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逐步展開,“改革開放”成為鮮明的時代特點。
今天我們很容易將“改革開放”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聯系,但“改革開放”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并未立即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政治概念,其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最初,“改革”和“開放”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并未綁定到一起。后來,鄧小平在多個場合闡述了“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兩個開放”的重要論斷。如1985年3月,鄧小平指出:“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其中最大的政策是兩個開放,即對內和對外的開放政策。”他還明確強調:“對內開放就是改革。”在此基礎上,“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逐漸成形。
中共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就強調:“十三大實際上應該叫作改革、開放的大會,要加快改革步伐,深化改革。”以此為基調,中共十三大首次正式提出“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概念,并對其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此后,“改革開放”概念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深山摘自《當代中國史研究》2024年第4期,周家彬、王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