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思維啟蒙的重要階段。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文章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深入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塑造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旨在通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來積極推動整個教學過程。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品質;培養(yǎng)路徑
作者簡介:王橋慧(1999—),女,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承擔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其中,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一個重要維度,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小學英語教師應通過優(yōu)化英語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同時,教師應采取合適的策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一、啟動舊知,訓練思維敏捷性
啟動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夠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回顧和關聯,逐步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增強自身的思維敏捷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訓練中增強思維的敏捷性。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與問路相關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展示一張簡單的地圖,并以問題“If you want to go to the bookshop, which direction should you go?” 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答:“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 and go straight.”。而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生活場景:一個外國游客在街頭問路,想要去附近的電影院。教師以問題“If you were the tourist, how would you ask for directions?”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來組織疑問句,如“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cinema?”。 如此,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實際應用中思考并表達。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教師可以設計“快速問答”環(huán)節(jié)。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展示一系列地點圖片(如醫(yī)院、圖書館、公園等),并快速說出問路句子(如“How do I get to the hospital?”),學生需要迅速反應并給出正確的指路建議。 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思考并表達,有效訓練他們的思維敏捷性。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雙人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一個關于問路的對話,讓學生根據提示(如目的地、交通工具、路線等)來構思對話內容。在雙人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互相借鑒、密切協作,在實踐中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啟動舊知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已有知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快速思考和應對新情境的能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具備敏捷的思維有助于學生更快地理解詞匯、句型和語法結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這種訓練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為他們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2]。
二、問題引導,訓練發(fā)散性思維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是學生深化語言理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引導,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英語表達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疑惑[3]。同時,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能夠促使學生提出更豐富、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和問題,這些思考成果不僅能夠為課堂討論提供豐富的素材,還能夠進一步推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深入交流與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8 “Birthdays”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展示與生日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并以問題“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r birthday?”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如“I have a birthday party.” “I get presents from my family.” 等。接著,教師可以通過問題“If you could have any birthday party you want, what kind of party would you like to have?”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說出各種有趣的答案,如“I want a space-themed birthday party!”。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best things about birthdays?” 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生日的意義和價值。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如“I love getting presents!” “I enjoy spending time with my friends.” “I get to eat special birthday cake!”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If you were planning a birthday party for your friend, what would you do to make it special?”。在此情境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為朋友策劃一個特別的生日派對,這涉及選擇主題、準備食物、安排活動等多個方面。例如,學生A回答:“I need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my friends' preferences and interests to come up with a theme.”。學生B補充道:“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o consider the types of food for the party, including staple foods, desserts... These foods should not only satisfy everyone's taste, but also correspond to the theme of the party.”。
可見,教師能夠通過問題引導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能夠學會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激活發(fā)散性思維。
三、小組活動,訓練聚合思維
