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按計劃全面進行接管北平城內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在經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接管措施。
1948年12月21日,中共北平市委發布黨內通告,對官僚資本的沒收應暫限于國民黨黨、政、軍系統之公營的企業及傅作義、閻錫山等所經營的企業;對公私合營形式的企業,沒收后查出確有民股在內者仍承BCSa5Cpw1YvDDXQct/Pl0czj49fqejBu0iVTulXqddI=認民股之所有;對于私營銀行、錢莊及當鋪,按新民主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先規定暫行條例,限令遵守,違者予以處罰。
24日,在接管北平的干部會議上,北平市軍管會指出接管的原則是有系統地、完整地接管,即不打亂原有的系統,除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權機構外,其他的一切企業、事業單位均由原系統實行接管;原有單位的一切工作人員都照舊供職。
中共北平市委對國民黨在北平市內發售的金圓券作出相應規定,提出根據優待勞動人民和學生的原則,按照不同的兌換數額和兌換時間,規定各時期的不同兌換率,即限額、限期兌換,并限期禁用。
此外,北平市委要求在接管公營企業時,員工的薪資均暫維持原狀,可按照近3個月或半年平均工資為標準。
上述經濟政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北平城內的經濟問題,更為北平市軍管會接管公私企業提供了政策保障,有效保證了城內市民的正常生活。
(勞謙摘自《炎黃春秋》2023年第10期,劉延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