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功能訓練聯合刺激性干預在腦挫裂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便利選取2022年1月1日~2024年2月29日收治的98例腦挫裂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將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23年2月1日~2024年2月29日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早期功能訓練聯合刺激性干預;比較兩組清醒情況、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兩組干預前、干預15 d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肢體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評估量表(FMA-UE)]。結果:干預15 d后,觀察組GCS、ADL及FMA-U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觀察組清醒率高于對照組(Plt;0.01),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1)。結論:早期功能訓練聯合刺激性干預應用于腦挫裂傷患者中可促進清醒,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進神經及運動功能恢復,降低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早期功能訓練;刺激性干預;腦挫裂傷;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0.009"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0-0034-04
[基金項目]泰安市科技創新發展項目(編號:2022NS272)。
Application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Gao Na,Wang Jingrong,Zhang Hongyan,et 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Methods: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admitted from January 1,2022 to February 29,2024,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49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1,2022 to January 31,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ther 49 patients admitted from February 1 to February 29,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rovided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The waking stat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GCS)and limb motor function(FMA-UE)before intervention and 15 day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15 days of intervention,the GCS,ADL and FMA-U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1).The awakening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lt;0.01),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lt;0.01).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can promote wakefulness,improv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e and motor function,a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Stimulating intervention;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Dysfunction
腦挫裂傷是臨床中常見的顱腦創傷類型之一,通常是由外界直接暴力作用于頭部造成的腦細胞器質性損傷,繼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腦挫裂傷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脈搏細弱、血壓降低,以及不同程度的認知、運動、語言、感覺功能、意識障礙等,由于腦實質挫傷、水腫、出血等可以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組織向健側移位,嚴重時形成腦疝,影響腦復蘇效果,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腦挫裂傷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部分患者甚至遭受不可逆的腦功能損害。相關研究顯示,神經外科治療效果受腦挫裂傷患者蘇醒時間的影響[1]。現階段針對腦挫裂傷患者的治療重在減少顱內出血,同時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輔以良好的護理措施來恢復患者的神經、運動功能,促進病情恢復、改善預后[2]。研究發現,顱腦損傷導致的昏迷患者,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重塑和重組潛能,通過觸覺、嗅覺、聽覺和味覺等刺激性干預,能夠激活患者大腦的神經元,增加軸突數量,從而加速腦神經功能的恢復,縮短清醒時間,有助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重塑和重組[3]。本文將深入探討這種早期功能訓練與刺激性干預相結合的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康復治療效果,為腦挫裂傷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1月1日~2024年2月29日我院神經外科接收并治療的98例腦挫裂傷患者。納入標準:①有明確顱腦損傷史者;②由臨床表現、輔助檢查(MRI、CT)等確診者;③手術后及恢復期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腦血管病史者;②存在聽覺功能障礙者;③嚴重軀體性疾病及臟器功能障礙者;④存在精神障礙者。按入院順序將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23年2月1日~2024年2月29日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6例(53.06%)、女23例(46.94%),年齡21~67(45.71±8.74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4例(48.98%),墜落傷15例(30.61%),重物砸傷10例(20.41%)。