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自我監督管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日常血糖監測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接收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監督組各48例,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監督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自我監督管理模式。比較兩組血糖變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評價量表)、心理健康程度(采用孕期心理健康測評)、并發癥發生率及母嬰結局(正常妊娠率、胎兒畸形率)。結果:干預3、6個月,監督組FPG、2 hPG水平均低于常規組(Plt;0.01);干預1、3、6個月,兩組自我管理評價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監督組高于常規組(Plt;0.01);干預3、6個月,兩組孕期心理健康測評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監督組高于常規組(Plt;0.01);監督組孕期并發癥發生率、胎兒畸形率均低于常規組(Plt;0.05),正常妊娠率高于常規組(Plt;0.05)。結論: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日常血糖監測中實施自我監督管理模式,可幫助其穩定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孕期心理健康,降低孕期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母嬰結局。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監督管理;血糖監測;自我管理能力;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0.017"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0-0061-04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孕期特有的高血糖疾病,對母嬰危害較大,好發于肥胖、長期高糖飲食或高齡孕婦。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波動較大,若不能及時控制血糖,后期易出現早產、難產、巨大兒、胎兒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結局[1-2]。臨床在孕婦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后,除常規藥物治療外,還嚴格控制飲食,要求做好日常血糖監測,防止高血糖對患者及胎兒造成損害[3]。但受孕期時間長、生活習慣、激素分泌等因素改變的影響,部分孕婦自控能力差、飲食不規范,情緒也易波動、易疲勞,導致日常血糖監測不持久,依從性較差[4]。自我監督管理模式是通過讓孕婦認識到正確的孕期保健知識,采用自我觀察和自我監測的方式,對自身生活、習慣及能力等進行記錄和分析,要求孕婦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調整,以實現達到理想生理指標的目標。本研究探討自我監督管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日常血糖監測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接收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5];年齡>23歲;單胎妊娠;孕周lt;16周;知情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有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史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惡性腫瘤者;精神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監督組各48例。監督組年齡(35.42±3.72)歲;孕前體質量指數(BMI)(25.59±2.12);孕周(10.17±2.25)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37.50%),高中及以上30例(62.50%);產程:初產婦33例(68.75%),經產婦15例(31.25%)。常規組年齡(34.27±4.17)歲;孕前BMI(26.17±2.74);孕周(10.52±2.71)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43.75%),高中及以上27例(56.25%);產程:初產婦36例(75.00%),經產婦12例(25.0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孕婦確診后,醫生根據其孕期和血糖水平制訂合適的降糖藥物劑量方案,要求其嚴格遵醫囑服藥。護理人員指導孕婦及家屬學習孕期保健知識,發放孕期手冊,為其制訂孕期飲食方案。囑孕婦避免食用含糖量過高食物,告知孕婦指尖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告知血糖危險值和調整辦法,并在孕期每個月回院復查1次,密切關注其血糖、胎兒發育、胎盤情況,醫生根據血糖變化及時調整藥物用量。干預至孕婦終止妊娠。
1.2.2" 監督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自我監督管理模式。①組建護理監督團隊:護士長擔任組長,其他護士擔任組員,組長負責孕婦入院后專業知識指導,組員負責孕婦院外居家休養期間日常血糖監測數據收集。護理開展前,需先對組員進行統一培訓,學習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自我管理知識和孕期相關知識,后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即可納入護理監督團隊。②孕婦確診后,護士需及時了解孕婦生活、飲食習慣、家庭環境及家屬情況,特別指出影響孕婦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如喜好食用高糖類、高脂類食物、孕期營養餐不合理、生活環境較差等。開展妊娠期糖尿病專業知識和孕期保健知識講座,孕婦及家屬共同參加學習,講座內容要求專業且具體,以免孕婦及家屬產生錯誤認知,期間若孕婦及家屬提出疑問,護士要從專業角度進行解答,講座結束后,發放孕期健康手冊,讓孕婦及家屬自行學習。③結合孕婦孕周和血糖制訂個性化飲食方案,除必要營養外,日常飲食盡可能符合孕婦口味,切忌暴飲暴食,對孕期禁止食用的食物,如咖啡、辣椒、咸魚等,家屬嚴格監督,且要求限制糖分攝入,膳食保持多樣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禁止飲酒、吸煙、吸二手煙等。④指導孕婦學習指尖血糖儀使用方法,血糖監測時間一般為每天晨起空腹、三餐后2 h各1次,讓孕婦自行監督管理,嚴格遵醫囑服藥;同時要告知孕婦及家屬日常血糖監測的重要性,為其提供血糖管理良好和管理差的案例,讓孕婦和家屬明白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取得孕婦或家屬的聯系方式,若孕期出現相應問題(如餐后血糖過高、惡性嘔吐頻繁、無法正常睡眠等),可及時網上咨詢,護士及時提供相應解決辦法,若情況過于危險,及時返院處理;每周進行1次網上隨訪,收集孕婦日常血糖監測信息,對血糖管理較好者給予表揚,對管理較差者提出建議指導,再次告知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可要求家屬輔助監督。⑤要求孕婦每月回院復查1次,檢查血糖控制和胎兒發育情況,醫生視情況調整藥物用量。為孕婦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避免久坐不動,特別是對限制孕婦運動的家屬,要從專業角度進行提醒,指出久坐不動嚴重性。同時要積極與孕婦交流,了解其心理變化,對出現孕期抑郁的孕婦及時給予心理干預;家屬也要及時關懷,護士也要從生活和家庭角度出發,明確不良心理狀況出現原因,若孕期抑郁過于嚴重,則需入院治療,避免危險情況發生。干預至終止妊娠。
