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發展是加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重要一環。堅持守正創新作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好的“六個原則”之一,是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守正是黨和國家生產和發展的前提,是根本、是底色。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動力、是源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為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我們要在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發展中深刻把握守正創新的科學思想和工作方法,以守正為本,以創新為魂,使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
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根脈。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大歷史觀的高度,深刻指出:“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守正就是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使得潛在風險增多,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好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落實好“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要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壯大主流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以干部為重點、以青年為關鍵、以群眾為中心,匯聚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強大合力,讓廣大干部對馬克思主義更加篤信篤行,讓廣大青年對馬克思主義觀之有感、聽之有用、受之有益,加強廣大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民生媒體定位。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發展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理念之基和實踐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要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精心策劃并推出“75年·75人”全媒體系列報道,每年選取一件事,以事找人,以人說事,通過一個個故事,回顧75年來重慶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
增強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效能。要構建系統化理論傳播渠道,依托黨校、高校和紅色教育基地等教學點,加強理論圖書和電子出版物的編纂與出版工作,統籌推進電視理論節目的創新發展,加強黨報黨刊理論版的建設,積極培育新聞輿論傳播平臺,并促進重大智庫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實現各傳播板塊優勢互補;要系統化構建黨的創新理論教育機制,建立健全黨內外教育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創新理論學習的方式和途徑,將理論學習貫穿于生產和生活,使更多群眾加入黨的創新理論學習隊伍。江蘇省創新推出習近平法治思想“E起學習”品牌欄目,持續打造“習語常聽——習近平法治思想”系列學習產品,通過可視化表達、代入式傳播、年輕態和輕量化設計,采用“以案釋法”“法治微視”“普法專題”等形式,助力網友隨時隨地在線學習。
構建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新格局。在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過程中,我們既要把準政治方向,確保理論傳播的權威性,也要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以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和態度,增強理論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強平臺渠道和方法路徑的聯動,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形成有梯次、有陣勢、有規模的傳播矩陣,建立全方位、數字化、立體式的理論傳播體系,加快推進各層級的宣講陣地建設,形成多層次、網格化、立體式的理論宣講格局;要把握好群眾的語言特點,將黨的創新理論嵌入各類新聞題材,使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水晶村依托農家書院等站點,積極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田間黨課”,用鄉音傳遞“黨音”,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民心;內蒙古自治區實踐雜志社以“小切口”解讀“大問題”,以“小故事”闡釋“大道理”,創新打造“實踐有力量”網上理論宣傳品牌,通過理論微視頻、微動漫等形式生動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實踐有力量|萬里綠色長城是什么“城”?》《實踐有力量|“雙碳”是什么碳?》兩部微動漫在新華社客戶端推出后,24小時內全網閱讀量超200萬。
提升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影響力。要形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理論宣傳模式,不僅要打造線下黨課品牌,舉辦活動向廣大群眾宣講黨的創新理論,還要用好網絡平臺,制作系列富有吸引力的媒體產品,激發廣大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的熱情;要進一步打造國際傳播渠道,在借助海外有影響力的傳播平臺對外宣傳時,還要開發搭建自身的國際傳播平臺,深化與國外媒體合作,打造設計相關新聞欄目和版面,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目前,上海市新民晚報社已在26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新民晚報·海外版》,推出《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老外講故事·海外員工看中國》等融媒產品,綜合播放量超10億次,引起了國際輿論場的強烈關注。此外,上海市靜安區委宣傳部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創新打造以“主播+少年”共同講述形式的《出發吧 去靜安》系列短視頻,并推出5條紅色“打卡”路線,線上線下結合扎實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宣傳工作。
作者:重慶當代黨員雜志社七一智庫研究員。本文系2024年度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創新工程委托重點項目“黨的創新理論融合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24CXZD1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