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和掌握德化縣大田農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科學指導施肥,本試驗在中等肥力水平的代表性稻田上,設置空白對照、缺氮、缺磷、缺鉀、全肥5個處理的化肥利用率試驗。結果表明,與全肥處理相比,其他處理對稻谷、稻草產量均有不同程度影響。其中空白對照、缺氮處理的稻谷、稻草減產最為明顯,分別減產22.7%、21.9%和19.5%、17.1%。此次試驗德化縣中稻化肥利用率表現為氮肥利用率43.49%,磷肥利用率 28.48%,鉀肥利用率63.17%,可為德化縣水稻科學施肥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稻谷;稻草;化肥利用率
科學施肥是實現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1],本試驗供試水稻品種選用德化縣當地大面積種植的水稻品種“特優175”,通過缺氮、缺磷、缺鉀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分析水稻化肥利用率的現狀,為做好德化縣化肥減量增效相關項目、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科學合理施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及提高耕地質量提供數據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地設在德化縣美湖鎮美湖村,為當地代表性土壤類型和中等肥力水平的地塊。地形為山間盆地,海拔425 m,供試土壤為灰黃泥田,土壤肥力屬中等偏上,供試土壤主要理化性狀如表1。
供試肥料為氮、磷、鉀肥分別采用氮磷鉀化肥分別選用尿素(N46%),過磷酸鈣(12%)和硫酸鉀(60%)。試驗作物為雜交水稻品種特優175[2]。
1.2 試驗設計
參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2011年修訂版)的“2+X”試驗設計思路,中稻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設計見表2。施肥量與適量比例則以福建省農田建設與土壤肥料技術總站推薦的經濟施肥量為依據;處理2、處理3、處理4和處理5是在等量氮磷鉀基礎上設置的平衡施肥和缺素處理。試驗設3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4 m2(3 m×8 m)。小區排列如圖1。試驗區周圍設1 m寬的保護行[3]。收獲時,各小區單收單稱,分別記錄稻谷、稻草的鮮重產量和曬干重;每個小區取代表性稻谷、稻草樣品,分別準確稱取樣品鮮重和曬干重。
1.3 施肥方法
水稻施肥分基肥、追肥施用。試驗點不施有機肥。(1)基肥:氮肥占總施用量的50%,磷肥占總用量的100%,鉀肥占總用量的50%。(2)追肥:中稻氮肥在插秧后約15 d追施分蘗肥,占總用量的50%;鉀肥在插秧后約15 d的水稻拔節和幼穗分化初期追施,占總用量的50%。(3)施肥方式:基肥采用全層深施,結合整地時進行;追肥采用撒施,結合中耕除草。中稻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分期施肥方案如表3、表4。
1.4 樣品采集方法
試驗實施前,采集一個混合基礎土樣。具體采集方法為:根據地形地勢實際情況,每個土樣由8~10個樣
點的土壤組成混合樣。樣點以“S”型布置,取樣深度為0~20 cm。取混合基礎土樣1 kg,用于測定土壤基礎肥力性狀[4]。
水稻收獲時,按照各處理和小區采集稻谷和稻草樣品各約2 kg,分別準確稱取鮮重,然后分別曬干,并稱取曬干重。樣品用于測定氮磷鉀含量等指標。
2 田間試驗結果
2.1 試驗稻草產量、稻谷產量驗收結果
在試驗中稻收獲時,同時稱取各試驗小區的稻谷、稻草樣品產量,及其氮磷鉀養分含量進行測定,取3個重復的平均測定值,結果見表5、表6。
2.2 氮磷鉀吸收和利用效率
根據化肥當季利用率=(作物養分吸收量-對照區作物養分吸收量)/施肥量[2],分別計算各試驗點的各處理養分吸收量和當季化肥利用率。結果如表7、表8。
3 結語
試驗結果表明,與全肥處理相比,缺N、缺P、缺K及空白對照試驗地塊都不同程度影響了稻谷及稻草產量,其中,空白對照、缺氮處理的稻谷、稻草減產最為明顯,分別減產22.7%、21.9%和19.5%、17.1%,缺磷處理與缺鉀處理對稻谷、稻草產量的影響稍小,分別減產13.0%、3.7%和13.7%、2.8%,建議今后水稻栽培管理時應適當施用氮肥[5]。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農作物集約化種植肥料利用率在40%~60%,其中氮肥利用率在40%~70%[5-6],通過該試驗結果表明,德化縣水稻N、P、K化肥當季利用率表現為43.49%、28.48%和63.17%,與之相比,說明德化縣水稻氮、磷化肥利用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力度,不斷優化施肥結構和方式,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根據稻谷和稻草產量以及對應處理的稻谷和稻草氮磷鉀含量測定結果,計算表明,在推薦施肥條件下,試驗點的土壤N、P、K對中稻的供肥量(N?P2O5?K2O 為 11.04?3.68?8.28)與稻谷和稻草氮磷鉀養分吸收量基本一致,該優化施肥方案在源頭上減輕糧食生產因施肥而產生的農業面源污染[6]。
參考文獻
[1] 馬艷,文憑,王小仲,等.貴州關嶺水稻化肥利用率試驗[J].農技服務,2024,41(5):24-26.
[2] 胡福俊.漳浦縣晚稻優化施肥方案探析[J].福建熱作科技,2020(4):18-20.
[3] 林明賢.早稻球肥深施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J].農業工程技術,2023(25):30-31.
[4] 黃水龍,洪志國.冬種馬鈴薯化肥減量增效和土壤酸化改良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22(8):140-143.
[5] 魏蕓霞,譚麗,肖小平,等.醴陵市雙季稻氮磷鉀肥利用率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20(12):21-23.
[6] 王響玲,宋柏權.氮肥利用率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5):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