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構建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方法:采用文獻分析法制訂方案初稿,專家函詢法優化方案內容,預試驗測評微信平臺設計確立方案終稿。結果:參考18篇相關文獻制訂5個主題、29條具體內容的方案初稿;16名函詢專家共提出14條修改意見,條目內容的重要性均數>3.5,變異系數(CV)<0.25,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W)>0.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1)。8名預試驗用戶反饋6條修改意見,方案操作接受度、內容吸引度、執行正確度、感官接受度和使用受益度5個方面測試均分>3.5分,CV<0.25,最后確立包括疾病知識、營養管理、運動管理和綜合管理4個主題、30條具體內容的方案終稿。結論: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構建過程科學、嚴謹,操作簡單、可行性強,可為骨量減少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骨量減少;健康管理;骨密度;骨質疏松;微信平臺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0.026"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0-0091-04
骨量減少是骨骼強度下降、骨密度值降低但尚未達到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有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量減少的發生率為46.4%,17.7%的骨量減少會進一步發展為骨質疏松癥[1-2]。骨量減少人群作為骨質疏松初級預防的重點對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風險因素的發生[3]。目前,國內外針對骨量減少人群的干預措施多側重于保證充足光照、戒煙限酒、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飲用過多咖啡及碳酸飲料等,相對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和延續性[4]。微信平臺健康管理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及網絡技術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系統評估、有效干預和連續隨訪的全程管理,已被廣泛應用于疾病管理的各個領域。然而,查閱其應用于骨量減少人群的相關報道較少。為此,本研究構建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以期為骨量減少人群提供系統、延續的管理措施,以延緩骨量減少的進展,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組建研究小組" 研究小組由7名成員組成。包括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所有成員工作年限均≥5年,共同檢索文獻,制訂初稿,函詢專家,修訂方案,統計數據,確立方案。
1.2" 文獻分析" 采用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的方法檢索國內外發表的骨量減少相關文獻。中文數據庫包括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網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英文數據庫包括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和EBSCO等。中文檢索詞選定“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癥”“骨密度”“健康管理”“影響因素”“干預措施”;英文檢索詞選定“Osteopenia”“Osteoporosis” “Bone density”“health management”“influencing factors”“intervening measure”。檢索日期為2010年1月~2023年1月。文獻納入標準:①語言為中文或英文;②研究人群為骨量減少人群;③研究人群年齡≥45歲。排除標準:①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②簡易的指南解讀或會議摘要;③重復發表的文獻:④非中英文文獻、研究設計不合理的文獻。文獻內容提取:兩名經過培訓的小組成員根據文獻納入標準篩選,分析并提取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相關內容。
1.3" 專家函詢
1.3.1" 遴選專家" 參考以往研究[5],結合本研究實際情況,小組討論后設定專家遴選標準如下。①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②職稱:中級及以上;③工作年限≥10年;④專業領域:健康管理部、脊柱外科、內分泌科和全科醫學;⑤工作單位:三級甲等醫院;⑥專家自愿參加。
1.3.2" 編制函詢問卷" 函詢問卷包括三部分內容。①專家函詢表前言:介紹研究的目標和函詢方法。②專家的基本資料:專家一般資料、專家對函詢內容的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專家熟悉度(Cs)分為五個階段:即非常熟悉(1分)、熟悉(0.8分)、一般熟悉(0.6分)、不太熟悉(0.4分)、不熟悉(0.2分)。判斷依據(Ca)分為理論分析、實踐經驗、文獻檢索和主觀感覺四類,影響程度分為大(0.3)、中(0.2)和小(0.1)三級。③專家函詢的具體內容:將干預方案內容分層次列出條目,請函詢專家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對各個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從不重要至非常重要設1~5分,得分越高說明條目內容越重要。同時設有“意見修改處”和“空白項目補充處”。
