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幼兒體育活動中,體育游戲資源的運用往往局限于傳統的游戲形式和規則,導致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缺少時代性和生活化的拓展,影響了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民間傳統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教師將民間傳統游戲應用于體育活動,能夠創新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有效促進幼兒體育活動的質量提升。在挖掘與運用民間傳統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民間傳統游戲進行調查,形成充分了解,并基于此拓展體育活動形式、豐富體育課程內涵,同時在課程評價中也要充分關注民間傳統游戲的特征,發揮民間傳統游戲的優勢和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傳統游戲;體育活動;創新
作者簡介:翟麗秋(1976—),女,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麒麟幼兒園。
民間傳統游戲是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資源。在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留給幼兒足夠的自主探究空間,只是生硬地灌輸,這樣既沒有發揮民間傳統游戲的趣味性,也沒有體現出體育活動的創新性,不利于幼兒綜合素養的提高?;诖?,如何有效整合傳統規則和創新元素、提高幼兒參與度與適應性等問題,成為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筆者聚焦以上問題,對民間傳統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創新應用展開探索。
一、深耕民間傳統游戲寶庫,引rjCiEUyiF57cJUb9gmta4g==領體育活動創新潮流
在創新體育活動的發展道路上,第一步至關重要—那就是深挖民間傳統游戲這座未完全開采的寶藏。這些游戲不僅僅是童年歡樂的記憶載體,更是世代相傳的智慧結晶,蘊藏著深厚的教育價值和獨特的文化韻味。從“老鷹抓小雞”到“跳房子”,從“丟手絹”到“打陀螺”,每一種游戲都在無聲中傳遞著團隊協作的磨煉、身體協調的訓練、敏捷反應的鍛煉以及人際交往的藝術。
(一)組織力量,探訪傳統游戲源頭
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這些寶貴的民間傳統游戲,教師可以組建專門的研究小組,深入鄉村社區、古鎮老街,親自拜訪年長者,聆聽他們的故事,親手體驗這些游戲的玩法。通過探訪傳統游戲源頭的方式,教師不僅能夠搜集第一手資料、獲得游戲的具體操作指南,還能了解到游戲背后的歷史淵源、民俗風情以及蘊含的哲學思想。這樣的調研活動,既是學術研究的過程,也是文化尋根之旅,有助于教師深刻理解每種游戲的獨特價值。
(二)分類梳理,提煉核心要素
在收集了大量素材之后,下一步便是對其進行全面梳理,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歸納,比如按地域分布、年齡段適宜性、技能訓練類型等分類。通過這樣的系統化處理,教師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民間游戲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同時也便于把握每種游戲的教育側重點。接著,教師要從游戲中提煉出教育核心與文化精髓,比如“老鷹抓小雞”中體現的集體主義精神,“跳房子”中展現的空間感知與動作規劃能力,“丟手絹”中隱含的機會判斷與心理戰術等,這些都是創新體育活動設計時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1]。
(三)共享智慧,碰撞創新火花
在掌握豐富的民間游戲資源之后,教師之間應當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機制,定期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共同探討如何將傳統游戲的精神實質與現代體育活動充分結合。每一次會議都可以成為一個思想碰撞的舞臺,教師們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交換教學心得,集思廣益,共同構建起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借助交流,教師們不僅能夠互相啟發,拓寬思路,還能共同確立民間傳統游戲融入體育活動的目標導向,確保每項活動都能兼顧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審美趣味,滿足新時代兒童的多元需求。
二、巧借民間傳統游戲,拓展體育活動形式
過往的體育活動通常局限于健康領域,沒有與其他領域進行有效結合。教師可以將民間傳統游戲作為媒介,創新體育活動的形式,以滿足幼兒身體各個方面的發展需求[2]。比如,教師可以巧借民間傳統游戲,開展項目式教學,通過項目學習來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以“滾筒上的‘哇’時刻”項目式教學為例。該活動基于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龍鳳行”。“龍鳳行”源于畬族傳統婚嫁習俗:結婚的時候新娘的腳不能沾地,所以當地人把兩個圓筒連在一起,代表花轎。新娘和新郎兩人面對面分別站在兩個圓筒上,手拉手往同一個方向轉動圓筒前進。初見“龍鳳行”,孩子們很好奇,紛紛站上圓筒嘗試滾動,盡情感受這個圓滾滾的新玩具帶來的獨特體驗。從孩子們開始嘗試站上“龍鳳行”的那一刻,一場滾筒上的自我征服之旅由此開始。
