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杭州銀行將自己的一個重要戰略布局——科技支行開在了杭州高新區(濱江),這在當時是全省首家科技銀行。這塊72平方公里的區域累計培育了7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平方米就有一家上市公司;其背后是強勁的創新創業能力,每年人才流入4萬余人,R&D研發投入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
這也正是杭州銀行15年前邁入科創金融賽道的一個主要考慮:杭州科創型企業活躍、新經濟聚合度高、政府對新興產業重視度高、民間資本比較活躍,科創金融可以成為這家地方銀行的差異化經營戰略。
盡管現如今銀行言必稱開展科創金融,但在當時則是沒什么人愿意走的路——科創型企業與傳統銀行體系從風險到定價都有著基因上的不同,需求又散亂多元,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在面對這些新興的科創企業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杭州銀行可謂是科創金融探索道路上的先驅者。
直到今天,科創金融這條賽道稍顯擁擠了,但難點痛點仍然頗多。杭州銀行堅持走過15年,從最初零星為幾家科創企業提供信貸,到摸索科技金融可持續、可復制、可共享的新路徑,金融如何有效賦能產業升級、激發創新活力,已不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具體化成了一套從內部制度、客戶體系、產品體系再到風險管控體系的方法論。這為“科技金融”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可借鑒的經驗,吸引并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高效配置到科技創新領域。
從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金融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再到202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科技創新正在成為中國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過渡的必由之路,對于科技金融的政策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杭州銀行科創金融的探路早在2009年7月就已開始。
起初,杭州銀行的科創金融模式主要以“銀政合作”為主,即所謂的“科創1.0”模式,著重依靠政府風險池、貼息、科創園區等政策與資源,以政府名錄企業為主要合作對象,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初步的金融支持。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杭州銀行開始探索更加靈活的融資模式。
到2016年,該行進入了以“投貸聯動”為主的“科創2.0”模式。在這一階段,著重圍繞創投機構,打造創投生態圈,通過創新投貸聯動,服務創投投資企業,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支持。
目前,該行正向數據與行業專業化驅動的“科創3.0”轉型。通過聚焦細分行業、打造行業專業化團隊和發揮國內市場海量數據優勢,挖掘行業數據價值,探索科創金融相對標準化的企業評估模型,提升銀行對科創企業發展的專業判斷能力。目前已建成的科創企業數據庫涵蓋“行業+被投+團隊+技術+政策”共285個數據維度,初步形成了科創企業成長性評估模型。
杭州銀行副行長、科創金融事業總部總經理張精科總結道:“這三個階段的共性,是致力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掌握科創企業成長性的內在邏輯,讓我們在科技金融賽場上敢做、能做、會做?!?/p>
隨模式而轉變的是杭州銀行內部機制的調整。從杭州銀行科技支行開始,2016年杭州銀行整合全行科技文創金融資源,成立了全國首家科技文創金融事業部,為一級分行建制。
2023年,以“總行統籌、條線主導、機構主戰”為思路,再升級整合打造科創金融事業總部,吸收原有科技文創金融事業部及各分行科創金融中心,意味著在資源整合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業務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增強。具體到服務企業時,則可以表現出“小、快、靈”的特色,響應時間快,更能契合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和發展特征。
15年來,杭州銀行從杭州這片科創沃土出發,科創金融專營機構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嘉興、合肥、寧波等地擴展天地。該行已累計培育300余家企業上市,其中科創板近百家。

“中小型、早期的企業才是最需要被服務的?!焙贾葶y行科創金融事業總部副總經理、杭州科創中心總監徐偉對《財經智庫》調研組表示。初創的中小科技企業大多是輕資產運營模式,核心價值往往蘊藏在知識產權、技術研發能力和創新團隊等無形資產之中。按照傳統信貸審批標準,中小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很難從銀行得到充分滿足。
為了滿足這些合理需求,杭州銀行首先在機制上進行了改革,包括進行單獨的客戶準入規則、單獨的授信審批政策、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設立專業科創審批中心,采取“風險管理前移、授信審批派駐”政策,既確保審批獨立性、又提高審批效率;采取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并根據業務狀況和市場環境動態調整。
“這相當于我們把客戶準入的局限給放開了,不再僅以企業規模、銷售收入和利潤為標準?!毙靷ソ榻B。在杭州銀行服務的客戶中,30%以上為純信用貸款,30%以上為首次獲得銀行貸款。
新藥研發是一個典型的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的領域。貝達藥業于2003年在杭州創辦,到2008年其研發的第一個產品進入整個藥物研發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是最耗經費的三期臨床研究階段。那時公司急需資金,但因缺乏足夠的可抵押資產,以及藥物研發的長周期和高風險特性,很難像傳統企業那樣從銀行獲取貸款。
