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文化體現學校的精神面貌,代表學校的特色與形象,主導學校的發展方向。在學校文化的感召下,師生自發追求卓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構建學校“蓮品文化”,打造響亮名片,提升辦學水平,弘揚“蓮品精神”,爭做“蓮品學人”。
【關鍵詞】“蓮品文化”;學校文化;校園特色品牌;特色名校
作者簡介:梁振強(1977—),男,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
品牌是學校重要的無形資產,具有獨創性、穩定性和持續性[1]。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以下簡稱“我校”)位于廣州市番禺區蓮花山腳下,師生耳濡目染蓮花的品格與氣節。基于區域特點,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聚師生的核心價值觀和共同愿景,我校以蓮花作為學校文化的載體,提出“蓮品文化”的理念。“蓮品”,就是蓮花品格,即以堅韌、自信、擔當、自律為核心的品格。在此基礎上,我校以“蓮品文化”作為學校品牌,提煉出培養內外兼修的“蓮品學人”的辦學理念,開展“蓮品教育”,內修師生的情趣、情志和品格,外修師生的行為、舉止和姿態。
一、打造“蓮品”特色,凸顯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承載著崇高的價值理念與精神追求,對師生的行為起著規范作用。校園文化建設得當,將賦予學校恒久的生命力,使之成為培育英才的沃土和啟迪思想的圣地。我校從標識打造、建筑建設、班級創建等方面構建具有“蓮品”特色的校園,使校園處處凸顯“蓮品文化”。
(一)建立和諧統一的“蓮品文化”標識
我校圍繞辦學理念,設計了彰顯“蓮品”的校徽。校徽中的山為蓮花山,體現了我校嶺南風情的區域特色,山的穩重和堅韌彰顯了“蓮品學人”的風采。校徽中的水為蓮池水,既體現我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幽文化特質,又彰顯“蓮品學人”的追求。校歌《多彩的夢想》以蓮入詞,如“蓮鄉少年,激情飛揚,內外兼修,精心培養。蓮品礪韻,自信人生,春華秋實,社會棟梁”等,歌頌“蓮品文化”。
(二)打造直觀的“蓮品文化”建筑
為了使師生在校園中能時刻感受到濃厚的“蓮品文化”氣息,我校打造直觀的“蓮品文化”建筑。比如,在校園兩個湖中種植蓮花,在湖中塑山,山似蓮花盛開之狀,并配以噴泉,噴泉在特定時段隨著音樂噴射清水,恰似朵朵蓮花綻放,此時,蓮湖呈現出“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觀。又如,在靠近大門的池邊立一大石,形如書,上刻蓮葉、蓮花圖案以及周敦頤的《愛蓮說》原文,以供師生時時習誦之。同時,在校園各處的適當位置設立類似的小“石書”,均鐫刻有關蓮花的詩詞,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為校園增添濃濃的書卷氣息。此外,為了創造更好的育人環境,我校以蓮命名部分建筑物,如把校園池塘命名為青蓮池,把校園主干道命名為青蓮路,把教學樓命名為蓮品樓等。
(三)創建“蓮品”特色班級
班級文化匯聚著班級的精神,有助于激發個體獨特的氣質與潛能,對推動集體長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各班級圍繞蓮花的豐富內涵,致力于塑造別具一格的班集體環境。具體而言:提煉蓮之文化精粹,命班級之名;凝聚智慧,提出飽含蓮韻的口號;巧手布置,讓班級環境彌漫蓮花之清雅氣息;積極策劃,舉辦飽含蓮文化意蘊的班級活動;搭建網絡平臺,創立獨具蓮文化風采的班級博客;日積月累,培育清雅的班級風氣。
二、創新yFqZHigD5CWc0BliXv6chQ==教育管理方式,實施“蓮品教育”
學校品牌建設的核心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失去學生這個活力之源,學校品牌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喪失生機與活力。因此,我校以學生為本,創新教育管理方式,聚焦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打造“蓮品”校園品牌,實施“蓮品教育”,旨在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提升教育的品質與境界。
(一)大力開展“蓮品教育”主題活動
校園活動應承載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為此,我校圍繞“蓮品文化”教育理念,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在具體的活動設計中,充分結合學校常規的教育活動,挖掘蓮花的內涵,從而形成特色主題活動。
首先,積極開展自信教育主題活動。自信教育是學校為踐行立德樹人要求,基于校園文化、辦學傳統和學情所開展的實踐。為此,我校開展一系列自信教育實踐探索,如自信宣誓、班級自信展示、自信跑操等。
其次,以時間為節點創立特色節日。我校創立三至五月蓮品節和九至十二月礪韻節,在這兩個節日中,開展感恩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等活動,致力于砥礪學生的堅毅品格,發掘學生的獨特天賦,豐富學生的內涵修養,助力學生逐步形成“蓮品”。
最后,打造校園特色項目。為了培養學生開放、進取、創新的精神,我校打造既能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又符合學校實際的“蓮品教育”特色項目。例如,設立“一答到底”“越說越精彩”等項目,充分展現學生陽光、自信、奮進的精神風貌,旨在讓學生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打造啦啦操、足球、舞龍舞獅等體育項目,展現學生青春、熱情、富有活力的風采,旨在培養學生的毅力與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這些項目,學生能感受蓮花高潔的精神,塑造優良的人格品質。
(二)深入推進“蓮品教育”自信課堂
學校文化作為校園精神的凝聚與生活品質的彰顯,應滲透至學校各個領域。因此,塑造富含學校文化底蘊的課堂環境,是教師肩負的文化建設使命,是學校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追求。我校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合作,成功課堂”。據此,我校以研學案研制和小組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基于“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改革。
第一,理念先行,確立模式。我校通過多種形式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一是“請進來,走出去”。多次邀請省內外的專家到校主講高效課堂的建構方法,先后組織中層干部、科級組長到其他學校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了解課改新趨勢。二是開展校本培訓。組織教師參與相關的教育理論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教師明確了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根本,以高效為基礎,以創新為標志,如此,學生才能內外兼修,涵養堅韌、自信的品格,有擔當,能自律。結合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研學后教”的課改理念,我校初步確立了“四三六”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四個為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為主線、展示為主要形式;自主學習的“三大模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教學展示的“六個環節”—自主學習(自學)、合作交流(探究)、展示點評(展示)、鞏固拓展(應用)、達標檢測(測評)、總結評價(評價)。