(一)環節一:初探“龍鳳行”(技能篇)
1.借物上滾筒
小紅選擇了操場上的單個滾筒,扶著欄桿進行嘗試,一邊走一邊向前挪動。同時,其他孩子也創造出了上滾筒的多種方式:有的用攀爬架,有的借助同伴攙扶,有的找老師幫忙……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站上滾筒,但大部分孩子缺少外物或外力支撐會迅速掉落,無法獨立行走。
2.獨立上滾筒
3天后,孩子們已不滿足于借物上滾筒。小明和小亮兩人合作站上滾筒,小明沒站穩腳,從滾筒上掉落;兩人再次嘗試,差一點點就成功了;第三次、第四次仍然失敗……經過多次嘗試,他們終于不用借助外力順利爬上滾筒。
(二)環節二:再探“龍鳳行”(探索篇)
1.二人不同向走滾筒
小明和小紅兩個人嘗試玩“龍鳳行”,發現兩人同時向前走會掉下來,提出問題:“兩人同行應該怎么行走?”一旁的小亮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人玩同一個滾筒,步伐是不一樣的,需要一人向前一人向后,這樣滾筒才可以行走。”
根據小亮的經驗,小明和小紅再次嘗試,期間,小紅先掉了下來,隨即小明也被拽了下來,兩人一起摔倒。由此,他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兩人怎樣安全著地?”兩人約定:要掉落時,提前喊出來。接著,小紅和小明爬上滾筒后手牽手前行,小紅突然喊道:“跳!”隨后小明也一起跳下滾筒。通過這次嘗試,孩子們明白了游戲中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也要關注同伴的表現;有問題提前說,讓同伴有所準備以免受傷。
2.單人走滾筒
天天自己嘗試獨立走滾筒,可是沒走兩步就前后搖晃起來,眼看就要摔下來了,甜甜立刻上前扶住了他。兩人一起想辦法:怎樣在滾筒上不搖晃呢?幼兒們之間相互交換經驗,青青跑過來說可以身體微微向前傾斜,雙手平舉,這樣就不會晃晃悠悠了。
(三)環節三:趣味“龍鳳行”(創新篇)
技能性的動作學會后,幼兒們開始探索更多趣味性的玩法,思考可以在游戲中加入什么其他材料。
1.增加乒乓球和籃子:幼兒們拿著乒乓球上滾筒,操控滾筒前進,在接近終點時控制滾筒的速度,將乒乓球精準投入籃子中。該游戲能夠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和運動能力。
2.增加單筒:兩人一組手牽手從同一起點出發,一起向前滾,先到達終點即為獲勝;設置障礙物,嘗試繞桿滾,先達到終點且不碰倒障礙物者獲勝。
以上,筆者開展項目化活動,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幼兒展開民間傳統游戲;及時發現游戲中的問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與見解,促進群體經驗的積累。游戲在幼兒一次次嘗試、調整中難度不斷升級,幼兒也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實現自我挑戰與發展。民間傳統游戲在不斷探索中進行著創新、蛻變,從而形成嶄新且獨特的創新體育活動。
三、善用民間傳統游戲,深化體育活動內涵
在當今多元化且快速發展的教育環境中,單純依靠新穎的游戲形式已經難以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體育活動中融入民間傳統游戲,以期在娛樂之余,進一步豐富其教育內涵,成為教師亟待破解的難題。民間傳統游戲不僅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還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社會規則與團隊精神等。教師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入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能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性格品質,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強化團隊合作,培養互助精神
以經典的“接力賽跑”為例。這項源自田徑賽場的體育活動,其實與許多地方的傳統接力游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接力拼圖”或“接力搭建”等團隊合作項目,讓幼兒在奔跑中培養團隊信任與責任心。該游戲設計旨在通過競爭與合作的雙重刺激,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使其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感受團隊勝利的喜悅,以及共同承擔失敗的沮喪,進而鍛造幼兒堅韌不拔的團隊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培養同理心與耐心,提升社會情感能力
“盲人摸象”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游戲,以其獨特的形式,為培養幼兒的同理心與耐心提供了機會。在游戲中,一名幼兒蒙上雙眼,通過觸摸其他幼兒的身體部分來猜身份,其余幼兒則需靜默不動,給予“盲人”充分的時間去感受。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感知能力,還讓幼兒體驗到換位思考的樂趣與重要性,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培養了同理心。與此同時,等待被觸摸的過程,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幼兒的耐心,這對于現代社會中容易焦慮與浮躁的幼兒來說,顯得十分重要。
