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逐步迎來5G時代,大眾開始關注5G能為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哪些革新改變,正在經歷與新興高端技術全力磨合的出版業同樣陷入關于出版模式的思索,具備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屬性的5G將如何重新構造出版模式?出版業和出版人應如何抓住這一先進技術環境帶來的發展機遇?5G時代又將給讀者帶來怎樣的新興閱讀體驗?運用前沿技術提升內容品質,滿足受眾個性化、多樣化的閱讀需求,推動出版領域向新階段邁進,這將成為5G時代出版人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5G技術;出版3.0;閱讀市場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擁有悠久歷史的出版業面臨著劃時代的改革局面。出版業千年征程經歷了風雨漂泊、興衰成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技術從來都不會成為遏制出版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阻力,相反,以先進科技為發展根基,出版業轉型升級才得以加速推進。5G、VR、A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出現與普及,必將帶動出版業開啟新的黃金時代。
一、出版模式的三個階段
5G是未來社會信息體系構建的主干技術依托。自5G時代起,主流出版集團對出版內容的題材、結構、發行渠道、變現模式等進行了重大革新。內容的傳播領域和觸及范圍將產生巨量級擴容,出版內容與受眾的關聯程度也將更加緊密,出版業將進入“內容物聯網+用戶渠道網”建設階段,出版內容的分支也將擴散至信息流通領域各大渠道。
(一)出版1.0:線上線下融合推進
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已逐步成為潮流,讀者進行圖書消費的渠道逐步從實體書店、社區書店、個體書店轉移到圖書經銷網站、手機客戶端、小程序等。相應的,很多人的閱讀方式也順勢從傳統紙質書過渡為數字閱讀。除了受眾以外,出版市場也發生了巨大革新。圖書電商開始出現并成為圖書銷售的主流端口,營銷方針向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化轉變,定制圖書產生,圖書銷售“長尾效應”凸顯,這是互聯網時代出版發行領域發展的初級階段。
(二)出版2.0:IP價值順勢而上,作家經濟成為主流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上升,消費能力逐步提高,消費產品種類開始向精神文娛方向偏移,在這樣的形勢下,出版發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出版產品IP價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凸顯出來,以IP價值為運作核心,圖書與電視劇、網絡大電影等多渠道衍生品優勢互補、融合推進,締造出以作家經濟為核心經營特點的新興出版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可以保證在進行出版內容生產的同時形成一體化IP產業鏈,獲取豐厚的產品附加值。
(三)出版3.0:全網營銷完善變現體系,實時進行內容生產
在出版3.0模式中,傳播商品不再以紙質媒體或電子書作為單一變現手段,而是針對短視頻、電子書、精品紙質書等所有線上線下產品綜合盈利分析,利用多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構成全網運營機制,促成連鎖實體店、社群電商的良性競爭與融合發展。[1]此外,5G的推進將促成出版內容生產的直播化、在線化、實時化,人們的閱讀狀態也告別翻書,邁向手機刷屏。5G環境下出版3.0模式的運作理念是以內容和用戶為營銷兩翼,同步傳播、多維共享,加速推進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
二、5G環境下出版3.0的主要特征
談及5G技術浪潮對出版業的積極影響,最重要的莫過于內容、用戶兩大方面,而這兩大方面又涉及數字出版贏利模式、內容生產方式、信息傳播速度、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應用等諸多元素。
(一)打破數字出版贏利模式混亂困境
5G讓更多富媒體內容成為出版生產主流,同時大幅降低內容生產門檻,涌現出更多優質的自媒體產出內容。5G環境下,互聯網平臺、智能手機客戶端、閱讀類APP和小程序等閱讀終端的收益計算模式將得到改變,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成為標配。出版發行機構可以基于這些新興變現技術,從提供專業內容向提供精準服務轉變,從讀者視角出發,培育和挖掘文化產品的創新增長點和多維利潤點,從而打破數字出版贏利模式混亂困局。具體到實施過程中,5G將從出版選題策劃、內容編輯重構、產品渠道重塑等方面,給出版業帶來巨大變革。在此形勢下,多媒體內容呈現方式將激發多樣化閱讀消費需求。
