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發癥可以根據發病速度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并發癥,顧名思義,其發病迅速且可能極為嚴重,有時甚至威脅生命。這些并發癥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癥。這些狀況通常是由于血糖水平的急劇波動,無論是急劇上升還是下降,導致體內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嚴重失衡,從而引發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生理反應。
慢性并發癥則更為常見,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長期影響。它們主要涉及血管和神經兩大系統,具體表現為心腦腎并發癥、大小血管并發癥以及神經并發癥。心腦腎并發癥如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大血管病變如頸部動脈和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可能導致心梗、腦梗等嚴重后果。微血管并發癥則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前者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后者則可能發展為尿毒癥。神經并發癥則分為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前者常表現為肢體感覺障礙,后者則可能出現反復惡心、嘔吐、直立性低血壓等癥狀。
嚴格控制血糖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關鍵,具體措施如下:
嚴格遵醫囑用藥 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等藥物是控制高血糖的主要手段。根據個體差異,醫生會為患者量身定制最適合其病情的藥物方案。患者要積極與醫生溝通,了解所用藥物的作用機制、劑量、用法用量及可能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或改變用藥時間,以免導致血糖波動,增加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風險。同時,未經醫生同意,不要擅自聯合使用其他藥物,以免引發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藥效甚至產生不良反應。
定期監測血糖 血糖水平直接反映了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糖代謝狀況。通過定期監測血糖,患者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從而判斷病情是否得到良好控制。患者可以使用便攜式血糖儀在家中自行測量血糖。測量頻率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和個人情況而定,一般建議每天至少測量一次。在測量血糖時,患者應注意保持儀器的清潔和準確,遵循正確的操作步驟,以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
同時,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且動態的過程。通過定期監測血糖,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和運動計劃等。因此,除了居家自測,糖尿病患者還應定期前往醫院進行專業的血糖檢查。醫院的檢查設備更為先進,檢查結果也更為準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病史和其他相關指標,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調整飲食習慣 糖尿病患者應培養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遠離高糖、高脂、高鹽的食品。建議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如新鮮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這些食物有助于穩定血糖水平,并有利于控制體重。同時,要保持飲食的多樣性和均衡,確保身體攝取必需的營養素。
堅持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血糖的利用和消耗,降低血糖水平;同時,運動還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代謝率、促進脂肪燃燒和肌肉增長。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以及瑜伽、拉伸等柔韌性訓練。運動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同時要注意控制運動量,以防低血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