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王座頻繁更迭的美妝賽道,問現在勢頭最強勁的國產品牌是什么,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根據韓束母公司上美股份的2024上半年財報,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達到35.02億元,同比增長120.7%,利潤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308%。
2023年,上美股份剛創造了近五年最佳業績,當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為41.91億元,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才堪堪達到26.75億元。
也就是說,上美股份2024年半年的營收,就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并且正快“趕上”五年內高峰。
這樣的成績使得韓束創始人呂義雄—這位廣東汕頭富商的身家水漲船高。2024年胡潤富豪榜上,他排名第2573名,在中國化妝品企業家中,與珀萊雅聯合創始人方玉友一同并列第三。
但這樣斐然的業績,反而建立在搖搖欲墜的日化美妝大盤之上。
國家統計局顯示,2024年上半年,化妝品類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僅同比增長1%,6月的銷售額甚至同比下滑14.6%。
具體來看,資生堂、雅詩蘭黛、寶潔和歐萊雅這四大全球美妝日化集團,在中國市場或中國所在地區市場業績都在普遍承壓。比如財報數據顯示,2024財年,雅詩蘭黛亞太地區市場的營收就同比下滑了72.8%。
兩相對比之下,上美股份的成績單可謂非常亮眼,更別提兩年前的上美股份,還陷在營收利潤雙跌的窘境中。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主品牌韓束所產生的收入占集團收入的83.6%。上美股份能夠逆襲且逆勢的關鍵,在于“主品牌之一韓束產生的收入增加”,再具體些,則是“主要由于韓束品牌的整體升級,以及紅蠻腰系列及白蠻腰系列在抖音、天貓等電商平臺上的自營收入增加”。
那么,韓束是怎么做到的?

端倪在于渠道與廣告營銷。
對于大多數美妝日化品牌來講,廣告營銷是不可不拼的一環。一個極易觀察到的現象是,在各大品牌的財報數據中,營銷投入往往遠大于研發投入—盡管大多數品牌在營銷時,熱衷于宣傳自身的“科技實力”。
為了能夠更大范圍觸達消費者的需求,增強消費者的品牌黏性,或者是塑造品牌心智,美妝日化品牌間的營銷競爭總是十分激烈。某種程度上,不營銷就意味著已經落人一成。
選對渠道與合適的營銷方法,對于今日的美妝日化品牌來說無疑是重要的。而韓束的“翻身”,恰從這里開始。
《2024年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淘寶天貓、抖音與京東三大線上電商平臺中,前兩者的美妝交易規模同比有所下滑,而抖音美妝交易規模反而同比增長了50.49%。
與此同時,短劇爆火,豎屏逐漸有超越橫屏之勢。在這樣的局勢之下,本就在抖音平臺有所經營的韓束,入局了短劇營銷,選擇與MCN公司合作,在短劇劇情內融入產品軟廣。
短劇營銷對于韓束而言,其優勢既在于短劇巨大的流量和更高的觸達效率,也在于兩者“重疊的目標群體畫像”。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對筆者表示:“韓束精準捕捉到了年輕消費群體的觀看習慣和喜好。短劇廣告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情感共鳴,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的關注。”
在韓束定制的短劇中,主角可能是韓束直播間的主播,也可能是韓束廣告策劃人,也可能是韓束忠實的使用者。韓束盡量以一種合理且絲滑的方式,配合著劇情,出現在短劇場景中,不同以往生硬的中插廣告。
根據蟬媽媽數據,2023年韓束一共推出了22部短劇,累計播放量超過70億。這22部短劇中,與達人“姜十七”合作的5部“女性成長劇”沖在播放量的最前端—姜十七主要“種草”的產品類目恰是美妝類,粉絲多為30歲以下的愛美女性。
而根據國泰君安的調研數據,韓束官方旗艦店的受眾畫像主要為小鎮青年,幾乎與短劇受眾重疊。
同時也不難發現,韓束在抖音平臺所推出的產品多為定價在400元以下的套盒,其在短劇中主推的,也是直播間中“399到手27件”的紅蠻腰套盒。對比起國際大牌來說,在消費者眼中,水乳精華一次配齊的韓束更顯得“便宜大碗”,更符合短劇所覆蓋群體的消費偏好。
這些信息堆疊出美妝品牌與短劇交匯覆蓋的一個核心群體:媒體上頻頻出現的“縣城貴婦”。
在日化美妝行業專家白云虎眼中,這是韓束策略的一部分?!翱v觀韓束的發展,其核心競爭策略主要來自營銷和價格?!彼嬖V筆者。
營銷與價格結合后,流量的轉化顯然是尤為迅速的。2023年2月,韓束與姜十七合作推出首部定制短劇,而當月韓束在平臺的銷售額就沖到了億級水平。
短劇所帶來的利好,也完整地展現在上美股份2023年的財報數據中。財報數據顯示,韓束在2023年通過抖音平臺的GMV(商品交易總額)約達33.4億元,同比增長了374.4%。