(二)內容井噴,知識信息傳播能力獲得大幅提升
無論技術如何更迭,“內容為王”依舊是出版業發展的基石,5G將給出版發行領域內容容量、內容渠道、內容服務、內容消費帶來深度變革。當然,手握一手優質內容資源的出版業在5G時代也并不一定奪得更多讀者市場,內容為王的前提是擁有高水準的知識信息傳播能力,能將優質內容與新興技術完美地整合在一起,通過對讀者閱讀屬性的精準分析,以最符合用戶閱讀需求的方式,達到精準信息投送。
此外,5G技術還可以擴大出版內容的傳播范圍和傳播領域,使國內圖書的影響力以更快的速度擴散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受眾的閱讀方式和精神產品消費模式。對此,我們大膽設想:未來社會,出現在圖書館、商圈、社區、家庭中的閱讀產品,遠遠不止紙質讀物、智能手機、平板、kindle等,架構于家具等房中小物件上的各種便攜式閱讀端口,都會演變為滿足受眾閱讀需求的平臺。
(三)融合發展向縱深挺進,人工智能得到充分利用
5G將人們對移動寬帶的體驗推向了全新高度,帶動新舊媒體充分融合、向縱深挺進。在5G環境中,數字化知識投送和巨量級信息存儲成為可能,出版產品推廣的方式將趨向多樣化。在此基礎上,借力5G技術和人工智能,出版書籍的線下流通逐步趨向無紙化,人工智能過濾文本的精確度逐步超過人工把關,借助前沿算法手段,微型機器人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書稿的素材整理和簡寫。[2]
面對全領域數字化發展趨勢,出版人特別是國內大型出版集團開始著眼于未來閱讀市場、增強自身創新能力,出版業整體將業務運作重心向強化融合出版靠近。5G將加持新形勢下出版單位自身獨特優勢,給未來出版業轉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生長環境。
(四)VR、AR技術將更廣泛地應用于數字閱讀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結合自身運營特色,在VR、AR技術應用上進行了一些有力探索。目前出版發行領域對VR、AR技術的應用總體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對增強現實內容的呈現有待細化,對新型傳播氛圍的營造有待挖掘,對受眾體驗的提升有待研究,對高新技術的融合有待推進。5G技術下,閱讀信息以更高的速率進行傳播,也為VR、AR技術在數字閱讀的應用上帶來更廣闊的運行空間。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出版業將借助移動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的傳輸速度,實現對數字閱讀資源的實時加載和體驗式再現,完成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媒介融合。
此外,在數字閱讀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在線直播課、知識付費、有聲圖書等新型融合出版產品的生產與拓展將積極融入媒介融合、產業升級的浪潮,在新興圖書產品的制作與推廣中更高頻次地采用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科技,并結合5G背景下逐步拓展升級的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和傳播受眾,有預見性地挖掘閱讀產品的賣點和贏利點。當VR、AR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數字閱讀中,圖書產品的開發與數字化技術的運用逐漸趨向同步策劃、雙軌統籌、整合實施,催生出更多優質的全媒體閱讀產品。在這樣的技術氛圍中,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發生化學效應,形成你中有我、水乳交融的深度融合。
三、5G賦能下出版3.0的發展策略
5G時代的出版3.0模式主要以圖書電商為信息流通渠道,以前沿科技為技術支撐,以大數據算法為傳播效果保障,構建為“出版+數字+智能”的整合化一體式信息流通矩陣。著眼閱讀市場發展,在5G逐步進入全面商用的技術環境下,以兼容并包、多線并舉的融媒體多渠道為特征,豐富出版內容,創新出版產品,延伸出版業態,通過內容和用戶價值的雙重提升,實現出版方與萬千信息享受者之間的緊密關聯,并在這個基礎上,搭建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的出版服務平臺。
(一)以建設信息傳播矩陣為先導,全力打造“數字+出版”IP運營體系
