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體制是否完善至關重要,其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健康運行與持續進步。但目前國內農村財務管理體制面臨著眾多挑戰,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透明度不足、財務人員素質較低、管理效能低下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并且放大了財務風險。本文深度分析了當前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的核心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地改善措施,如健全管理制度、提升信息透明度、加強人員培訓及優化管理效能[1]。通過對這些措施的探討,旨在為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指導和理論支撐。
關鍵詞:農村經濟;財務管理;信息透明;管理效能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管理體制面臨著全新的考驗。財務管理體制不僅是保障各類經濟活動順暢進行的關鍵,更是支撐農村經濟穩健增長的重要支撐。然而現在農村所采用的財務管理體制,由于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和人員素質不高等多重因素,暴露出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當前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明確了農村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難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措施,旨在為推動農村經濟增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1 農村經濟發展中財務管理體制的現狀
國內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財務管理體制對于規范和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農村在財務治理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逐步構建起了相對成熟的治理架構[2]。在制度構建層面,眾多農村區域依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本地實際狀況,陸續出臺并落實了一系列財務治理規章。這些規章的制定,包括了資金流動的監管、預算的制定以及財務的審計等多個方面,目的是提高資金管理的規范性與公開性,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在組織架構層面,農村財務治理的專業化程度得到了顯著提高[3]。許多村莊設立了專業的財務管理職位,由具備財務專業素養的人員擔當財務管理。這些專業職位的設立,不僅提升了財務治理的效率,也增強了集體經濟資金的安全性。在技術運用層面,一些農村地區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融入財務管理中。通過采用財務管理軟件和信息化手段,使財務數據的處理變得更加高效,信息透明度也得到了提升[4]。這些技術的運用,不僅改善了財務治理的手段,還促進了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現代化的步伐。農村財務管理體制在制度、組織和技術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為農村經濟的穩健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農村財務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農村財務治理缺少系統性與標準化的規章制度,導致財務工作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由于操作步驟不明確,資金的管理和控制容易混亂,缺少必要的規范性。現有的規章制度多流于形式,操作性指導不足,實際執行時難以有效執行。再加上監管體系的不健全,導致不能及時制止財務違規現象,從而影響了財務的公開性和公眾信任度。這種制度層面的不足不僅降低了財務管理的實際效果,也增加了潛在的財務風險,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2.2 農村財務信息透明度不足
信息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在財務管理中較為突出,導致村民對財務運作的監督困難。財務的收支賬目經常不能及時地向村民展示,信息的不對等使得村民難以準確了解集體資產的真實情況。由于對手工操作過度依賴,使得信息化建設進展緩慢,財務數據的更新也總是出現延遲,這不僅容易引發數據錯誤和遺漏,也使得管理的透明度進一步受損。特別是在處理敏感資金的過程中,信息公開不夠徹底,導致村民對財務管理的信賴感降低。這種透明度的缺失,不僅損害了財務管理的民主基礎,還為違規操作的發生提供了機會,從而提高了管理的復雜性和風險系數。
2.3 農村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一些農村財務人員未接受過全面的財經教育,其職業技能有待提升,難以妥善應對繁雜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人員可能還兼村內其他職位,缺乏針對性的職業技能訓練,增加了財務操作失誤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缺乏健全的進修與培訓體系,農村財務人員難以跟上財務管理現代化的步伐,面對新的財務問題難以找到有效應對措施。一些財務人員的職業操守不達標,存在道德風險,可能會在資金管理過程中出現貪污、挪用等違法行徑,嚴重損害了農村集體經濟權益。財務人員能力的參差不齊,對財務管理體制的效果以及公眾信任度產生了直接的負面影響。
2.4 財務管理效能低下
財務管理領域中缺乏整體的規劃布局,雖然各地出臺了一系列財務管理規章,但這些規章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經常遭遇障礙,導致資金運用效率的低下。由于資金管理存在隨意性和不規范性,經常造成資源的不必要浪費,進而影響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薄弱的內部監控體系未能為財務管理提供充足的風險防控,資金流失和財務風險時有發生。此外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財務管理缺少明確的方向和激勵,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表現出消極態度,進一步削弱了管理效率。這些問題不但干擾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也限制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迫切需要通過制度的完善和人才的培養來逐步解決。
3 改進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的建議
3.1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是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效率的根本措施。一是依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及地方的相關法律政策,再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制訂細致全面的財務規范體系。這一體系要包含財務的進出賬目、預算的制定、內部審計程序和資金流動管理等關鍵環節,保證每一筆財務往來都有規范的操作步驟,且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二是組建一支由專業人士構成的財務監管團隊,承擔制度的撰寫、更新以及日常的監管任務,保障制度的合理性與實用性。該團隊需要定期對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審核與評價,并根據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對制度進行必要的修訂與提升,確保制度能夠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和管理工作的需要[5]。三是完善監管與追責體系,成立專門的審計小組,負責對財務報表以及資金流向的周期性審核,并將審核結果公之于眾,方便村民監督。這樣的制度監督體系有助于提升財務管理的公開性,增加村民對財務管理的信賴度。四是強化財務管理規范教育與訓練力度,定期舉辦財務管理人員及村干部的培訓,保證相關人員貫徹和掌握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采取村民大會、信息公開欄等途徑,普及財務規范體系的重大意義以及具體條款,提升村民的參與熱情與監管能力。五是按時對制度執行效果進行評價,依據評價反饋不斷完善與調整,保障制度在長期施行中維持其高效性與靈活性。實施這些措施后,財務規范體系的完善程度與執行力度將明顯增強,有助于降低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穩健增長。