在各大品牌的財報數據中,營銷投入往往遠大于研發投入。
韓束經由短劇所獲得的亮眼業績,無疑被其他品牌看在眼里,珀萊雅、丸美、歐萊雅隨后也走向短劇定制。但當時間來到2024年,韓束放緩了定制短劇的步伐。
原因或許是,在韓束看來,短劇投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并且定制短劇所產生的“廣告效用”正呈現出邊際遞減的狀態。飛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為品牌定制短劇的“姜十七”,其視頻銷售額僅達去年同期的1/10。
對于韓束來說更關鍵的,不是持續在短劇中投入,而是如何將短劇的流量轉化為自有賬號的流量,再以流量換銷量。
這點,在韓束大手筆投入短劇時,就已經有所體現。
先從放緩短劇投入后的銷售結果來看。
根據上美股份2024年上半年的財報,韓束在抖音平臺GMV仍位居美妝品牌第一,GMV達34.4億元,已經趕超2023年全年的GMV。
也就是說,當韓束收縮短劇投放,業績卻沒有收縮,反而闖出了一個高峰。
對此,白云虎向筆者分析,“低價”是線上渠道特別是抖音等流量平臺,營銷轉化的利劍,通過短劇讓消費用戶認知韓束品牌,以“大單品”牽頭,組合禮盒套裝,再通過“大力度買贈”,讓消費用戶陷入“超值更超值”的營銷氛圍中,最終產生轉化,推動了業績的增長。
本質上,要理解韓束的強勢業績,還得回到大環境中去。
一個不可不提及的消費趨勢即是:消費降級。當1L裝飲料越來越受歡迎,當“不是xx買不起,而是xx更有性價比”的網絡梗越來越火,當奢侈品與高端美妝護膚品頻繁在中國市場遇冷,性價比在當代的重要性,也就越發凸顯出來。
今時今日,“既要又要”,已經不是一種帶恥感的消費觀,反而是一種務實的消費趨勢。而韓束恰恰是一個能夠滿足“既要又要”的品牌—與國際大牌相比,韓束更“超值”;與白牌相比,韓束又更有品牌效應。

走性價比路線,是韓束在消費降級時代脫穎而出的關鍵策略。
比如,從產品來看,與許多品牌主推“大單品”不同,韓束主推的是“買一贈多”的紅蠻腰、白蠻腰等“套盒產品”。這也使得韓束具備開拓廣闊下沉市場的價格優勢。
于是短劇營銷反而應當被理解為一種短期行為—韓束需要短劇見縫插針式地抵達更下沉的市場,把“韓束”這兩個字傳播到更廣的消費群體中去。當短劇已經無法再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時,韓束需要做的,則是守住這個盤子。
尚發力短劇的2023年,韓束就已經注重于“平衡”短劇所帶來的流量,避免對短劇這個類目或者某個短劇賬號存在過度的依賴,以“日不落直播間”承接短劇流量。
彼時,韓束的直播間幾乎24小時輪轉不停,以長時長、高頻次直播的方式,盡量把短劇流量轉化為品牌流量。
“韓束充分利用了抖音平臺的社交屬性,加強與用戶的互動和溝通,進一步鞏固了用戶黏性和品牌忠誠度。”針對韓束“脫短劇”后不減反增的銷售實力,詹軍豪如此評價。
但做到這一步,對于韓束來說,仍然是不夠的。因為流量、低價與持久且穩定的銷量之間,顯然不是畫等號的。

“以‘流量換銷量’的策略,一定是雙刃劍,也是不可持續的?!卑自苹⒄J為,“流量是在不斷轉化和遷移的,如今多數的國貨品牌都被流量綁架,頭部聚焦效應明顯,中小品牌陷入流量困境;一旦有資金實力很強的品牌加大投流,GMV的排名就會變化?!?/p>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白牌美妝品牌也在抖音渠道實現了崛起。根據飛瓜數據,2023年抖音渠道美妝GMV增長最大的20個美妝品牌中,有8個是白牌。
但這些牌子的“存活”時間極短,在兩三個月砸錢投流,依靠明星或者強IP主播快速推品,精準收割。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便消失在消費者的互聯網“視野”里。
盡管韓束的策略與白牌相似,卻肯定不愿意如白牌般“曇花一現”。因此,減少對流量的依賴,長期塑造一個品牌,應當是韓束高增長后需要面對的課題。
國貨如珀萊雅、毛戈平也靠著營銷起家,“早C晚A”的概念與創始人IP讓品牌嘗盡了甜頭,但要維持下來,依靠的卻不僅是“流量”。對比起來,這兩者能讓消費者聯想到的“效用類”關鍵詞更多,而韓束目前似乎仍然只有“低價”“贈品”等關鍵詞。
營銷與價格之外,能讓消費者記得什么,這不僅是韓束需要考慮的,更是整個上美股份集團需要考慮的事—畢竟,集團內品牌不少,卻只跑出了韓束一個品牌。
“一旦出現渠道變化、消費用戶的轉移,單憑韓束品牌,是有很大的風險,就如同2022年左右的上美股份在市場上面臨的發展環境?!卑自苹⑻崾镜馈?/p>
要解決多品牌矩陣發展不均衡的“通病”,白云虎認為也不是沒有路徑,“可以參考國際大牌企業的‘收并購’路徑”,尤其上美股份已經是一個上市公司,具備這個條件。
無論如何,想要站穩,韓束或是上美股份,都還需要在風口輪換前,扎實地找到流量之外的新增長點。
責任編輯張旦珺 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