鄉,從研究生到鄉村教師,她用青春力量回饋家鄉、反哺家鄉。她不僅對學校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其創立的“愛心超市”更是讓留守孩子得到了呵護與溫暖。她以嬌小的身軀擔起一方教育的重任,點亮新時代鄉村教育的希望之光。“吾心所向,即是光明。”這是杜鳳琴對家鄉的承諾、對學生的承諾,更是對黨的承諾。
1989年8月,杜鳳琴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從小懂事的她,面對家鄉“門口兩條河,交通全靠腳,出門就爬坡,石頭比田多”的居住環境,深知唯有發奮讀書,才能走出大山。
2007年,杜鳳琴從芝蘭中學畢業,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2011年5月,本科畢業的杜鳳琴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蘆池灣小學支教1個月。臨別時,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賀卡、紙飛機,簇擁在杜鳳琴身旁,一個個哭成了淚人,說道:“杜老師你什么時間回來啊?我們好喜歡你給我們上課。”杜鳳琴也忍不住流下眼淚,看到孩子們的眼神,她感到自己有一種無法回避的責任。她沒敢告訴學生自己已經考上了研究生。不過最后,她還是向孩子們承諾:“總有一天,我會回來的!”回到學校的杜鳳琴一直記掛著蘆池灣小學的孩子們。空閑時,她會給蘆池灣小學的老師們打電話,和他們聊聊孩子們的學習近況。
2014年6月,杜鳳琴碩士畢業。她的同學要么留在城區從政,要么留在高校任教。而杜鳳琴則做出了一個讓大家瞠目結舌的決定:回村里教書。她要回秭歸縣教書,而且是去離宜昌市100多公里的大山里教書。她的“瘋狂”決定,讓因她留在宜昌市的男友感到十分詫異,更讓在宜昌市城區打工,且已在城區購買了商品房的父母很生氣。為此,她用了長達1個月的時間“突出重圍”。面對她的執著,愛她、懂她的男友及家人,最后不得不選擇尊重、理解與支持她。
2014年8月,杜鳳琴放棄宜昌市公開引進副科級干部的機會和導師推薦的高薪工作,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師招考,回到母校蘆池灣小學工作。因為蘆池灣小學是一所鄉村小學,條件比城里的小學差一些,很多年輕教師干了一段時間后都離開了。回想起當時的情形,杜鳳琴頗有感觸。
“最難熬的是女兒出生后的那幾年。”2015年6月,杜鳳琴的女兒出生了。孩子3個月大時,杜鳳琴的母親生病住院了。而她當時已休完產假要去上班,無奈之下,她只好把孩子帶到學校,請遠在遼寧的公婆過來幫忙照看。杜鳳琴一邊帶孩子一邊上課,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期末考試時,學生們的成績不太理想,杜鳳琴感到十分愧疚。和家人商量之后,她決定在春季開學時,將8個月大的女兒送到宜昌市,讓家人照顧。盡管母親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但為了讓女兒安心工作,母親只說了一句:“孩子放心交給我。”
安置好孩子,杜鳳琴將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交給了工作。這些年來,她教過語文、數學、英語,也教過勞動、信息技術、音樂、體育,哪個學科有需要,她就教哪科。她的努力換來了自身的快速成長。2017年,前任校長調離,而由誰來接任校長一職成了大難題。篩來選去,最終,教師們將目光投向了杜鳳琴。年紀輕輕的她沒有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且身體瘦弱,一時間,家長們議論紛紛。就連杜鳳琴自己也有些措手不及,“當領導讓我發言表態時,我竟不自覺地哭了起來,或許是激動,或許是害怕,情緒很復雜。”
擺在杜鳳琴面前的問題有很多:學校的基建硬件要跟上,教學硬件也需要更新。上任伊始,杜鳳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項目、拉贊助,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為此,靦腆文靜的她放下矜持,到鎮政府、教育局等相關部門匯報學校面臨的問題,報告學校需要解決的困難。功夫不負有心人,杜鳳琴終于爭取到第一筆資金,蘆池灣小學建起了標準化環跑塑膠運動場。在改造教師宿舍時,由于社會經驗不足,而且在建筑方面是門外漢,面對工程工期短、工程質量把控困難等問題時,杜鳳琴急哭了好幾次,且徹夜失眠,身體日漸消瘦。盡管如此,杜鳳琴依然硬撐著,只要一有空閑,她就戴著安全帽在工地上巡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工人請教,久而久之,她把自己變成了建筑方面的行家里手。
自杜鳳琴擔任校長以來,前后近千萬元的項目落戶蘆池灣小學。學校先后建成了標準化塑膠運動場、教師周轉宿舍、學生公共廁所以及陽光廚房,維修升級了學生宿舍、教室,重新配置了一體機、IP廣播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如今的蘆池灣小學,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干凈整潔、教師隊伍穩定,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師資保障。這些年,杜鳳琴也得到了成長,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特崗教師、宜昌楷模、宜昌青年五四獎章、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
當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杜鳳琴將女兒從宜昌市接到了蘆池灣。當地的村民為了讓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都在想盡辦法將孩子送往城里,而杜鳳琴卻將孩子從城里帶回蘆池灣,母親也跟著回到大山里。
家人的陪伴和愛給了杜鳳琴無限的動力,她把同樣的愛傳遞給了學生。蘆池灣小學的留守兒童較多,有的學生父母幾年不回家,孩子需要關愛。一次,杜鳳琴發現一名女學生穿的棉襖袖子短了一大截,雙手凍得通紅,還生了凍瘡。她想把自己的衣服送給這位女學生,可衣服太大,女學生穿不了。于是,杜鳳琴在青年教師微信群里發出了消息,問誰家有孩子已經不穿的衣服。教師們立刻開始行動,一時間捐出了10多件衣服。此舉一下子打開了杜鳳琴的思路,她決定開辦一個“愛心超市”,動員教師和村民將家里不穿的衣物放在“愛心超市”里,哪個孩子需要了,就可以隨時在“愛心超市”選取。隨著“愛心超市”影響力的擴大,體育用品、學習用品、生活用品也紛紛放在了“愛心超市”里。后來,在九畹溪鎮團委的協助下,“愛心超市”搬進了30平方米的大房子,收到越來越多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
平時,杜鳳琴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她在校園內打造了1000平方米的百草園實踐基地,讓學生們種花種菜。她還助推蘆池灣小學和校外機構聯合普及跆拳道技能,與三峽大學、武漢傳媒學院聯合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在她的帶領下,學校編排的課間操、特色勞動教育等活動成了樣板,并得到推廣。
如今,蘆池灣小學得到秭歸縣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稱其為“全縣鄉村教育的一面旗幟”。杜鳳琴用近10年的努力,讓蘆池灣小學獲得跨越式發展。“吾心所向,即是光明。”這是一位鄉村女兒對生養她的這片土地的承諾,是一位教師對學生的承諾,更是一位共產黨員對新時代的承諾。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