(三)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弘揚傳統藝術
竹竿舞源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通過跳躍與竹竿擊打的節奏配合,展現了濃郁的地方風情與民族特色。教師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組織竹竿舞,可以讓幼兒們在歡快的音樂節拍中,領略不同民族的舞蹈風格,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時在跳躍、躲閃的動作練習中,提升身體協調性與靈活性。該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幼兒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還能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探索興趣,讓他們從小樹立文化自信。
總之,教師善用民間傳統游戲,不僅可以豐富體育活動內涵,還能讓幼兒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體育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四、結合民間傳統游戲現狀,創新實施體育活動評價
以傳統游戲“跳房子”為例。在創新體育活動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終結性評價中,教師要重視對幼兒創新理念的評價,如跳房子的場地是否走出操場的局限,跳房子的規則設計是否打破慣性思維的束縛。在過程性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隨機教育評價,如采用口頭評價形式,對在跳房子的過程中大膽發表自己新想法與創意的幼兒給予肯定,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幼兒的自主評價及同伴評價。針對自主評價,首先,教師可以制訂幼兒自主評價標準,在游戲開始前,向幼兒介紹評價標準,如跳躍高度、姿勢、穩定性等,讓幼兒了解并明確自己需要注意的方面。其次,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評價卡片或表格,讓幼兒在游戲結束后按照標準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同時使用圖標、顏色等來表示評價結果,讓幼兒能夠直觀地了解自己的表現。最后,在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圍坐在一起,讓每個幼兒分享自己的自主評價和分數,鼓勵他們討論自己覺得做得好的方面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進一步幫助幼兒在反思中提升自我認知和評價能力。
針對同伴評價,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小組交流:教師組織幼兒以小組的形式互相觀察、交流和評價。每個幼兒輪流進行游戲,其他同伴觀察并在游戲結束后給予評價。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時間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觀察和評價,鼓勵他們互相提供友好的建議。同伴互動:在“跳房子”的游戲中,教師設計一些合作或對抗性的小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觀察并評價隊友的表現。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幼兒互相認可和贊揚彼此的努力成果,這有助于營造積極的同伴評價氛圍,并鼓勵幼兒互相支持和幫助。
結語
總的來說,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融入民間傳統游戲,可以解決以往體育活動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固化等問題。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向和思路,利用民間傳統游戲創新體育活動,加深幼兒對民間傳統游戲的了解,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環境和文化的熏陶下,幼兒可以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創造出具有時代氣息和符合自身年齡特點的體育游戲,從而提高體育活動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婕.本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創意美術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文科愛好者,2023(4):232-234.
[2]梁君玉.本土特色文化在幼兒繪本教學中的應用:以卓尼縣洮硯文化為例[J].甘肅教育,2023(8):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