觀察組男27例(55.10%)、女22例(44.90%),年齡22~66(45.96±9.15)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5例(51.02%),墜落傷15例(30.61%),重物砸傷9例(18.37%)。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致傷原因、病情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受試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常規護理。①給予抗休克、脫水、止血、營養腦神經等藥物來穩定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②支持治療:確?;颊叩臓I養支持,維持其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為身體的恢復提供必要條件。③基礎護理:關注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和胃腸功能保護,通過定期翻身叩背來預防壓力性損傷、靜脈血栓形成、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④康復治療:后期結合高壓氧艙、針灸、按摩、理療等措施,以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1.2.2" 觀察組" 除對照組措施外還予以早期功能訓練聯合刺激性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如下。
1.2.2.1" 早期運動功能訓練術后次日待患者清醒后即進行康復訓練" ①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同時培訓家屬進行肢體被動運動的方法和技巧,讓家屬主動參與到肢體功能鍛煉中來。當患者肢體肌力初步恢復后,和家屬一起觀看肢體主動鍛煉的視頻,鼓勵并幫助患者積極進行主動肢體功能鍛煉,包括反復握拳、握橡膠球、擴胸運動等,用健側手提拉患側手臂、帶動患側手臂被動運動,以提升手臂的肌力。同時進行被動功能鍛煉,包括活動患側的大小關節、上臂下肢拉伸運動等,每個動作每次訓練20次,3次/d,運動頻次及運動量根據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情況動態調整。②每日指導患者進行上肢外展、外旋,前臂旋前旋后運動,下肢膝關節做內外旋、屈伸運動等肢體的被動運動,每個關節每組活動3~5次,2組/d。指導出院后繼續訓練3個月。
1.2.2.2" 刺激性護理方法制訂刺激性干預方案" 參考顧彩萍等[4]的報告,并深入探討了方案的每一個細節。為確保方案的有效執行,組建了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包含專科護士和康復醫師的專業干預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干預小組進行了一系列座談會,共同探討刺激性干預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通過網絡收集的資料共同學習刺激性干預方法及實操要點,學習結束后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成績合格后實施刺激性干預。①視覺刺激干預:鼓勵患者主動或被動地睜眼與閉眼,同時為他們展示熟悉且色彩鮮明的照片或圖片,激發他們的回憶和情感共鳴。此外,在黑暗的環境下使用手電筒以不同顏色和亮度照射患者的面部和頭部兩側,通過閃爍不同彩色和光亮度來刺激患者視覺,每次照射10下,5~6次/d。②聽覺刺激干預:利用患者患病前喜愛的歌曲、電視劇和音樂來刺激他們的聽覺,同時結合家屬的呼喚和護士的語言刺激,幫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外界信息。音樂刺激的音量被控制在40~60 dB,每次20~30 min,3~5次/d。③觸覺刺激干預:護士指導陪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和叩打,以增強他們的體表感覺。同時,還使用毛巾擦拭皮膚、棉簽蘸取酒精刺激敏感部位等方法,進一步提升觸覺刺激效果。每次刺激5~10 min,3次/d。④嗅覺味覺刺激干預:將紗布蘸上揮發性液體靠近患者鼻孔,以刺激嗅覺;用棉簽蘸取刺激性溶液涂抹患者舌尖,以刺激味覺,3次/d。這些方法都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外界環境。⑤體感刺激干預:主要針對患者腰部肌肉和四肢肌肉進行推拿按摩,每次15~20 min,3次/d。也可以進行體位變換刺激,包括緩慢和迅速改變體位兩種方法,以刺激患者的身體感知和平衡能力。在變換體位時,始終關注患者的血壓和表情變化,確保他們的安全。本組采用氣壓泵對下肢進行氣壓治療,避免肌肉萎縮、痙攣和深靜脈血栓形成。每次30 min,2次/d。
1.3" 觀察指標" 兩組均于干預前、干預15 d后由課題組人員對患者進行調查評估。
1.3.1" 清醒情況" 觀察并記錄兩組干預15 d后清醒例數。清醒率(%)=清醒例數/總例數×100%。
1.3.2" 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15 d后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14項評估內容,每一項都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每項1~4分,總分為14~56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強。
1.3.3" 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是評估神經功能恢復的金標準。對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干預15 d后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嚴密監測。該量表從語言反應、運動反應、睜眼反應3大維度,共計15個分項進行打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1.3.4" 肢體運動功能" 采用了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評估量表(FMA-UE)。該量表涵蓋了運動、感覺、平衡、疼痛及關節活動5個維度,全面反映患者上肢功能的實際狀況。量表的最高分數為66分,其分數與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程度呈正相關。分數的提升代表著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逐步改善。
1.3.5" 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包括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及壓力性損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清醒例數比較" 觀察組干預15 d后清醒率為71.43%(35/49),對照組清醒率為34.69%(17/4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274,Plt;0.001)。
2.2" 兩組干預前后GCS、ADL及FMA-UE評分比較" 見表1。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2。
3" 討論
