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綜合征的成因較復雜,包括遺傳、增齡、性別、疾病、藥物、營養不良等。其中,遺傳、增齡和性別為不可控因素,而生活方式、營養不良、疾病、藥物和心理等為可控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漸衰退,易發生代謝紊亂,導致患營養缺乏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性增加。其中,營養不良對于衰弱的發生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飲食攝入不足會導致慢性病風險增加、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及免疫反應受損等不良后果。蛋白質、維生素D等攝入不足引起的負氮平衡,可造成肌肉功能及質量受損,進而導致患者衰弱。因此,通過營養干預,可以有效緩解衰弱癥狀。
每個老年衰弱患者的營養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進行個性化的營養評估是營養干預的第一步。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飲食習慣、攝入量、身體狀況、營養指標等。根據評估結果,可以制定出針對性的營養干預方案。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調整飲食結構 每日攝入的食物應包括主食、雞蛋、牛奶、肉類、蔬菜、水果幾大類。每類食物盡量選擇多種食物,從而達到食物多樣,營養均衡。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只有不合理的搭配,沒有不好的食物。建議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總能量的50%~65%;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維持在1.0~1.5g/kg,且優質蛋白質比例最好能達到50%;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及抗氧化物質的品種,如柑橘、草莓、獼猴桃、綠葉蔬菜等。
合理使用營養補充劑 在膳食調整的基礎上,對于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患者,可以適當使用營養補充劑。例如,對于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患者,可以適量補充蛋白質粉或蛋白飲料;對于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可以補充維生素D制劑。然而,營養補充劑的使用應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過量攝入或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
中藥調理 利用某些具有補益氣血、健脾養胃功效的中藥材來輔助改善體質虛弱狀態,適用于存在臟腑功能衰退但無嚴重并發癥的老年衰弱患者。
改變進食模式 對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建議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同時可于餐前適度活動或食用開胃食物如酸梅湯和果汁,山楂、萊菔子等。對于便秘的患者,應多喝水或新鮮果汁,同時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對于貧血的患者,要多食用動物血、畜禽肉類、大棗、核桃、桂圓、紅豆、黑芝麻等,以確保鐵、維生素B12、葉酸和蛋白質的攝入量。
必要時加用口服營養補充(ONS) 在飲食干預基礎上,如果老年衰弱患者的進食量不足推薦目標量的80%時,推薦口服營養補充(ONS)。ONS是指除了正常食物以外,補充性地經口攝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或腸內營養制劑的一種營養治療手段。它的優點是簡便易行,符合生理特點。ONS制劑攝入量為400~600kcal/d,應在兩餐間或運動后服用,可根據患者合并癥選擇不同營養配方的ONS制劑。
需要注意,營養干預并非一勞永逸,需要定期監測患者的營養狀況,監測內容包括體重、身體成分、生化指標等。根據監測結果,可以適時調整膳食結構、營養素攝入量等,以確保營養干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