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以為風和雨是一對伉儷,它們喜歡穿行于“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春季,也相繼出現(xiàn)在“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的夏天;即使是情侶也有可能會成為怨偶,它們大概忍受不了“秋風冷雨葉飛黃”的蕭瑟與孤寂,迅速地分道揚鑣,雨化身成了雪,帶給世人“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的徹骨寒冷體驗,“透入體內(nèi),侵入肺腑”的冰涼莫過于此吧!
我認識風的時候,它像一位頂級的藝術家,一會兒把云朵捏成仙女騎馬狀,一會兒又把云吹得四下散開,繼而捏成田野里吃草的羊群。天空中的云朵隨風飄動,直至漸漸變淡,淡得如絲絲縷縷的輕煙,最終消失在天際,消散在人類的視線里。溫柔的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人們紛紛脫下厚厚的冬裝,跑到草長鶯飛的青草地里放風箏。風吹過大戶人家高大的門楣,精美的牌匾、雕花的窗欞,古樸而又典雅,每一個動植物乃至人物的圖案都顯得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它不僅承載著歷史,也體現(xiàn)了一個大家族的思想文化精髓以及匠人豐富的想象力。以前的我常常暢想,如若能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里,倚著古色古香的窗欞去探尋那些被精雕細琢的某個動人細節(jié),聽聞那些被遺落在民間的精彩故事,也不失是一件愜意的幸事。
農(nóng)耕時代的風是流動的,它把莊稼從嫩綠吹到金黃,把一位少年的努力進行了量化,把付出與收獲演繹成了一個“吹盡狂沙始到金”的過程。我們在風中迎來了希望,然后又在雨里攢夠了失望,但成年人向來榮辱不驚,大抵遵循著“笑而不語,痛而不言,迷而不失,驚而不亂”中佛系度日。毫無章法的風才不管不顧,不受約束地橫沖直撞,往往選擇在一瞬間擊潰一個人的自尊,讓他在風中徹底凌亂,在雨中無處遁形。堅韌的人會被就此點醒,然后憑著自律與意志,克服重重困難,邁過溝溝坎坎走向佳境。爾后驀然發(fā)現(xiàn)我們在歲月中被雨淋得成熟硬朗,又被風吹得已然老去,心中頓時沒來由地升騰起“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般的惆悵。
風和雨談戀愛時便會制造一場斜風細雨,人間三月桃花灼灼似的浪漫,恩愛時它們攜手風調(diào)雨順,讓農(nóng)民有一個豐收季,可是它們一旦吵架,那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不但狂風暴雨劈頭蓋臉式地砸向大地,而且還把壞情緒傳染給了山洪,大水頃刻沖毀了公路,沖垮了房屋,淹沒了莊稼,讓顆粒無收的莊戶人家站在一片廢墟之中飽受冷風摧殘,然后只能仰天長嘆。每到大寒天氣,風燭殘年的老人最懼怕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們老得猶如一張舊報紙,根本擋不住寒冷肆虐的天氣里吹來的獵獵冰冷,一旦吹散了老骨頭就該上路了,結(jié)局如同落葉歸根,只能肥沃來年的土地了。
后來,聽說城市里沒有風,大概風不認識城市里的路吧!畢竟城市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霓虹燈閃爍,豈能容忍鄉(xiāng)村和野地的風來撒野?于是莊戶人家紛紛收拾行囊,到城市里安家,任風吹倒了雕花的大門也困不住他們出走的決心與步伐。風在城市里很憋屈,被高樓大廈擋住了路,也失去了威風,人們對它無感,更喜歡與依賴高科技產(chǎn)品,他們一年四季吹著空調(diào),過起了冬暖夏涼的好日子,那種看天吃飯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消失在了歲月的盡頭,宛若無風無雨也無晴的鋼筋混凝土更適合當下人攜手伴侶風雨同舟和繁衍生息,“夜闌臥聽風吹雨”大概只會出現(xiàn)在夢中吧?
我們吹著人間的風,踩著腳下的雨走過四季,品嘗過生活的百般滋味,歷經(jīng)歲月的滄桑之后依然選擇笑對人生,依然奔跑在前進的路上,依然會為彩虹的綻放而感嘆人間值得來一趟。
(編輯 兔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