1.3.3" 問卷函詢過程" 第一輪專家函詢問卷以郵件方式發送給專家,2周后收回問卷,整理專家意見和建議,篩選重要條目內容,根據函詢結果修訂指標內容形成第二輪專家函詢問卷。剔除第一輪未返回問卷的專家,再次邀請專家對指標內容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并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對收回的第二輪專家函詢問卷重復上述資料整理過程,函詢結束后修訂干預內容形成完善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
1.3.4" 問卷數據分析" 使用Excel 2016輸入數據,采用SPSS 27.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專家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專家權威程度(Cr)=Cs+Ca/2;專家積極系數=發送問卷/收回問卷×100%;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采用變異系數(CV)和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W)表示,CV=條目評分標準差/均值,取值范圍為0~100%,CV值越小,函詢指標內容越重要;Kendall′s W取值范圍在0~1,W值越大,專家意見的集中度越高,一致性越好。
1.4" 構建微信平臺
1.4.1" 前期準備" 課題組成員討論并轉換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內容呈現形式,申請并認證“骨量管理”微信公眾號,建立“骨量減少健康管理打卡”小程序和“骨量減少健康管理”微信群。
1.4.2" 模塊設計" 依據文獻檢索證據,以干預方案的指標內容為支撐材料,結合微信平臺功能特點設計模塊框架和子菜單內容及呈現形式。靈活應用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推送干預方案內容,質控干預方案執行情況,
1.4.3" 操作指導" 現場指導研究對象掃描關注“骨量管理”微信公眾號,點擊鏈接進入“骨量減少健康管理打卡”小程序,一對一講解公眾號模塊功能和小程序使用方法,確保研究對象可以獨立操作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遠程指導干預方案實施,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線上答疑,隨時解答研究對象方案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問題,線上督促研究對象學習疾病知識并隨訪方案執行情況。
1.4.4" 后臺管理" 前期制作骨量減少健康管理圖文和視頻內容,后期上傳干預方案內容和問卷測評內容,方案執行打卡情況及日志卡反饋記錄,及時統計、匯總后臺數據。同時,關注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的運行情況,遇到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1.5" 預試驗" 選定2022年11月在濱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健康查體確診的8例中老年骨量減少者進行為期1個月的預試驗。本試驗所涉及的研究內容、范圍、時間和方法獲得山東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2-386)。納入標準:①符合骨量減少診斷標準;②年齡≥45歲,性別不限;③意識清醒,能積極配合者;④獲得知情同意,主動參與本次研究者;⑤擁有智能手機,能熟練使用微信者。研究者詳細講解預試驗的目的及意義,確保用戶知情同意。試驗結束后,采用用戶使用體驗感測評問卷調查用戶使用干預方案的體驗感和建議。問卷參考以往研究[6]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操作接受度、內容吸引度、執行正確度、感官接受度和使用受益度5個維度、16個條目,由差到良好設0~5分,得分越高說明用戶的使用體驗感越好。問卷的Cronbach′s α為0.816。
2" 結果
2.1" 文獻分析結果
2.1.1" 納入文獻的一般資料" 檢索出骨量減少相關文獻1189篇,重復文獻剔除583篇,閱讀題目與摘要剔除326篇,閱讀全文剔除262篇,最終納入18篇文獻。其中,中文文獻9篇,英文文獻9篇;指南5篇,專家共識4篇,期刊論文9篇。
2.1.2" 制訂方案初稿" 研究小組分析納入文獻,歸類提取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策略,初步制訂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涉及疾病知識、風險因素、營養管理、運動管理和健康教育5個主題、29條具體內容。
2.2" 專家函詢結果
2.2.1" 專家的基本情況" 參與函詢專家17名,1名專家未能及時返回第二輪函詢問卷,最終納入16名專家。參與函詢的專家來自山東省8家三級甲等醫院,年齡37~56歲,最低受教育程度是本科,最高受教育程度是博士,職稱最低為中級,最高是正高級,工作年限11~29年,專業領域分別是健康管理部、內分泌科、脊柱外科和全科醫學科。
2.2.2" 專家積極系數" 第一輪發放問卷17份,收回有效問卷17份。第二輪發放問卷17份,收回有效問卷16份。兩輪專家積極系數分別為100%和94.12%,平均值為97.06%。
2.2.3" 專家權威程度" 第一輪Ca值為0.86,Cs值為0.85,Cr值為0.86。第二輪Ca值為0.94,Cs值為0.90,Cr值為0.92。兩輪Cr平均值為0.89。
2.2.4" 專家函詢意見的協調程度" 兩輪函詢指標的CV均值<0.25,Kendall′s W均值>0.75,Plt;0.01,說明專家函詢內容的重要性變異程度低,專家意見集中度高,一致性好。詳見表1。
2.2.5" 兩輪專家函詢意見及內容修改情況" 第一輪專家函詢問卷設6個一級條目、22個二級條目和47個三級條目。專家共提出14條修改意見:一級條目2條修改意見,二級條目4條修改意見,三級條目8條修改意見。根據第一輪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修訂函詢內容形成第二輪專家函詢問卷,共4個一級條目、16個二級條目和43個三級條目。第二輪問卷函詢所有專家均未提出新的修改建議和補充條目。