第二,雙管齊下,豐富模式。一是開展同課異構,打造高效課堂,同時組織各科組參加各類研討會,拓寬教師視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教師通過對比教學、課例觀摩、課后反思、科組總結、互動交流、工作匯報等環節,共研共學。二是開展“電子書包”實驗研究,打造高效課堂。采取“行政推動、實驗帶動、穩步推進”的策略,制訂“增教師,加培訓,建特色”的方針,利用“電子書包”平臺開展課堂教學,給學生布置作業,提供研學案。
三、弘揚“蓮品”精神,研發特色課程
學校文化與特色課程,二者相互聯系,共融共進。學校文化歷經沉淀,深刻影響著師生的思維與行為。特色課程則精準對接學生的個性需求,是學校培育學生個性的直接途徑。唯有實現兩者協同,方能為學生提供全面且個性化的成長環境。基于此,我校研發出“蓮品礪韻”特色課程,以堅韌、自信、擔當、自律的“蓮品”核心為指導,立足學校的實際,旨在弘揚“蓮品”精神。“蓮品礪韻”意為以“蓮品”來磨礪師生外在美好的行為舉止以及內在的風度和神韻。韻:一為風韻,指師生美好的行為、舉止以及外在的形象和姿態;二為神韻,指師生內在的情趣、情志、品格。
“蓮品礪韻”課程旨在以蓮花為根基,弘揚傳統文化。從育人的視角來看,本課程著眼于以蓮花的高潔形象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以蓮花的堅韌品格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讓學生得到可持續發展。從現實的視角來看,本課程旨在培養有外在修養和內在涵養的學生,增強他們的公民意識,培養他們的職業素質,為他們走進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蓮品礪韻”課程體系由“風韻”和“神韻”兩部分課程構成。“風韻”課程包括“賞蓮”“品蓮”和“意蓮”三門課程。主要通過蓮花形象、風貌等方面來實施,由“形象與言談”“石樓風韻”“一答到底”“跑操”“辯論”等校本課程組成;“神韻”課程涵蓋藝術修養、興趣活動和特長訓練等方面,由“粵劇(曲)欣賞與表演”“隸書入門—《史晨碑》”“足球”“健美操”“校園好聲音”等校本課程組成。
四、打造校本特色學校,建設綜合保障機制
打造特色名校是持續探索、逐步精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校必須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來推動并維護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切實開展。通過制度規范建設,能體現學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從而使學校教師因價值認同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強大的學校團隊[2]。
(一)領導重視,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在塑造獨具魅力的校園文化過程中,校長作為領航員,肩負著重要責任,不僅應親身垂范,深入學習特色學校建設的理念精髓與方法論,提出獨樹一幟的辦學理念;還應凝聚領導班子的智慧與力量,共繪同心圓,形成共識、共行、共志的協同工作格局。因此,我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蓮品教育”特色建設領導小組。每學年根據工作需要,調整、補充領導小組成員,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制訂學校“蓮品教育”特色建設工作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推進“蓮品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各項活動,以保證特色學校的順利創建。
(二)機制完善,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我校制訂了《“蓮品教育”特色建設實施方案》《“蓮品礪韻”特色課程實施方案》《“四三六”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通過規范有效實施制度,保障“蓮品教育”特色建設工作取得成效。
(三)專項投入,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經費保障
我校設立“蓮品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專用經費,并將其列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為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課程開發及師資隊伍建設等重點板塊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做到專款專用、合理使用,以此確保特色建設工作得以順利、高效地開展。
(四)師資培訓,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人力保障
教師乃鑄就特色學校之盾。我校圍繞“蓮品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的需要—弘揚“蓮品文化”,打造兼具時代特征、校本特色的名校,每學年制訂師資培訓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定期邀請教授、專家來校指導、診斷學校特色建設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充分調動教師創建特色學校的主動性,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從而以豐富的人才儲備,確保學校獨特辦學理念的實現。
結語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環境及氛圍的體現,既涵蓋理念,又強調精神。由優質校園文化所塑造的特色校園品牌,涌動著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有助于學校提升綜合實力,成為培育時代英才的沃土。我校憑借科學的理念和不懈的探索追求,艱辛努力,披荊斬棘,抒寫“鑄造特色,突出重圍”的奮斗贊歌,把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化為一個具體而又巨大的驚嘆號,牢牢地插在蓮花水鄉上,綻放特色教育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陳如平. 管理創新與學校發展[J]. 山東教育(中學刊),2005(3):121.
[2]王志堅.學校文化·學校品牌·學校發展[J].人民教育,2007(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