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的優勢與限制,探究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的有效實施路徑,分析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課堂中開展議題式教學的效果,以期為教師提供實用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課堂有效開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深度學習;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韋立東(1967—),男,來賓市第八中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議題式教學是以議題為核心,以真實生活情境中的話題為引導,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為支撐,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的教學方法。
一、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的優勢與限制
(一)優勢
議題式教學由選定議題、創設情境、探究活動等要素構成,能夠賦予課堂教學活動深刻意義,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議題式教學是改進教師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路徑,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深度學習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一,議題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強調把握問題的導向。在議題式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及多個子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教師應將探究活動作為教學重點,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研究議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二,議題式教學適用于對各種類型的、與思想政治課程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而且不局限于簡單的案例和事實,更傾向于探究社會熱點問題背后的邏輯關系。這對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和提高學習成效具有積極意義。第三,議題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在議題式教學中,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教師共同探討問題。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促使他們進行深度學習,展開詳細的議題研究,讓他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主體意識,激發自主學習的潛能。
(二)限制
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部分教師在設計議題時,容易出現以下問題:一是議題量多且雜無序列,二是議題內容直接且簡單無深度,三是議題設計形式化且無針對性。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對議題的合作探究與討論停留在淺層面上,從而影響教學效率。其次,部分教師在議題式教學中,過于強調分析和探究過程,從而忽略對知識的傳授。最后,議題式教學需要學生具備比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適用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深度學習中,為了發揮議題式教學的作用,教師需要重視議題的選擇和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生身邊的現象,并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的應用實踐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圍繞學習主題,探索學科知識和思維方式,并逐漸完善認知結構,實現知識遷移,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學習階段[1]。議題式教學要求教師通過確定中心議題,創設與之對應的教學情境,搭建具有邏輯關系的、序列化的問題支架,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理解知識、解決問題、提升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其核心素養。
筆者以部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中“公正司法”的教學為例,探討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的應用實踐。
(一)精選生活典型實例,讓議題“活”起來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議題是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靈魂”,應具有引領性和思辨性[2]。確定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關鍵。新課標在“依法治國”的教學提示中指出,應以“為什么說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為議題,探究司法公正的意義和價值,以及體現公正司法的制度和措施。由于新課標所提出的議題具有抽象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將該議題轉化為具體的、層次性強的教學子議題,并通過真實、生動的生活情境展現議題內容,讓議題“活”起來。如此,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各種見解,在分析具體問題的基礎上闡述個人觀點,完成由“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認知過程,從而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公正司法”的教學中,教師以“為什么說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為總議題,通過播放《今日說法》欄目的視頻“放不下的雞蛋”導入課堂主題,通過“小案件”講述“大道理”:老人在超市被超市員工質疑偷拿了兩枚雞蛋,雙方理論的時候,老人倒地猝死。事發后,老人家屬將超市方告上法庭,要求超市方賠償。該案的審理判決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該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教師結合該具體案件的審理過程,設置如下具有思辨性和開放性的4個分議題。議題1:假如你是老人的家屬,你會以哪些理由提出訴訟請求。議題2:假如你是超市方,你應如何應訴。議題3:假如你是法官,你會如何審理此案。議題4:結合解決糾紛的4種方式,談談公正司法的意義和價值。圍繞以上4個分議題,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討論和辯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增強自身的法治意識,理解公正司法需要程序公正和結果公正,并理解公正司法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
(二)注重整合利用知識,讓“議”有依據
為發揮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學習中的優勢,教師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議題,并確定不同知識點的學習順序,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在“公正司法”的教學中,教師對4個分議題中的知識點進行整合,讓學生“議”有依據。為了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階段整合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問題。第一,公正司法的含義與要求是什么?第二,如何推進公正司法,為什么說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第三,解決糾紛方式有哪4種?第四,如何區分辯護權、辯論權?第五,如何從中國庭審公開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了解案件的信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設計以上問題,使設問具有序列化的邏輯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結構性整合,讓學生“議”有所依。
(三)設計梯度化問題鏈,讓“議”有深度
問題鏈是鏈接教與學的核心。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設計能夠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問題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層次性,問題鏈應呈現梯度化特點,以適應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驅動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在“公正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分議題“議題3:假如你是法官,你會如何審理此案”設計如下問題鏈。第一,在傳統習俗中“死者為大”,法官能否依據習俗觀念,作出有利于老人家屬的判決?第二,法官審理過程中應如何處理傳統習俗、社會輿論等要素?第三,若你是法官,你會如何判決此案,為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并要求各組派代表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如此,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把握重點知識,并學會調動知識分析具體案件。同時,教師應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改正認知錯誤和價值偏差,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在完成上述環節后,教師展示該案件的審理過程。2020年12月8日,崇川區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了判決,駁回了家屬訴訟請求。原告家屬不服,向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21年3月25日,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如此,學生能夠領悟公正司法的含義,厘清法與情、法與理的關系,增強法治意識,培養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能力。
(四)突出議題價值引領,讓“議”有升華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教師應注重議題的價值引領,通過議題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入分議題“議題4:結合解決糾紛的4種方式,談談公正司法的意義和價值”,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類似案例,如“5·2鄭州電梯勸煙猝死案”。而后,教師提問:“人民法院駁回這些不合理的訴訟請求,有何意義?結合本課所學知識,思考公正司法的作用?!比绱?,學生能夠在辯證思考中領悟:公正司法具有定分止爭的作用,能夠引領社會公正、維護公序良俗,促使人們遵紀守法,成為法治社會的公民。此外,案例中的人民法院以公正司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議題式教學中影響學生深度學習效果的因素
在“公正司法”課堂教學結束后,筆者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議題式教學的意見和看法,從而總結在議題式教學中影響學生深度學習效果的因素。
第一,精選議題、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直接影響深度學習效果。議題式教學能夠把當前社會熱點問題與思想政治課程聯系起來,并能將課程知識點融入議題,與社會熱點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究相關議題的過程中理解知識點,掌握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公正司法”教學中,部分學生對“如何實現司法公正”的認知比較模糊。因此,教師可引入影響較大且具有一定復雜性的典型案例,并通過設計問題鏈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驅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第二,緊扣核心素養設計問題,能夠有效增強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議題、多角度探究問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探究問題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激活高階思維,以問題為主線,深入探究知識、思維及思想,逐漸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具體而言,教師應設計具有思維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掌握學習重點,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了解推進公正司法相關措施,領悟司法的過程公正與結果公正,厘清情、理、法的正確關系,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
第三,議題式教學應堅持“以學定教”原則,注重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教師需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教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具體而言,議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避免簡單化,既要具有真實性,來自現實生活,又要有爭議性,能夠引發學生深入探討。這樣的議題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通過研討與辯論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課堂演示、小組研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探討議題;同時,鼓勵他們不斷提出問題、開展研究、表達意見和反思探討,從而提升他們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提高他們的深度學習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在不斷實踐與反思中,積極開展議題式教學,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樂,李紅.運用深度學習促進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0(12):92-94.
[2]胡瑩,吳現海.在高中思政課的議題研討中促進深度學習[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