2.2.6" 形成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 匯總專家函詢結果,結合專家提出建議優化方案初稿,形成包括疾病知識、營養管理、運動管理和綜合管理4個主題、25條具體內容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
2.3" 微信平臺構建結果" 微信平臺模塊框架包括問卷測評、健康管理和質量控制。問卷測評模塊內含一般資料問卷,疾病知識問卷和自我效能問卷3個子菜單;健康管理模塊內含健康手冊,專家答疑和疾病知識3個子菜單;質量控制模塊內含打卡小程序,日志反饋和隨訪3個子菜單。設計并融入完善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內容于微信平臺的3個模塊和9個子菜單內。
2.4" 預試驗結果
2.4.1" 用戶使用體驗感測評情況" 8名預試驗對象共提出6條修改建議,其中健康管理模塊4條,質量控制模塊2條。用戶使用體驗感測評問卷發放8份,回收8份,回收率是100%。從測評分值來看,操作接受度4.13分,內容吸引度4.25分,執行正確度4.63分,感官接受度4.38分及使用受益度4.75分,均值都gt;3.5分,CVlt;0.25,說明用戶對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使用體驗感良好。見表2。
2.4.2" 確立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終稿" 預試驗進一步優化方案內容及微信平臺設計,最終確立包括疾病知識、營養管理、運動管理和綜合管理4個主題、30條具體內容的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終稿,見表3。
3" 討論
3.1" 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具有針對性" 本研究以骨量減少指南、專家共識、系統評價和文獻薈萃為基礎,依據文獻分析提取的疾病風險因素及以往研究[7-8],制訂了具有針對性的方案條目內容。①疾病知識:骨量減少人群普遍存在疾病知識缺乏,疾病誤解或過度擔憂等情況[9]。本方案系統梳理疾病知識相關內容,通過調查問卷詳細了解患者疾病知識方面的缺陷及需求,將疾病相關知識通過小視頻、圖文科普及知識講座的形式進行展示。②營養管理:營養是骨量減少人群的獨立危險因素[10]。 本方案根據本地區居民飲食習慣,從飲食種類、營養分配、膳食模式、每日蛋白質攝入量、鈣攝入量、維生素D攝入量、鎂攝入量、水攝入量等方面制訂了針對性強的精細化管理措施。③運動管理:運動是刺激骨生成的有效因素[11]。本方案將運動類型分為沖擊性運動、振動運動、漸進性抗阻運動、抗阻聯合沖擊運動、平衡訓練、負重有氧鍛煉等,推薦不同類型的運動時間及頻次,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選擇。④綜合管理:吸煙飲酒、睡眠質量差、光照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量減少的風險因素[12]。另外,對骨量減少人群采取跌倒防護和心理干預措施也非常重要[13]。本方案從生活方式、睡眠質量、日光照射、跌倒防護及心理干預方面制訂了針對性強的精細化管理措施。本方案符合骨量減少人群的健康管理策略,條目內容相對較全面、具體,針對性強,對延緩骨量減少的進展,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3.2" 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具有科學性" 首先,本研究基于文獻分析內容編制專家函詢問卷,方案內容相對較嚴謹、規范。其次,兩輪函詢涉及健康管理部、脊柱外科、全科醫學和內分泌科4個領域、16名中級及以上職稱專家。說明函詢專家從事的職業與研究主題相關,且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對函詢內容做出正確判斷,提出指導性意見。再次,兩輪函詢專家的Cr分別為0.86和0.92,平均值0.89,參與函詢的積極系數分別為100%和94.12%,平均值97.06%。第一輪專家提出一級條目修改意見2條、二級條目修改意見4條、三級條目修改意見8條。第二輪專家均未提出新的意見。說明函詢專家參與方案函詢的積極性較高,在相關研究領域權威性較高,能提出較全面、具體的修改意見,采納專家修改意見可補充方案內容結構的完整性。最后,兩輪函詢指標內容的CV均值<0.25,Kendll′s W均值>0.75,Plt;0.01。此結果提示專家函詢內容的重要性變異程度低,專家意見集中度高,一致性好,進一步為方案指標權重的可信性奠定良好基礎,為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提供有力證據。
3.3" 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本方案將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內容以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融入于微信平臺的3個模塊和9個子菜單內,靈活應用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精準推送方案內容,借助微信平臺線上普及骨量減少相關知識,質控方案內容執行情況,通過控制骨量減少人群的風險因素,預防疾病的進展。預試驗樣本量雖小,但用戶使用體驗感反饋良好,方案操作接受度4.13分,內容吸引度4.25分,執行正確度4.63分,感官接受度4.38分及使用受益度4.75分,均值gt;3.5分,CVlt;0.25,說明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可行性強。一方面可能與微信平臺操作簡單有關,試驗對象能快速掌握微信平臺的功能操作,借助微信平臺完成問卷測評和微信打卡任務,能與專家團隊在線上互動;另一方面可能與此方案使用受益有關。①用戶能隨時隨地瀏覽疾病相關知識,有利提升其疾病知識水平,有效控制骨量減少進展[14]。②研究者借助微信平臺時常關注用戶方案執行情況,定期質控、督導方案內容執行的正確性,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效能,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③用戶在方案執行過程在遇到專業問題,可以隨時線上咨詢多學科專家團隊,接受專家團隊的幫助,有利于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骨骼健康。此外,本研究還匯總了用戶提出的建議,針對性修訂了微信平臺模塊設計和方案內容,進一步確保了此方案構建的可行性。