在這個關鍵時刻,杭州銀行憑借“先進技術、內容創新、前沿模式、頂尖人才、市場前瞻”為核心的貸款政策,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的信用貸款方案,迅速提供了2000萬元的貸款,助貝達渡過難關。
截至2024年6月,杭州銀行服務超2.1萬家科創企業,其中95%以上是民營企業,75%以上是小微企業。在2024年杭州市的獨角獸、準獨角獸榜單中,杭州銀行客戶市場覆蓋率達到90%。
在傳統銀行認知中,這類企業普遍屬于高風險類別,風險管控就變得更為重要。據介紹,杭州銀行科創板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穩定、總體風險可控,也從未觸達該行單獨下達的風險容忍指標。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做法:
第一是深厚的行業積累。杭州銀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大消費(文化)六大行業,通過聚焦細分行業、打造行業專業團隊、挖掘行業數據價值,力爭成為服務垂直賽道的專業銀行,做真正懂科技、懂產業的銀行。通過大量客戶的積累,識別出具有高成長性的潛在客戶,讓好企業可以貸到款。
這也正是如今“科創3.0”的重點所在,這個新階段將注重數字化和專業化,發揮國內市場海量數據優勢,研發科創企業成長性評價標準體系,探索科創金融模式的可復制性。再有就是縮小信息不對稱,通過生態圈伙伴,與政府、產業協會、股權類投資機構等合作,在客戶準入、貸后等階段進行信息共享和交叉驗證,更全面地了解貸款客戶企業情況。
要實現商業上的可持續性,管控風險的同時,必須做好客戶拓展??苿撔推髽I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融資訴求,杭州銀行在客戶經營創新、產品體系創新方面同樣探索出一套打法。
在客戶管理方面,與多數商業銀行普遍采用的以小微金融或公司金融業務線為基本盤廣泛覆蓋、再篩選科創企業的傳統方式不同,杭州銀行開發了一套針對科創企業的成長性評估工具。這套工具基于該行十多年來服務于上萬家科創企業的深厚經驗,形成了涵蓋“行業趨勢、投資狀況、團隊實力、技術創新、政策導向”的五維評價體系。
據了解,該五維評價體系已細化為285個具體的數據指標,重點涵蓋行業及產業鏈深度分析、科技企業資質認證、創新能力證明、知識產權狀況、行業標準遵循情況、創業團隊背景等,這些指標更貼近科創企業的特性。
完成科創成長性評估體系的建設后,接下來要對客戶進行分類管理,采用ABC分層標簽制度?!癈類客戶授信準入一般不設置營收和利潤目標?!睆埦普f,杭州銀行重點聚焦這類具有核心競爭力且處于成長早期的企業,而科學定位和分類管理是為這些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基礎。
徐偉表示,杭州銀行的初心是做科創企業的“伙伴”,陪伴企業長大。為此,開發了覆蓋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的“科創金引擎”產品體系,具體包括科易貸、科保貸、成長貸、銀投聯貸、誠信貸、選擇權等六大產品。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杭州銀行對科創企業累計投放超過1850億元。這些資金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彈藥”,推動了其研發創新、產能擴張和轉型升級。
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概括了杭州銀行對企業不同發展時期提供的針對性產品:對初創期的企業,主要以風險池貸款為主,即基于大數定律的原理,通過大量項目的整體收益化解個別項目的不確定性;同時,該行一般會選擇已有風投機構進入的企業,來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針對發展期的企業,則主要采用銀投聯貸、選擇權貸款為主的投貸聯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科創企業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問題。針對成熟期的企業公司,該行提供股票質押式回購、定向增發、并購基金、員工持股計劃等綜合金融服務。
集成電路被譽為工業里的心臟,而在這個產業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半導體設備。位于杭州濱江區的長川科技就是這個賽道上頗為亮眼的企業之一。2008年,創始人趙軼踏入了這個領域。這是一個高投入、投資回報期長的領域,再加上剛成立的長川科技很難通過傳統抵押方式獲取融資,彼時只能依靠原始資金的積累來支撐運營。早在那時,杭州銀行就推出了專為科創型企業定制的成長助力計劃,在投資機構“天堂硅谷”的引薦之下,長川科技獲得了由杭州銀行提供的首筆貸款支持。
2017年長川科技上市后,發展進入快車道,銷售收入以每年70%左右的速度增長。
要想攀登到技術的頂峰,就必須進行密集投入,長川科技現有員工近4000人,研發人員約2400人,自上市后每年都會把銷售總額的20%-30%投入研發中。這樣的研發投入力度從未停下,也讓企業經歷過資金壓力。
在此期間,杭州銀行出于對半導體行業的專業趨勢分析,以及對企業團隊能力的信任,最終給予長川科技授信額度2.5億元,兩年半后,授信額度又增長至10億元級。
全生命周期服務是杭州銀行服務科創企業的理念,這也為其收獲了相互信賴、共同成長的客戶。目前,杭州銀行已經為長川科技提供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毋庸諱言,科創企業的資金需求密度高,在技術快速迭代的情況下企業也需要快速應對,尤其在初創期和快速成長期,僅靠信貸資金難以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國外一般以綜合金融集團的模式,通過股權和債權的協同投資來獲取更高的收益和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
杭州銀行則是通過打造金融生態圈,推進與政府部門、產業基金、創投機構、高新園區、擔保公司的合作,構建“科創企業之家”的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一套協同聯動的鏈條。在科創金融生態體系中,商業銀行可以作為連接的樞紐,承擔科創金融生態圈的運營服務職能,與政府部門、產業資本、創投機構、創新平臺等生態合作伙伴做好協同。
“打造中國特色的科技銀行”是杭州銀行科創金融的愿景,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劍斌表示,杭州銀行將堅守“做早、做小、做長期、做硬科技”,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