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
英國公司成功研發非硅基柔性RISC-V芯片:成本不到1美元
近日,英國Pragmatic Semiconductor
公司研發了一款非硅基制成的柔性RISC-V芯片,命名為Flex-RV。這款芯片能夠在彎曲時運行機器學習工作負載,其制造成本不到1美元。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據介紹,Flex-RV是一款基于開源RISC-V架構的32位微處理器,它采用了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氧化銦鎵鋅(IGZO)晶體管,并制造在 30 μm厚的柔性聚酰亞胺襯底上,然后組裝到45 μm厚的FlexPCB上,從而構建了一個超薄柔性計算系統,打破了傳統硅基芯片在剛性方面的限制。同時,Flex-RV還在微處理器內部集成了一個可編程的機器學習(ML)硬件加速器,并演示了如何通過擴展RISC-V指令集來運行ML工作負載的新指令。
國產7 nm自動駕駛芯片成功
點亮
近日,芯擎科技宣布,全場景高階自動駕駛芯片“星辰一號”成功點亮,并快速超額實現全部性能設計目標。該芯片將在2025年實現量產,2026年大規模上車應用。該芯片采用7 nm車規工藝,符合AEC-Q100標準,多核異構架構讓智能駕駛算力更加強勁。CPU算力達250 KDMIPS,NPU算力高達
512 TOPS,通過多芯片協同可實現最高2 048 TOPS算力。在硬件配置上,“星辰一號”集成高性能VACC與ISP,內置ASIL-D功能安全島,擁有豐富接口,可全面滿足L2至L4級智能駕駛需求。
富士膠片將開發2 nm以下半導體材料
據共同社消息,富士膠片公司9月30日宣布,將對位于日本靜岡縣和大分縣的子公司半導體工廠進行升級,旨在開發尖端半導體材料。這些新材料適用于2 nm以下制程的半導體??偼顿Y額約為2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9.9億元)。靜岡縣吉田町和大分市的工廠分別爭取在2025年秋季和2026年春季啟動新廠房,屆時這2家工廠將引進新的檢查裝置,并致力于開發“光刻膠”等尖端產品。
5G
330余城啟動最新5G-A網絡部署 我國將打造全球最大規模低空通信網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5G基站總數已達到404.2萬個。除了5G成熟應用的規模化推廣外,在探索各類新應用場景的過程中,低空經濟已成為業界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專家介紹,低空應用場景需要將地面的5G網絡信號向上覆蓋至數百米的高度。目前,國內已有超過330個城市啟動了最新的5G-A網絡部署,旨在構建一張全球最大的低空通信網絡。
人機交互
科大訊飛首發多模態視覺交互技術和超擬人數字人能力
在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首次公開展示了其多模態視覺交互技術和超擬人數字人能力。僅憑一張照片,其超擬人數字人就能與用戶進行實時的面對面對話,其口唇動作、表情以及肢體語言均由先進的大模型自動生成,并且能夠精準匹配文本的意圖。據官方介紹,此次展示的超擬人數字人已在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智作產品中開通了內測通道。
AI
WPS AI伴寫功能上新,無需提示詞即可自動生成內容
近日,金山辦公推出了基于AI Agent(人工智能體)范式驅動的WPS AI伴寫功能的全新升級。升級后的WPS AI伴寫功能支持用戶添加包括云文檔、網頁等在內的多種參考資料。用戶只需在完成標題后稍等0.5 s,該功能便能迅速理解用戶意圖并自動續寫內容。當AI生成的文本中包含統計數據、名人名言、法律法規等事實性內容時,用戶若采納這些內容,系統還能以批注的形式提供引用來源的鏈接。此外,WPS AI伴寫還能根據用戶所選的職業角色,智能地調整文風與語境,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AI新模型快速預測材料光學
性質
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近日報道,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款名為GNNOpt的新人工智能(AI)模型。該模型能夠以與量子模擬相同的精度預測材料的光學性質,但其預測速度卻能快上100萬倍。研究團隊表示,這一重要進展有望極大地加速光伏和量子材料等領域的研發進程。
阿里國際發布首個大規模商用翻譯大模型
10月16日,阿里巴巴國際業務副總裁、AI技術負責人張凱夫宣布,阿里巴巴國際最新研發的Marco翻譯大模型現已上線。該模型支持中文、英文、日文、韓文、西班牙文、法文等15種全球主流語種。目前,Marco翻譯大模型已在阿里巴巴國際AI官網Aidge上正式發布,并向全球用戶開放使用。
NVIDIA以太網加速xAI構建的全球最大AI超級計算機
NVIDIA宣布,位于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xAI Colossus超級計算機集群已達到了配備10萬顆NVIDIA? Hopper GPU的龐大規模。該集群采用了NVIDIA Spectrum-X?以太網網絡平臺,該平臺專為多租戶、超大規模的AI工廠設計,提供了卓越的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網絡性能。Colossu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AI超級計算機,它目前正被用于訓練xAI的Grok系列大語言模型,并作為X Premium用戶功能之一,支持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應用。
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發現迄今為止距其主星最近的最小行星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葛健教授領銜的國際團隊,創新性地開發了一種融合GPU相位折疊技術和卷積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他們利用這一算法,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于2017年發布的恒星測光數據中,成功探測到了5顆直徑小于地球且軌道周期不足1天的超短周期行星。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4顆行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圍繞其主星運行的最接近且體積最小的行星,它們的尺寸與火星相近。
機器人
“成都造”人形機器人首發
10月28日,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發布了由成都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貢嘎一號”。這一發布標志著成都在人形機器人制造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柏暩乱惶枴蹦壳笆菄鴥任ㄒ弧⑷蚍秶鷥纫矁H有3款同類產品,是真正擁有人形機器人“最強大腦”的超輕量級人形機器人整機。作為首臺植入了創新中心自研“最強大腦”的全棧自研機器人整機,“貢嘎一號”能夠快速理解任務意圖,自主觀察環境,推理任務流程,生成任務流,自主控制肢體,并準確完成任務。它是一臺能夠真正實現像人一樣獨立思考、推理和執行復雜任務的人形機器人整機,擁有聰明的“大腦”。
全國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標準發布:按下肢運動、上肢作業等分4個等級
在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創新論壇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攜手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和機構,共同發布了全國首批關于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標準,即《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與《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定義了與人形機器人通用性、結構、智能相關的術語名詞,并從結構外觀、移動方式、智能模型等維度提供了分類指導。該指南將具身智能、下肢運動能力、上肢作業能力、應用環境等作為分級要素,將人形機器人劃分為L1至L4四個技術等級?!毒呱碇悄苤悄芑燃壏旨壷改稀穭t規定了具身智能技術領域智能化等級的劃分依據,遵循系統功能性、自主性、泛化性的分級原則,將感知、認知、決策、自主行動等核心能力作為分級要素,將智能化水平從基礎階段到高級智能化階段劃分為G1至G5五個階段。
全自動打工「人」!波士頓動力Atlas進廠視頻火了,不斷電不下班
波士頓動力最新發布的視頻展示了其機器人在工廠環境中的任務執行能力。機器人目前已經能夠實現全自動作業,能夠在儲物柜之間搬運汽車發動機零件。波士頓動力在此次演示中特別強調,視頻中的機器人是完全自主運行的,沒有“預設腳本或遠程操控”,而是能夠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來理解和適應真實的工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