本方案從疾病防治視角出發,以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為切入點,基于前期文獻分析制訂了具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健康管理條目內容,根據兩輪專家函詢意見修訂初稿內容形成完善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將完善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內容融入于微信平臺的3個模塊和9個子菜單。通過預試驗進一步優化方案內容和微信平臺設計,最終確立基于微信平臺的骨量減少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終稿,包括疾病知識、營養管理、運動管理和綜合管理4個主題、30條具體內容。此方案不僅能滿足院內骨量減少人群的需求,還能為院外骨量減少人群提供延續性健康管理,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此方案僅選取了較小樣本量進行了預試驗,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將本方案應用于多中心骨量減少人群驗證其臨床應用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中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及“健康骨骼”專項行動結果發布[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9,12(4):317-318.
[2]魏百川,周鵬,竺瓊,等.基于Markov模型的社區骨質疏松人群健康狀態預測研究[J].上海醫藥,2021,42(14):35-39.
[3]楊成,吳斗,劉強.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影響因素及其相關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23,12(4):306-310.
[4]邱曉萍,劉鎧婕,林宇慧,等.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管理與防治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23,63(21):107-111.
[5]麥結珍,陸賴桂,陸饒鳳.基于德爾菲法的肝膽術后傷口感染危險因素評估表的構建[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24):76-79.
[6]李宇佳,陳為東.學術微信公眾號用戶體驗效果及優化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22,42(2):117-129.
[7]張書怡,方雨慧,屠杭佳,等.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營養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J].護理與康復,2023,22(7):63-68.
[8]朱蕊,眭文潔,楊靜,等.骨質疏松癥病人運動行為護理干預方案的構建[J].護理研究,2023,37(11):1886-1891.
[9]Bordes J,Prasad S,Pratt G,et al.Knowledge,beliefs,and concerns about bone health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studies[J].Plos One,2020,15(1):e0227765.
[10]Fabiani R,Naldini G,Chiavarini M.Dietary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dvances in Nutrition,2019,10(2):219-236.
[11]Hu K,Cassimatis M,Girgis C.Exercise and musculoskeletal health in men with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a systematic review[J].Archives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2023,6(1):100313.
[12]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22,15(6):573-611.
[13]Montero-Odasso MM,Kamkar N,Pieruccini-Faria F,et al.Evalu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fal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for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J].JAMA network open,2021,4(12):2138911.
[14]張和欣,李青青.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慢性病中的應用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5):148-150.
本文編輯:董永陽" 2024-01-2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