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刷媒介到電子信息媒介,從面對面的現實交往到點對點的虛擬連接,從線下的具身在場到線上的數字化身,歷次媒介革命不僅打破了時空區域、身體所在、地位階層等物理性和社會性因素阻隔,還深刻重塑了社會結構、社會關系與社會交往,推動數字時代社交傳播格局發生全球化、系統性變革。
一方面,媒介嵌入社會制度并成為其結構性要素之一,社會結構在主體關系、空間分布、社會文化、規范制度等層面發生了綜合性、整體性結構變遷;另一方面,媒介化社會與數字化交往的互塑融合,實現了個體、媒介、社會三者關系的互構、互嵌、互生,超越了前數字時代的單向形塑與淺層交織,重塑了新時代的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網絡關系乃至人機關系。
不同于農耕時代的熟人社交或工業時代的半熟人和陌生人社交,數字時代松散的虛擬社交呈現出數字具身交往、興趣圈層分化、專業垂直細分、情感互動極化等新特征。個體能夠基于趣緣連接他人,基于情感開展交流,基于認同重構關系,構建起“人-云-影”的虛實交互結構、“我-他-我”的自我差序結構、“點-網-結”的垂直群聚結構等數字社交的邏輯結構形態。數字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物質交往與精神交往、現實交往與虛擬交往、人的交往與人物交往的融合與統一,同時也面臨來自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雙重挑戰,其中不僅涉及對現實交往秩序和行為準則的把握,也涉及交往主體為虛擬世界所構建的一系列新秩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字時代,如何連接線上與線下交往,彌合工具性與情感性社交圈層?如何認識技術進步與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交往之間的深層關系?如何探索新的交往路徑,構建新的規范秩序,營造新的社交生態?本期特別策劃聚焦“數字時代社交新格局”,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