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表演,貴在平實,尤其是擁有號召力的演員,高光、華彩之外,對生活化、日常化的把握,才是衡量表演能力的重要標尺
這段時間,諜戰類和懸疑類劇集,在劇屏上可謂激戰正酣。就連近年稍顯低調、神秘的王志文,也現身最近播出的《暗夜與黎明》《二十一天》,甚至形成“自己跟自己打擂”的局面。
從發揮演員才華的角度上講,劇集出品方能意識到起用資深的、甚至有些低調的戲骨,絕對是行業進一步成熟的標志。像王志文、吳鎮宇,這些“一番”級別資深演員的能力與經驗儲備,絕對是演藝界的一筆巨大財富,一旦使用得當,對新劇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考慮到現在擔綱領銜主演的新人,各方面都還有待積淀,資深演員的加入,無疑給那些好學的新人在演技方面投了一份“保險”。
與此同時,資深演員在長時間蟄伏后,也需要多一些能量釋放通道,進而挑戰更多可能。以王志文為例,雖然這一年多里,有《無間》《消失的大象》《暗夜與黎明》先后霸屏,但角色設定總讓演員表現中規中矩,甚至有些臉譜化,缺少“華彩級”發揮。反倒是《二十一天》里戲份兒并沒有多少的老刑警形象——那種不動聲色的情緒流動,微表情不經意外泄的共情瞬間,可以說創下近些年王志文表演的新高度,也充分向劇迷展示了他們期待已久的那個善于塑造角色的王志文。
影視表演,貴在平實,尤其是擁有號召力的演員,高光、華彩之外,對生活化、日常化的把握,才是衡量表演能力的重要標尺。其實不只演員,類型劇也是同樣道理。如果說,諜戰劇、懸疑劇更容易滿足觀眾對于浪漫期待的“摸高”,那么日常題材、生活題材的劇集,則承載了人們對于平凡生活所希冀的“浪漫的底蘊”。好在近年劇集市場所呈現的豐富和多元,為滿足觀眾不同欣賞需求,提供了足夠空間。
描寫西藏當下生活的《日光之城》,是本年度繼《我的阿勒泰》之后,又一部別致的生活劇。該劇主打地域魅力,以及盡可能平實的表演風格。多布杰、周游、張桐、楊秀措等藏族和漢族演員的表演,顯然有著不同理念與生活積淀,但放到一起卻是和諧的,加上與眾多當地群演的配合,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使得那些近期看膩了諜戰與懸疑的觀眾,能稍稍透上一口氣。
在《日光之城》的平實表演風格中,多布杰的發揮非常具有代表性,接地氣、有后勁、韻味足。近30年來,多布杰先后通過電影《可可西里》《無人區》《攀登者》、電視劇《塵埃落定》《一代梟雄》《木府風云》《茶馬古道》等實力作品,為銀幕和劇屏塑造一系列值得回味的人物形象。到了《日光之城》,其表演越發趨于天然,不著痕跡。其他幾位中青年演員平實化的演繹,也都幫他們成功塑造與以往不同的角色。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該劇在演技方面的觀賞性。
講述農業專家援外故事的《幸福草》,把營造“平實浪漫”的觸角伸向國外。它與不久前熱播的《邊水往事》構成風格反差,卻又不約而同地豐盈著“講述國人海外生存故事”的宏大母題。郭濤、啜妮、張超、韓棟、孟阿賽、劉亭作、王莎莎……這樣的演員組合,看起來新鮮感頗足。
《幸福草》非常難得的地方,在于它不只講述援外的艱苦,也在開篇有限的時長里,交待了郭濤飾演的專家“黎長歡”在單位的不如意,突顯了黎長歡的顧全大局,在人物立起來的同時,也擺脫了此類角色容易踏入的“高大全”誤區。與當年那部經典作品《父母愛情》相較,郭濤的表演一如既往地松弛沉穩。加上孟阿賽、劉亭作、啜妮、韓棟等其他主演的烘托,生活鮮活的氛圍感有了,援外主題隨之變得真實可感。
無論是生活劇,還是諜戰、懸疑劇,這個階段的熱播劇,都躲不開一個“攪局者”——何冰、于謙主演的《多大點事兒》。何、于兩位都是辨識度高且為眾多觀眾所喜愛的演員,放到北京胡同這個背景下,由不得人不想看。他們多年來一貫平實的表演風格,也構成這部戲最接“地氣”的元素。
主演陣容中朱媛媛的出現,是該劇生活氣質保障的又一砝碼。助演明星里,郭麒麟正當紅,角色演繹得一向準確;劉亭作、陳創、楊子驊、馬書良、張兆輝、張鐸、白紅標、明道、梁靜……每一位都具有扛劇的實力。這樣的戲,即便劇情再浪漫,也自有一份現實的底托著,口碑上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