聚合思維是指將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尋找這些信息之間的關聯,進而得出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小組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互動、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和意義。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更愿意積極參與,主動思考,進而提升他們的聚合思維能力[4]。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設計主題為“周末的組織與分享”的小組活動。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可以為小組提供相應的活動卡片,每張卡片上寫有一個周末活動,如go to the park、watch TV、play football等,并為學生提供白紙和彩色筆,以便學生記錄和分類使用。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并且給每組分發(fā)10~12張活動卡片,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種類的活動卡片。在個人分享階段,教師可以讓每名學生輪流抽取一張卡片,用英語描述卡片上的活動,并分享自己是否喜歡這項活動以及原因。例如,有學生說:“On the weekend of last week, I took part in a basketball match on campus. In the game, we should not only play our own advantages, but also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teammates and face difficulties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deeply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sports, which can not only exercise the body, but also cultivate willpower and teamwork spirit.”。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特點,嘗試將卡片上的活動進行分類。例如,學生可以將活動分為outdoor activities、indoor activities、sports activities、recreational activities等。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選擇一名記錄員,讓記錄員將分類結果記錄在白紙上,并用彩色筆進行標注和美化。最后,每個小組派代表輪流上臺,展示他們的分類結果,并用英語向全班解釋分類的理由。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點評學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努力和創(chuàng)意,并針對他們在語言表達和分類思維方面的不足提供指導與建議。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用英語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動,還能夠通過聚合性思維,將不同的周末活動進行分類。這樣的小組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聚合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學生還能夠從他人的分享中了解不同的周末活動方式,拓寬視野。
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交流和討論,了解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拓寬思維視野,進而增強思想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提升他們自身的聚合性思維能力。
四、鼓勵質疑,訓練批判性思維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展示一張水果沙拉的圖片,并以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生根據圖片回答,如“I see apples,bananas,grapes...”。接著,教師以問題“Do you think all fruits are suitable for making a fruit salad?” 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所有水果都適合制作水果沙拉”,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質疑精神。基于此,有學生質疑道:“Why do we need to use these fruits to make a salad? Why not use others?”。 這種質疑能夠體現學生對于食材選擇的批判性思維,他們開始思考不同水果的口感、顏色、營養(yǎng)價值等因素對于水果沙拉的影響。當教師介紹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驟時,有學生質疑道:“Why do we need to cut the fruits into small pieces? Can't we just put the whole fruits in?”。這種質疑能夠體現學生對于制作步驟的批判性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水果沙拉的營養(yǎng)搭配。有學生質疑道:“Is it healthy to eat too much fruit salad? Should we add some other ingredients to make it more nutritious?”。這種質疑能夠體現學生對于食物營養(yǎng)搭配的批判性思維,他們開始關注食物的健康性和營養(yǎng)均衡。在初步的水果沙拉制作過程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沙拉制作過程進行深入討論,例如“How to keep fruits fresh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當某個學生提出一個觀點時,其他學生會嘗試用事實、經驗或邏輯推理來支持或反駁。例如,當一名學生提出“Lemon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taste of salads.”時,另一名學生說道:“But the sour taste of lemon may mask the sweetness of other fruits, so it needs to be added in moderation.”。這種討論過程能夠幫助學生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tài),提升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能力。
可見,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回顧、分析和總結,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批判性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五、文本延伸,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文本延伸,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和探討文本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升其英語水平,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一課的教學為例。學生需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夢想,并了解實現夢想需要付出的努力。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語言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可為其設計活動“Dream Painting Activity”。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分組,每組選擇一個或多個“夢想”主題來進行延伸活動。例如,學生選擇主題“A Pollution-free Green Earth”,描繪出其中的生態(tài)與人類和諧共生的場景;也可以根據主題“Futur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Human Lifestyle”,發(fā)揮想象力,繪制智能機器人、飛行汽車、太空旅行。學生可以使用彩色筆、水彩、油畫棒等繪畫工具,將自己對夢想的理解和想象通過繪畫表達出來。在完成后,教師可以讓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解釋創(chuàng)作意圖和靈感來源。通過繪畫活動,學生可以將抽象的“Dream”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形象,激發(fā)他們對夢想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還可以組織“Dream Story Creation”活動。教師提供一個故事開頭,如“One day, I met a mysterious old man in my dream...”學生根據故事開頭,展開想象,創(chuàng)作關于夢想的故事。例如,有學生說:“The old man met me, who was lost in the forest, and helped me unravel my confusion and clarify my dream.”。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鑒課文中的詞匯和句型,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在完成創(chuàng)作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朗讀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學生分享。如此,學生可以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通過文本延伸,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更多與文本相關的知識和信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和知識;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和靈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教師作為引導者,需發(fā)揮專業(yè)知識能力,從自身豐富的知識體系結構出發(fā),作出正確且有價值的判斷,精準把握教學方向,推動學生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唐素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3(32):56-57,63.
[2]范艷榮.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23(42):61-63.
[3]周玉中.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思考[J].山西教育(教學),2023(12):61-62.
[4]王婧.聚焦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優(yōu)化實踐與探索:以Unit 3 Lesson 3 Memories of Christmas為例[J].英語教師,2024,24(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