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天路社區破爛的人行道得到修復,鳳凰社區的人行道上安裝了護欄,飲水村社區無路燈整治工作正在開展……近期,重慶市沙坪壩區“城管進社區”行動又為轄區居民做了不少實事。
去年11月,沙坪壩區創新開展“城管進社區”工作,推動城市管理和執法力量向基層延伸、向社區下沉,深度融入基層治理體系,將市政、環衛、綠化、執法、智慧城管等工作融入社區管理,會同社區處理好城市管理問題,提升了群眾滿意度。近日,記者深入沙坪壩區多個社區,打探改革實效。
助力建起公交港灣
——出行更便捷
“這附近沒有公交站,出行實在太不方便了!”
今年62歲的劉梅家住沙坪壩區磁器口街道磁建村社區萬科金域華庭小區,此前該小區周邊配套設施不太完善。劉梅是該小區前幾批入住的居民,剛入住不久,她就發現小區周邊沒有公交車站,自己出門買菜、走親訪友很不方便。
居民有需求,城管有服務。去年12月,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在了解到劉梅以及周邊居民的苦惱后,決定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我們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實地調研、走訪,摸清問題關鍵,以便對接區交巡警支隊、公交公司、轄區街道和社區等,修建磁建村社區公交港灣。”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對接過程中他們了解到,修建公交港灣面臨諸多困難,例如程序審批、經費承擔、各類市政設施遷改等,都需要一一解決。
梳理完問題,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決定專事專辦,在審批方面,優化提前對接,全程安排專人幫辦代辦占道開挖、遷移行道樹等審批手續,讓項目施工在程序上無阻礙;在經費方面,將修建公交港灣納入民生項目建設,并減免有關費用;在占道挖掘陽光監管方面,積極邀請社區居民參與評估,開門納諫,從源頭減少占道開挖的時間與面積,招募熱心群眾擔任義務監督員,形成政府與群眾共同參與的監督網絡,確保占道開挖作業的安全、高效、透明。
按照正常流程,一個公交港灣的修建需要45天。為盡快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在“城管進社區”工作的助力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僅僅用了28天,公交港灣便修建完成了。
“臟亂差”小巷變成“打卡地”
——街面更整潔
“以前的建筑巷‘臟亂差’,現在的建筑巷不但干凈整潔,還兼具時尚范、品質感、煙火氣!”家住沙坪壩區三峽廣場附近的居民何方方感慨。
建筑巷位于沙坪壩區沙坪壩街道沙正街社區,緊鄰重慶大學B區中門,是重慶大學師生日常出行消費的聚集地。隨著時代變遷,這里的基礎設施變得陳舊,環境也越來越雜亂。為了讓建筑巷滿足新一代年輕人消費、休閑、娛樂的需求,去年,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聯動沙坪壩街道辦事處啟動建筑巷消費新場景打造項目。
老舊的建筑巷情況比較復雜,除了設施陳舊以外,還存在占道經營、圍擋和店鋪門頭破損、車輛亂停亂放、電線網線外露等問題。
“前期,我們進行了多次摸排走訪,整合問題的同時,也認真梳理了居民的相關訴求。摸清問題癥結后,我們派出了綠化、市政設施等工作隊伍,共計50余人次,對建筑巷進行整改。”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整改結束后,工作人員又遵循“一街區一特色”原則,對建筑巷進行升級改造。
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從路面拓寬、環境改善、綠化美化、場景更新等方面對建筑巷進行全面提檔升級,針對性改造沿街31家商鋪門面面貌,綜合改造人行道、立體墻面、堡坎等基礎設施。
如今,“臟亂差”的建筑巷變成了“打卡地”。這里鮮花綠植環繞,桌椅齊全、干凈整潔的店鋪內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周邊的學生、老師、居民經常來這里暢聊拍照、休閑娛樂。時尚的風格、舒適的環境,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來此游覽。
從示范到全覆蓋
——惠及更廣泛
截至目前,沙坪壩區“城管進社區”工作已完成石井坡、磁器口、覃家崗等16個鎮街25個示范社區建設,化解問題192個,服務群眾2700余人次。
在完成磁建村社區公交港灣建設、沙正街社區建筑巷提檔升級、團結壩社區迎春燈飾打造等10余個服務項目的同時,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還聚焦渣土揚塵、違法建筑、“生命通道”等專項整治行動,主動發現城市管理問題,累計整改銷號1.4萬個問題,通過多種治理手段,將矛盾解決在社區、問題消化在社區、服務體現在社區。
另外,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還會同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等相關部門改造步月灣等205家商鋪門臉面貌,為背街后巷“增花添彩”;會同屬地鎮街打造規范攤區13處、攤位679個,增添城市煙火氣;新建小微停車位1417個,修復道路7.7萬平方米,整治窨井蓋267座,新增公共綠地30萬平方米等。
據了解,到今年12月,沙坪壩區將推進56個示范社區建設。預計到2025年6月,沙坪壩區113個社區將全部建成示范社區,實現社區全覆蓋,城市管理服務手段、管理方法、執法效能也將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