腦挫裂傷主要病理是發生于大腦額葉、顳葉皮層的損傷,可為單發病灶、也可以是多發。小的病灶為點狀出血,大的病灶呈片狀受損,可能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其繼發性改變是腦血管炎性水腫。一般傷后3~7 d內水腫達到高峰而發生顱內壓增高,甚至出現腦疝。腦挫裂傷主要的癥狀是頭痛、惡心、嘔吐,繼而出現意識障礙、急躁、失語、肢體抽搐,部分患者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與認知功能減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所以,腦挫裂傷發生后需緊急進行有效治療和護理干預,以穩定患者病情、降低致殘率、改善預后[6]。
3.1" 早期功能鍛煉能夠促進運動功能恢復" 早期功能鍛煉做到提前將患者的雙側肢體進行功能訓練采用主動、被動訓練相結合方式,包括握拳或握橡膠球、健側手臂擴胸運動等康復形式。通過肢體訓練加速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功能,減少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壓力性損傷、泌尿系統、呼吸道感染等不良事件,同時改善神經系統判斷、調節功能,以及肢體運動的協調性,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有報道顯示,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可以預防術后并發癥、減輕腦水腫、避免顱內壓升高的風險[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5 d后觀察組FMA-UE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1),說明常規護理聯合早期功能鍛煉具有臨床價值。此外,肢體被動活動還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痙攣,增加肢體的血液循環和有氧運動,從而預防壓力性損傷的形成。
3.2" 刺激性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腦挫裂傷患者清醒"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清醒率高于對照組(Plt;0.01)。有研究顯示,通過綜合刺激干預可以提升顱腦損傷昏迷患者清醒率[8]。動聽的音樂和鼓勵性語言對患者的聽覺產生有利刺激;肢體按摩、拍打、擦拭等觸覺刺激能夠改善腦血流循環、增加腦細胞供血供氧量,并刺激感覺神經系統,進而激活大腦半球與外界刺激的應答,促進意識的恢復。實際的臨床觀察中發現,當昏迷患者聽到自己喜愛的音樂或家屬的聲音時,會出現多種生理反應,如睜眼、流淚、心率加快等[3],這說明了刺激對于促使患者清醒的重要性。因此,護理人員有責任加強對患者家屬的促醒知識宣傳教育,教會他們各種刺激方法,并告知刺激對于促進患者清醒的價值,以便他們能夠積極配合護理治療,共同給予正性刺激,幫助患者盡早恢復清醒狀態。
3.3" 刺激性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腦挫裂傷患者恢復神經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5 d后觀察組GCS、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刺激,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腦組織微循環,增加腦部氧氣和血液供應量,激活神經細胞,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有效的運動刺激促進了肢體的血液循環,提升感覺神經輸入速度,重建神經-肌肉突觸聯系,降低了患者肌肉萎縮或關節痙攣的發生率,最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3.4" 刺激性護理干預對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在治療腦挫裂傷等重癥病情時,患者常處于危急狀態,臨床護理難度巨大。針對腦組織缺氧、缺血、水腫等引起的繼發性損傷及長期臥床、體位固定可能帶來的不良事件,刺激性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刺激性護理干預通過各種感官刺激,激活患者神經系統,促使患者盡快清醒、配合翻身及肢體功能訓練。這一干預措施有效降低了壓力性損傷、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1)。因此,醫護人員應重視與患者家屬的有效溝通,提高家屬對刺激性護理干預的認知度,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及其家屬的配合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早期功能訓練聯合刺激性干預應用于腦挫裂傷患者中可促進清醒,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進神經及運動功能恢復,降低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 考 文 獻
[1]" 倫蘭娣,王海英,莫肖玲,等.右正中神經電刺激聯合早期持續功能鍛煉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4):120-122.
[2]莊娟娟,任紅俤.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創傷性腦損傷后認知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13):1587-1589.
[3]顧宇丹,費雅雅,秦殊,等.刺激性干預在老年創傷性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2):228-231.
[4]顧彩萍,強熒艷,李佳清,等.語言呼喚聯合音樂促醒方案對重型創傷性腦損傷昏迷病人清醒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8):3486-3490.
[5]Lundquist CB,Maribo T.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reliability,responsive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Dnish versiona[J].Disabil Rhabile,2017,39(9):934-939.
[6]Liu HB,Xu WM,Wang SS,et al.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volume of edema around brain contusion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A single-center,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tudy[J].Medicine,2021,100(38):396-452.
[7]楊麗,尤慧芳.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5):55-57.
[8]孫莉,董建梅,楊毅,等.多重感覺刺激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的促醒作用[J].武警醫學,2012,23(1):14-16.
本文編輯:姜立會" 2024-04-0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