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在婦科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12月1日接受化療的90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延續護理模式,研究組實施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觀察兩組出院前日、出院24周時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生活質量[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共性模塊(QLICP-GM)]及治療依從性。結果:出院24周時,研究組ESCA評分高于出院前日及同期對照組(Plt;0.05);研究組化療脫失率低于對照組(Plt;0.05);出院24周時,研究組QLICP-GM評分高于出院前日及同期對照組(Plt;0.05)。結論: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升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微信平臺;1+1+X;延續護理模式;婦科惡性腫瘤;化療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0.012"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0-0045-04
婦科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無論使用何種根治方式均會對生殖功能造成影響,危害生命健康[1]。近年來,隨著對婦科腫瘤研究的逐步深入,患者整體生存率顯著提高,其中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是一種通過使用藥物破壞惡性腫瘤細胞,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的治療方法,但受治療不良反應或疾病因素的影響,患者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心肌損傷或其他心臟結構損傷尤為常見,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態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亟須有效解決[2-3]。目前,化療逐漸從住院治療轉向日間病房治療,日間病房相比傳統住院治療更能保證患者完成治療計劃,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4]。但由于化療周期不同、日間化療病房治療模式混雜,導致醫療效率受影響,住院時間縮短有限,增加醫護管理難度,因此,需采取有效方式改變現狀[5]。常規延續護理模式以電話隨訪為主要形式,但患者對延續護理的知曉率較低,且護理形式單一,導致信息傳遞不夠準確和及時,無法充分滿足患者個性化的護理需求[6]。1+1+X護理是指責任護士、床位醫生與心理咨詢師等患者病情所需專業人員間相互協作,為其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的模式,以微信為基礎開展1+1+X延續護理目前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中應用取得良好效果[7]。2021年3月1日~2022年12月1日,我們對45例接受化療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實施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接受化療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共121例,經公式[N=P(1-P)α2/Z2+P(1-P)/E](標準差α=0.05,概念值P=0.5,統計量Z=1.96,總量E=90)計算樣本量為90。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病理學診斷為婦科惡性腫瘤;③術前無新輔助化療;④接受住院化療且化療周期需3~6次;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和(或)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②化療前腫瘤已轉移;③同期參與其他臨床研究。剔除標準:①問卷填寫有誤或失訪;②自動退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42.98±15.28)歲;婚姻狀態:未婚1例(2.22%),已婚44例(97.78%);居住狀態:獨居3例(6.67%),非獨居42例(93.33%);職業狀態:在職2例(4.44%),無業19例(42.22%),退休24例(53.34%);病理診斷:子宮內膜癌9例(20.00%),宮頸癌22例(48.89%),卵巢癌6例(13.33%),其他8例(17.78%)。研究組年齡(43.02±15.30)歲;婚姻狀態:未婚2例(4.44%),已婚43例(95.56%);居住狀態:獨居1例(2.22%),非獨居44例(97.78%);職業狀態:在職3例(6.67%),無業17例(37.78%),退休25例(55.55%);病理診斷:子宮內膜癌10例(22.23%),宮頸癌21例(46.67%),卵巢癌7例(15.55%),其他7例(15.55%)。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延續護理模式。在出院后3 d首次電話隨訪,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用藥、管路的維護、疼痛和飲食鍛煉等方面進行詳細了解,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跟蹤,給予持續用藥、隨訪時間、管理維護和飲食鍛煉等方面的指導。在出院后2周,對患者進行2次電話隨訪,除第1次隨訪內容之外,還會詢問患者用藥和化驗指標,并且安排下次化療時間,之后每周進行電話隨訪,隨訪24周,內容同上。
1.2.2" 研究組" 實施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①建立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干預小組:主管護士及主管醫生各1名為固定成員,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入康復治療師及心理咨詢師各1名,小組成員協作完成延續護理。科室護士長組織培訓干預小組成員,培訓內容包括患者接受治療后的隨訪方式、隨訪指導、心理變化、應對方法、與患者交流技能等,培訓1周后,使用調查表對培訓結果進行評價,得分>90分表示培訓通過,若未通過者應繼續培訓。②建立微信群:主管護士建立名為1+1+X延續護理的微信群,微信群成員為干預小組成員及護士長,用于工作交流、疑難問題探討等,群內共享婦科惡性腫瘤化療康復知識與咨詢信息。建立名為“健康驛站”的微信群,微信群內加入護士長、1+1+X干預組成員、患者及1名家屬,主管護士管理微信群。③干預流程:主管護士收集整理患者基礎信息進行歸檔,主管護士及主管醫生進行調查,評估患者居家康復需求并與其他干預成員共同制訂延續護理方案。指導患者加入1+1+X延續護理微信群,要求除主管護士、主管醫生、其他專業人員及患者以外的1名長期照護者加入微信群,共同學習康復相關知識,強化患者健康信念,督促健康行為。主管護士每周在群內以圖片、文字及短視頻方式,推送化療注意事項、飲食用藥指導等相關知識。每日17:00~19:00開啟交流通道,主管護士分類安排干預組內專業人員回答群內咨詢問題,針對因各種原因不愿在微信群發言的患者,護士添加其個人微信,通過私信方式,鼓勵患者表達自身顧慮,給予相應指導。主管護士每周組織1次微信交流會,邀請接受化療后狀態良好的患者分享治療困惑、體驗感受等,鼓勵患者在群內分享。每周日通過微信視頻了解患者康復狀態,及時提醒患者復診,指導患者主要照顧者將飲食情況以短視頻形式發送給護士,主管護士與其他成員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干預方案,并給予針對性指導。每周干預1次,化療28 d為1個療程,共6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自我護理能力"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8]進行評估,包含4個方面、共43個項目,每項使用1~4分值,總分為43~172分,得分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比。