1.3" 觀察指標" ①空腹血糖及孕期餐后2 h血糖:比較干預前及干預1、3、6個月兩組孕婦血糖變化,采用便攜式血糖監測儀檢測孕婦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②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干預前及干預1、3、6個月兩組孕婦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評價量表[6]評估,量表共有32項評分題,每項均采用1~5級評分,最高分160分,分數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③心理健康程度:比較干預前及干預1、3、6個月兩組孕婦心理健康程度,采用孕期心理健康測評[7]評估,包含20項評分題,每項均采用1~4級評分法,最高分80分,分數越高表明孕期心理狀態越健康。④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產前子癇、感染、先兆流產。⑤母嬰結局:包括正常妊娠、胎兒畸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FPG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2 hPG比較" 見表2。
2.3"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心理健康評分比較" 見表4。
2.5" 兩組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5。
2.6"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見表6。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作為孕產婦常見的內科并發癥之一,孕早期雖有血糖升高現象,但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隨著孕周不斷增加,孕婦體內各激素水平也在不斷升高,高血糖癥狀表現明顯,不僅影響各項生理功能,還會影響胎兒發育,造成不良母嬰結局[8-9]。因此,給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有效血糖管理尤為重要。
妊娠期間受代償機制失調的影響,孕婦血糖波動大,易出現血糖過高或血糖過低情況,日常血糖監測有利于孕婦及時了解、控制自身血糖,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加重。但受時間、孕婦壓力等多因素影響,部分孕婦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日常血糖監測往往達不到理想目標[10-11]。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3、6個月,監督組FPG、2 hPG水平低于常規組(Plt;0.01),說明自我監督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孕婦血糖控制。分析其原因,常規護理模式中雖指導孕婦進行日常血糖監測,但妊娠期糖尿病周期較長,醫護人員工作負擔較大,加之孕婦自身行動能力和持久性不強,隨著干預時間和孕期延長,孕婦血糖監測關注點進一步減弱,易忽略血糖控制[12]。而在自我監督管理模式中,護理人員為孕婦講解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自我管理知識和孕期保健知識,提高孕婦對疾病的認知和對血糖的關注,并利用信息平臺,囑孕婦早期進行日常血糖監測的自我監督管理,有利于養成日常血糖監測習慣,從而提高孕婦對血糖的控制能力,強化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飲食、生活等方面因素帶來的血糖影響[13]。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1、3、6個月,兩組自我管理評價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監督組高于常規組(Plt;0.01),符合以上推論。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不僅會影響孕婦自身,增加血管疾病和妊娠高血壓發病風險,還會影響胎兒發育,導致難產、畸形兒[14]。本研究中,干預3、6個月,兩組孕期心理健康測評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監督組高于常規組(Plt;0.01)。這可能因為自我監督管理模式通過孕期保健知識和心理護理,能讓孕婦了解保持正確心態的重要性,同時實施自我監督管理模式的孕婦日常血糖監測管理較好。且妊娠后統計發現,監督組孕期并發癥發生率、胎兒畸形率低于常規組(Plt;0.05),正常妊娠率高于常規組(Plt;0.05),提示自我監督管理模式效果明顯,能降低孕期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母嬰結局。
綜上所述,將自我監督管理模式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日常血糖監測中,可幫助孕婦穩定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孕期心理健康,降低孕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母嬰預后更有利。
參 考 文 獻
[1]" 王鈺,徐琳,呂雅麗,等.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應用[J].陜西醫學雜志,2021,50(8):962-965.
[2]張晶.結構性血糖監測記錄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的影響[J].中國病案,2022,23(1):104-107.
[3]王效惠,趙政,王珊.“互聯網+”管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2,17(5):615-618.
[4]梁婷,陳寶珠,陳映華.認知評價理論結合孕期營養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1):85-87.
[5]陳佳,李映桃,王振宇,等.2018年美國婦產科學會與201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妊娠期糖尿病指南比較[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9,46(3):336-341.
[6]張霞,張鑫,萬晶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評價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10):1509-1513.
[7]姜瑩,葛璐,車浩流,等.孕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1):2528-2534.
[8]高媛,周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持續血糖監測系統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18):2302-2306.
[9]楊慧.妊娠期糖尿病母兒的血糖監測及護理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6):1024-1026.
[10]唐藝,查紅英,孫璐,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不同時間點血糖特征與妊娠結局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23,31(7):491-499.
[11]姜冬梅,徐曉英.糖尿病居家平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隨訪管理中的影響[J].中國性科學,2020,29(2):44-47.
[12]秦煜,余雨楓,鄒子翔,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前血糖管理的證據總結[J].中國護理管理,2023,23(3):444-449.
[13]李果,王慧玲,朱玉芬,等.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居家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23,23(8):1220-1224.
[14]曹紅霞,茅欣欣,胡曉燕,等.互聯網健康教育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7):107-110.
本文編輯:路曉楠" 2023-12-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