3.2 提高財務信息透明度
提升財務信息透明度對于增加村民對財務管理的信賴至關重要。一是構建完善的財務公開體系,明確指出公開的具體內容、期限與方法,保障農村的財務進出、預算實施、重要資金流向等信息能按期對所有村民進行公示。公示可利用村務公告板、村內廣播系統、網絡社交群組等多個途徑,保證財務資訊能夠迅速且完整地傳遞到每位村民,防止信息差的出現[6]。二是促進財務信息化進程,采用專業的財務管理程序,促進財務數據的電子化與自動更新,提升信息公開的效率與精確性。信息化管理不僅減少了手工操作的失誤,也加快了數據處理的速度,提高了準確度,使得財務信息更加及時和可信。三是提升財務報告的易讀性與普及度,發布信息時需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和清晰的圖表,減少行業術語的使用,以便讓村民們能夠毫不費力地掌握財務報告的要點。同時,可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深入講解財務數據,助力村民們更深入地理解并監督財務活動。四是構建健全的意見反饋與責任追究體系,設置財務信息反饋箱或利用村務公開系統收集村民的意見,并及時反饋與答復。對于未按規定公開信息或故意隱瞞的行為,必須嚴格追責,保障財務信息公開的準確性與透明度。五是借助先進科技,即區塊鏈技術,增強財務信息的防篡改性及安全性,提高村民對財務管理的信賴度。采取這些措施后,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將大幅提升,村民的監督意識和信任感也將得到加強,進而促進農村財務管理向民主化、公開化和公正化方向發展。
3.3 強化財務管理團隊建設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團隊建設對于提高財務管理質量至關重要。一是制定嚴密的財務人員篩選與錄用體系,優先考慮那些具有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的人員,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由勝任者承擔[7]。在選拔過程中,應采取公開招募、內部舉薦、能力測試等多種方式,輔助面試環節,挑選出滿足崗位標準且職業道德水準較高的人員。二是定期為財務人員舉辦專業提升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最新的財經政策、相關法律法規、現代化財務管理技巧等方面,助力財務人員提高專業技能和工作效率。此外還應激勵財務工作者參與外部專業研習和資格認證考試,例如,會計師、審計師資格證考試,從而增強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市場競爭力。三是構建全面的業績審核體系,定期對財務人員的職業行為進行細致評價,評價標準涵蓋財務報告的正確性、資金運作的合規性、財務信息發布的時效性等方面。依據評估成果,對那些表現出色的財務工作者實施嘉獎,例如,職務提升、發放獎金等,以此激勵財務人員持續保持依法依規高效工作。四是提升職業道德素養,通過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簽訂職業道德承諾書等措施,強化財務人員的誠信自律意識。農村機構需構建財務人員行為規范監管體系,鼓勵村民參與監督,對違背職業操守的行為施以嚴格懲戒,以保障財務管理工作公正、公開。五是構建財務工作者職業發展方案,利用職位輪換、外出培訓等手段,提升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解決復雜財務問題的能力[8]。
采取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確保農村財務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3.4 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效率是保障農村經濟穩健增長的核心策略。一是需要對資金管理流程進行精細化調整,構建起全面的預算管理體制,為每一筆資金投入擬定細致的規劃和具體目標,以實現資金的科學分配與利用最大化。在資金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周密的評估和層層審批,保證資金投放與農村集體長期發展規劃相吻合。二是確立嚴格的錢財支出審批機制,確保所有開支都經過多層審核,避免資金的無效消耗和揮霍。同時構建資金運用的匯報與反饋體系,定期向村民公開資金流向,提升資金管理的公開性和村民的參與度。成立專門負責資金管理委員會,有助于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與透明度。三是對內部監控體系進行加固,增設專業審計職位,周期性地對財務執行情況進行審核與監管,以保障財務活動的合規性與穩妥性。在審計流程中,需著重審查資金動向、財務報告以及關鍵財務決策的實施細節,以便及時揭示并糾正問題,預防財務危機的發生[9]。四是倡導信息化治理方式,采納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促進財務信息的自動處理與即時監控,從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與精確度。信息化的管理不僅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差錯率,也加快了數據處理的速度與精確性,進一步增強了財務管理的整體效能。五是構建成效評價與反饋體系,周期性地對財務管理的綜合效益進行審核,依照審核成果持續改進和完善管理程序,以保障財務管理活動長期維持在高效率、公開性和規范性水平。借助這些措施,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將大幅增強,從而保障了農村經濟的良性持續發展,為農村集體經濟的平穩運作打下堅實基礎。
4 結語
在農村經濟穩步向前的過程中,完善財務管理體制顯得尤為關鍵。通過深入分析目前農村財務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規章體系、增強信息公開化、加強隊伍建設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建議。采納這些建議將對規范農村財務管理行為、提升其運行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進而增進村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參與度和信賴程度,助力農村經濟的良性增長。通過對財務管理體制進行優化升級,農村經濟有望得到更為堅實的支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韋余霞.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22(16):43-45.
[2] 閆瑞華.新時代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改進措施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2):201-203.
[3] 丁梅,牛志華.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2(15):132-134.
[4] 任新權.淺議目前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11):194-197.
[5] 趙英潮.新形勢下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2(2):137-138.
[6] 任英峰.淺析農村公路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首席財務官,2023,19(12):32-34.
[7] 胡志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財務管理問題與改進策略[J].山西農經,2023(5):125-127.
[8] 郭憶茹,董佳楠,馬宵萌,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嘉興地區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社會科學,2022(12):76-78.
[9] 焦宗杰.農村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分析與規范化管理探索[J].財會學習,2023(1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