1.3.2" 依從性" 采用醫院自制關于患者每次化療依從性問卷,其中包含患者每次化療的時間、有無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和化療、患者能否遵醫囑治療,詳細標注停止治療原因及未定期復診原因。
1.3.3" 生活質量" 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共性模塊(QLICP-GM)[9],該量表包括共性癥狀、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4個維度,共32條目,采用1~4分評分法,總分為32~16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量表Cronbach′s α為0.61~0.85。
1.4" 資料收集方法" 質量控制:護士長監督干預全程,護士收集錄入數據,數據收集過程中出現異議征求護士長意見,由雙人核查雙人錄入。護士指導患者在獨立室內填寫,共發放92份問卷,對照組及研究組均因失訪1例剔除,有效回收90份,有效回收率為97.8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比較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時間ESCA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化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2。
2.3" 兩組不同時間QLICP-GM評分比較" 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24周時,研究組ESCA評分高于出院前日及同期對照組(Plt;0.05)。提示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分析原因: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享用相同醫療資源,接受相同干預,出院后,對照組僅接受電話隨訪的常規延續護理,其干預效果有限,而研究組接受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主管護士、主管醫生、心理咨詢師等,可保證護理適用性,保證患者持續接受專業化個性指導。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通過微信群和個人交流方式,患者得以接受護理指導,提升其知識掌握水平。該模式鼓勵患者家屬的共同參與,家屬可提供家庭支持,監督患者行為,并在康復過程中給予更多關注及照顧,經過24周干預,患者自我護理水平得到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24周時,研究組化療脫失率低于對照組(Plt;0.05)。分析原因:實施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中,微信是用戶數量最大的信息交流平臺,其打破時間、空間及人員限制,患者通過微信可隨時隨地反復多次學習。劉娜等[10]研究結果顯示,利用包括醫務人員、患者和家屬互動溝通的平臺,患者可以在網上進行即時提問,并由醫生和護士回答其問題,患者認知度及依從性得到提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1+X延續護理微信群便于團隊接受統一干預資訊,保證指導內容一致性,同時微信工作群便于干預小組成員及時溝通工作上出現的問題。在1+1+X延續護理微信群,主管護士以多種形式定期向患者傳播康復相關知識,并及時安排干預小組專業人士進行答疑解惑,通過微信一對一或一對多指導,提升患者參與自我管理積極性,提升治療依從性。張魯靜等[11]研究結果顯示,在結腸癌術后化療中,應根據患者需要,共同制訂個體化的護理計劃,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健康問題,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提示,出院24周時,研究組QLICP-GM評分高于出院前日及同期對照組(Plt;0.05),提示微信為基礎1+1+X延續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夏群偉等[12]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自我認同和家庭支持程度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張曦等[13]指出乳腺癌手術后的自我控制和生存品質具有明顯的關系,其自我管理與生存狀態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在干預過程中,主要照顧者參與制訂延續護理方案,共同促進患者康復工作順利開展,督促患者合理用藥糾正不良行為,通過良好家庭支持力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升生活質量?;颊咧饕疹櫿邊⑴c延續護理,共同促進患者康復工作,家屬督促患者合理用藥和鍛煉、糾正不良行為,提升患者自護能力,生活質量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對癌癥患者進行隨訪護理,可以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更好的專業指導,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以微信為基礎的1+1+X延續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通過家屬參與支持,促進其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謝幸,沈源明.婦科惡性腫瘤生育力保護的權衡與決策[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6):609-611.
[2]侯紀湘,李曉燕.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不同治療階段支持性照顧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9):10-12.
[3]康海利,段微,秦瑩,等.婦科惡性腫瘤化療藥物心臟毒性監測方法[J].醫學綜述,2021,27(3):508-512,518.
[4]張紅,陸宇晗,于文華.腫瘤專科醫院日間化療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20,20(1):7-10.
[5]婁潔瓊,侯旭敏,范小紅,等.日間化療病房全流程優化管理模式[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9,26(5):469-472.
[6]楊躍,姚利琴,閆然,等.腦腫瘤術后患者出院時癥狀與延續護理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1,28(1):17-20.
[7]李玉玲,陳海紅,蹇祥玉,等.基于微信平臺的“1+1+X”協同干預在PCI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1,27(5):686-689.
[8]劉延錦,余溯源,郭麗娜,等.漢化修正版自我護理能力評估量表用于成年人群中的信效度研究[J].重慶醫學,2018,47(33):4266-4269.
[9]萬崇華,孟瓊,楊錚,等.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共性模塊的研制(二):信度與效度分析[J].癌癥,2007,26(3):225-229.
[10]劉娜,邢偉,褚璐璐.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在卵巢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3):1789-1792.
[11]張魯靜,王曉丹.多學科團隊協作式延續護理在結腸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16):3063-3067.
[12]夏群偉,傅紅波,俞怡,等.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5):1132-1135.
[13]張曦,杜雪,王榮,等.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與生活質量的縱向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1,36(6):41-43.
本文編輯:譚" 峰" 2023-11-0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