首先,在信息傳播矩陣建設中,要著力經營好兩部分核心內容:其一,基于受眾閱讀習慣創新出版內容傳播方式,力求達到受眾體驗感和IP影響力的雙重收獲;其二,要完善傳播內容,構建個性化針對性強的圖書宣傳體系,在對圖書內容整合營銷的基礎上形成數字化IP內容的線上線下雙軌流通。
其次,以“出版+數字”為業務主線,做大做強線上網店和線下實體店雙輪營銷體系,優化對出版產品附加值的衍生,強化IP運營體制規劃,在5G技術環境下逐步開發多形式、多業態的閱讀內容呈現手段,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廣、更好的精神食糧,構成出版發行產業運行的穩定前提,精準確定大數據選題,以建設新媒體矩陣為先導,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
(二)以線上線下聯動推進為依托,為出版業務開拓奠定穩定受眾群和基本底盤
要想在出版3.0模式下獲得穩定持久的受眾群和產品收益,就要不斷擴大線上線下縱深經營體系規模,使出版規模與效益得到同步提升,進一步加強和升級業務底盤;要以讀者閱讀體驗為核心參考元素,建立內容儲量充足、信息屬性先進的供應鏈體系,形成線上線下巨量連鎖經營的強大出版資源支撐。
對此,一方面,在對閱讀產品的深度挖掘和開拓中,努力從文本創作源頭上下足功夫,使其朝著精細化、高標準化、衍生化方向挺進,另一方面,聚焦頭部資源輸出,密切與新媒體平臺上的超人氣作家保持聯系與長期合作,提升閱讀產品的原創水準、學術內涵,奠定新時代出版業務的基本底盤。[3]此外,要做好做精市場分析,牢牢把握費者需求,努力生產出更多適銷對路的閱讀產品,同時要強化圖書電商營銷邏輯,為出版業務擴大用戶池,用高品質的閱讀服務體驗構成出版社與用戶間的強關聯。
(三)有效強化電商基礎邏輯,做好數據挖掘和用戶精準畫像
首先,出版方要利用好5G帶來的機遇,充分透析并挖掘讀者的閱讀行為和消費需求,細化用戶管理,強化用戶精準畫像體系建設,不斷填充用戶需求,從而形成圖書內容產出與消費間的良性互動。要從公共出版向自有版權開發,從傳統紙質書向音視頻內容轉型,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更深程度擴大圖書產品宣傳推廣的二次市場效應和本土閱讀商品的多維度傳播、多層次曝光。
其次,在以受眾為主的閱讀服務產業鏈上,要繼續挖掘和整合微信、微博、超鏈接等新媒體技術的端口優勢,強化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同時,要樹立整體運營思維,深度貫連圖書與影視劇、動漫、微電影這些衍生品的用戶生態池,做精做優受眾閱讀行為和閱讀心理分析,建構起智能完善的用戶服務系統。通過這一系統,優化受眾體驗,力爭做到人性化按需定制和提供產品,增強受眾對閱讀產品的興趣度和滿意感,使通過社群裂變、數據算法引流到線上的用戶能夠很快沉淀到線下,通過讀者購買的閱讀服務和信息內容生成更大商業價值。
(四)構建完善的知識服務平臺,建立小中型用戶管理體系
若想構建完善的知識服務平臺,首先要變革傳統意義以編輯為主導的出版內容制作規則,從受眾體驗感角度出發,做好圖書的立體化銷售,針對圖書電商銷售數據做好用戶分析,定制適合各生產平臺、各銷售渠道、各知識變現方式的內容聚合體系,深度把控內容版權,建立中小型用戶管理體系,為用戶個性化訂制傳播更多優質原創的本土圖書產品。要加強對傳統文本、影視劇、電臺產品等多渠道傳播信息的資源整合,達成IP影響力、用戶生態池、信息流量的共生共榮,將出版商、網絡大V、流量作家和當代用戶進行基于出版3.0模式下的有機統一整合。
其次,要根據潛在用戶閱讀行為、消費屬性、傳播習慣,為用戶建立標簽,以求讀者享受輕松學、及時獲、實時看的閱讀體驗,滿足用戶高標準碎片化的閱讀需求。要在提供精準完善的知識服務的同時,全力挖掘有潛力有流量有前景的新時代作者,鼓勵讀者成為原創方進行內容產出和交易,從而集中生成更加完善多元、滿足受眾個性需求的內容數據庫,通過專業編輯和推廣進行IP價值的二次升級,實現服務平臺流量和用戶內容生產的良性循環。
四、結語
當下,新興媒體跨越發展與傳統媒體廣告營收斷崖式下跌同步進行,面對這樣的窘境,傳統出版業如果“閉門造車”,不思求變,其發展前景不容樂觀。5G極有可能就是把出版業多年來儲藏的品牌流量和受眾資源進行二度揮發出來的未來發動機。內容與讀者是出版業發展的兩大不可更改的基石,出版人必須牢牢抓住5G時代技術革命帶來的新環境和新機遇,努力在新時代全媒體融合發展環境下實現數字化出版業的強勢開局。
參考文獻:
[1]趙玉山,欒學東.大學出版3.0時代:發展邏輯與轉型路徑[J].出版廣角,2018(5).
[2]任彥鈞.數字教育出版:從1.0到2.0的升級之路[J].編輯之友,2016(12).
[3]蔣傳洋.邁向5G時代的“出版3.0”模式探索:兼論“出版3.0”模式在博庫數字出版傳媒集團的實踐[J].科技與出版,2019(5).
[4]鮑洪俊.邁向萬物互聯5G時代的出版3.0模式[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9-01-18.
作者簡介:王楊柳,《黨的生活》雜志總編室主任(鄭州 450003)。
編校:張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