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內把航天器在大氣層以外的航行、探測等活動,稱為“宇宙航行”,簡稱“宇航”。曾有人想將“宇宙航行”合在“航空”里,錢學森并不贊同:“航空是在空氣里飛,火箭已經在空氣上面了,怎么還能叫航空呢?”
1964年,錢學森在給《航空知識》第1期寫的《?!春娇罩R〉復刊》一文中提到,大氣層內的航行是“航空氣”,而大氣層外的航行是“航空間”。不過,根據人類科技的發展水平,錢學森也意識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類的空間活動只能局限在太陽系內,“宇宙航行”不免夸大。
經過多方面綜合考慮,1967年9月11日,錢學森在返回式衛星方案論證會開幕式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詞。
據錢學森解釋,自己最初是從毛澤東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得到啟示。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之內的飛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飛行稱為“航天”。將來飛出太陽系到其他恒星的航行,可以稱為“航宇”。
(雅志摘自《文史博覽》2023年第9期,封國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