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提出,“要聚力打造完善內陸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體制標志性成果”,“建設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營商環境概指影響經營主體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是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有力支撐。一流營商環境是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慶加快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有力支撐。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圍繞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要求,堅持市場預期導向、法律實效導向、要素跨境導向,從政府信用、法律實施、涉外服務三方面入手,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為導向,高標準營造可預期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市場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關系到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經營主體只有在可預期環境下才能安心生產、專心經營,政府應當保護經營主體的合理信賴和穩定預期,履行承諾、合同以及獎勵、許可等授益性行政決定,不得隨意撤銷、變更。要按照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朝著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以高水平政府信用來保障市場預期。因此,要建立政府履約守諾督促機制。首先,健全政府失信考評監管機制,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評價系統,搭建政府合同履行監測與記錄平臺,及時跟蹤、監督重大政府合同的履行情況,對違約行為及時進行風險預警與督促糾正。其次,加強人大監督,建議重慶市各級人大常委會定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督促政府加強誠信建設,防范化解侵害企業信賴利益的失信行為。再次,加強民營企業權益救濟,搭建民營企業維權服務平臺,受理投訴并為民營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幫助。對可能侵犯企業財產權的政府失信行為發出提醒,請求相關主管部門督促糾正。最后,圍繞政府守約履諾,常態化開展誠信教育,引導樹立親商、守信、履諾意識,避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破壞企業正常經營和營商安全感。
以保障法律實施效果為導向,高水平提供有實效的制度供給。營商環境法治化是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的題中之義,是法治重慶建設的重要內容。法治以其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而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當前,營商法律規則日趨健全,關鍵是要提高執行力,促使規則內容落實。一方面,從提升法律規范的“剛性”入手,重新審視涉營商環境法規條款,增強條文的可操作性,將部分政策性強的條款轉化為以權利義務為內容、有執行保障的條款,促使政府主動履責,推動營商環境構建從“政策治理”向“規則治理”轉變。另一方面,從提升司法審判的“制度能力”入手,推動法律實現預期效果。要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加強專業司法隊伍建設,深化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司法協作。高效審理各類商事案件,妥善審理涉互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的新型糾紛,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合同詐騙以及監管中的貪污受賄等危害營商環境的犯罪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健全涉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審判白皮書發布制度,強化司法裁判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的規則引領功能。
以促進要素跨境流動為導向,高質量優化全方位的涉外服務。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而營商環境國際化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然要求。推進營商環境國際化,必須加速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跨境集聚,獲得多個條件的全面支撐。要以公平競爭秩序作為支撐,探索建立外資企業競爭問題反饋機制,由相關部門集中聽取重點外企意見建議,打通外企在渝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通行商業慣例,簡化外企來渝投資手續,開展公平競爭審查與合規性評估,清理妨礙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確保權利平等、機會平等,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引導內外資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要通過國際化人才供給的支撐,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方面要加強外國語專業院校建設,大力培養高級翻譯人才以及滿足涉外行業需求的復合型外語人才,服務重慶放大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集成效應;另一方面要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抓手,健全國際高端人才服務機制,為外國專家人才來渝工作創造資格認證、居留便利、語言服務等良好條件。要建立安全高效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要加強行政指導與市場咨詢,主動為“陸海鏈”數字提單平臺等數據出境場景提供合規評估,服務對外貿易融資和結算。主動對接國際商事規則,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建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醫藥健康、航運貿易等應用場景下的數據出境“白名單”,對“白名單”內的數據提供快捷出入境通道,進一步降低營商手續成本。此外,可以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為依托,與新加坡開展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合作,促進跨境數字融資互通,助推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區建設。
作者:四川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本文系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