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不僅提出了要“堅持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且強調了要“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著重圍繞“運行好”談三點理論思考。
一、“運行好”應該是“落腳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乃至整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有邏輯、有特色、有優勢的,是有利于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它是個好制度,一定要“堅持好”。
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其他各類制度是好制度,在踐行中,還要不斷適應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正因此,還需要繼續“完善好”。
“堅持好、完善好”需要落到“運行好”這個“落腳點”上。制度作為一系列規則、規范、規程等的集成,其本身是靜態的。只有把它運行起來,而且真正地“運行好”,才能產出實實在在的制度效能,也才能真正稱得上“堅持好”了我們的制度。
也只有在“運行”中才能發現哪些層面、哪些環節上的制度還需要“完善好”。而“完善好”的制度依然要落到“運行好”這個“落腳點”上。如果不重視“運行好”,那么好制度就無法轉化為具體的、現實的制度。“堅持好、完善好”也就不能很好地落到實處。
二、“運行好”的標準是什么?
就其一般含義而言,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內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和作為人類共同價值的民主有相通之處。比如,在理論上都承認:民主即“人民的權力” “人民當家作主” “少數服從多數”等。
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認定,因其經濟基礎之故,只有社會主義社會的民主才有可能實現真實的廣泛的人民當家作主。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宣告:“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檢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各類制度,如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諸制度是否“運行好”的標準,應當看,通過制度的運行實踐,能否逐步顯現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本人估計,在習近平總書記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上海,或者其他省市也許已經在進行“運行好”標準的具象化探索,甚至已經積累和梳理了一些經驗。
三、可否提出“問效于民”?
從理論上講,我國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至上” “人民當家作主”為政治價值取向;從憲法上講,各級人大不僅是“代表的大會”,更是“人民的”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大會。
從我國民主的本質屬性上講,人民應該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最廣泛”的主體;從基本邏輯上講,既然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那么,人民最了解自己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情況、最了解民主在實際運行中是否“最管用”。
基于此,本人建議在“問政于民” “問需于民” “問計于民”之同時,提出“問效于民”,即向人民群眾詢問他們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各類制度“運行效果”的評價意見。
重視“問效于民”,“最真實最管用”就容易體現出來了。毛澤東同志曾提出“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必須反對形式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 “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人民期盼這些理念讓人大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運行好”,使人民更多地感受到我國民主的“最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