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旺蒼縣天星鎮木瓜村小學教師李德清,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扎根基層教育一線40年,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被先后授予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師德楷模、四川好人等多個榮譽稱號。
李德清是木瓜村人,也是村里的第二個高中生。1981年,高中畢業的他回到家鄉,被選進村委會班子。1984年,木瓜村小學教師緊缺,村小的教學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得知情況后,李德清毅然放棄村干部工作,成為木瓜村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
“我們這個地方太偏遠了,小時候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看著老師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我做這個決定就是不想讓這種情況重演。”李德清希望木瓜村能有一個穩定的老師,木瓜村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當時,村里普通家庭的年收入都在六百元左右,但代課教師每月的工資只有二十多元。由于工資難以支撐基本生活,李德清身邊的同事陸續離去,直到2014年,李德清的最后一名同事退休,木瓜村小學只留下了李德清一名教師,兩個班級。
“學生雖然少,教師只有我一個,但一定要為孩子打好基礎,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李德清說,他堅持把小學階段的課程全部開設,并采取復式教學法,每節課都在兩個年級之間輪流授課。他給學生們的每門課程都制定一個平均分目標,如果低于平均分,就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白天陪伴學生,晚上給自己充電蓄能,李德清學習教育理論,盡可能掌握豐富的知識,把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帶給孩子們。雖然李德清沒有走出大山,但他的教學思想在與時俱進,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他的培育下,村里出了100多名大學生,其中有20多個他教過的學生選擇當老師。
木瓜村是旺蒼縣最偏遠的鄉村之一,村小里98%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年邁。由于山路崎嶇,距學校最遠的孩子每天要來回步行4個多小時。每到下雨天,李德清都會接送孩子們,以保證孩子們路上的安全。
在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之前,學生們中午無法回家,只能在學校就著白開水吃帶來的饅頭。李德清看著很是心疼,于是動員在縣城生活的妻子到學校和他一起工作,義務為孩子們做午飯、燒開水。為了讓學習環境好一點,李德清經常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擠”出錢來添置桌凳、購置教具等,他先后投入1.3萬多元,一點一點改變著學校的育人環境。
然而,2008年突發的汶川大地震,讓木瓜村小學成了無法居住的危房。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李德清一邊在空地上給孩子們上課,一邊張羅著重建校舍。在校舍即將竣工的9月初,回家路上的李德清因勞累不堪,外加路面濕滑,一陣頭暈目眩中,騎著摩托車滾下了十多米高的山坡。他當時肋骨骨折、頭部創傷,頸部喉管的位置縫了20多針。
有一年,村里兩兄弟父母意外去世,孩子爺爺奶奶年老多病,眼看兩個孩子就要輟學,李德清把家里的所有錢找出來,全部交到了孩子爺爺手中。當時,李德清的兩個女兒也在讀書,學費負擔并不輕松,但是他不能眼看著那兩個孩子輟學,不管有多苦,都要保證孩子們能上學,這是他唯一的想法。
數十年桃李春風,在木瓜村小學這方寸之地,李德清也從青年到了老年。李德清說:“讓孩子們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學到更多知識,擁有一個溫暖童年,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讓他們有能力通過知識改變自己、家庭甚至整個木瓜村的面貌,這就是我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9月9日,有刪改/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