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001年奉賢撤縣建區以來,市、區人大代表累計提出3600余件代表建議。20年多來,在歷屆人大常委會和各屆、各級人大代表的“接力”履職中,這些建議從“紙面”躍向“現實”,以“量變”引起“質變”,推動解決了一系列事關改革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難題。
為了一座橋 三屆代表齊發聲
作為聯通市中心與奉賢、金山的主要快速通道,S4高速自建成通車以來,流量逐年上升。其中,奉浦大橋節點呈現常發性擁堵,數據顯示,其已成為擁堵系數最高的市高速路網點位之一。
早在2006年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奉賢的市人大代表何振華就領銜提出了《關于盡快拓寬建設奉浦大橋的建議》,但相關部門未予采納。
隨著機動車數量和市民工作、生活出行量的日益增加,奉浦大橋的雙向四車道規模已無法滿足日常通行需求,早晚高峰的擁堵成為常態。2015年,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劉家秀再次提出建設奉浦東橋的建議。但出于種種原因,建議再次被“擱淺”。
市十五屆人大一次和二次會議期間,在區人大常委會和區建設管理委的助力下,市人大代表施文龍帶著翔實的數據“接棒再戰”,不僅分析了大橋的車道規模、橋梁縱坡等現狀,還羅列了該節點平(高)峰時段的飽和度、交通事故數據等。2020年,《關于盡快啟動奉浦東橋建設的建議》終于得到了市級部門認可。目前,奉浦東橋跨黃浦江主體工程已順利合龍,建成后,將有效改善車輛通行條件、彌補交通安全方面的短板。
守護一方“寧” 三級代表聚合力
2019年,在奉城鎮塘外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鎮人大代表鄭金榮在接待紫苑小區居民時了解到:自G1501高速通車后,公路上車輛絡繹不絕,尤其到了夜晚,大量的集裝箱卡車經過帶來的隆隆噪聲此起彼伏,周邊的近300戶居民飽受噪聲之苦。
隨后,鄭金榮前往實地調研,在確認情況后,第一時間向奉城鎮人大反映。由于相關事權歸屬于市級層面,區人大代表金建華便聯系了市人大代表陳歡燕,希望將這一問題通過代表建議反映到市級主管部門。
接到電話后,陳歡燕立馬帶上分貝測試儀器,來到紫苑小區實地探訪。數據顯示,在距離G1501高速最近的樓棟,分貝讀數高達90。人若長期處于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不僅聽力會受到損害,還有可能產生心理不適。
陳歡燕連夜撰寫了《關于在G1501公路塘外段安裝聲屏障的建議》,作為代表建議提交。起初,主辦單位回應稱,因該路段未來將大規模改造,為避免防噪聲屏障建了又拆造成浪費,所以遲遲沒有安裝。
“將心比心,如果你們住在這樣的樓里四、五年,天天忍受噪聲,是什么樣的心情?而且先有樓再有路,居民的訴求非常合理。對于現在的答復,我不滿意。”陳歡燕的據理力爭收獲了重視。建設單位再到現場實地查看后,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的意見,最終決定安裝可反復利用的隔音設施。
緊扣兩個“高” 協力答好“民生題”
代表建議的落地見效也離不開區人大常委會對代表建議工作的重視。區人大常委會出臺了《關于完善“四全”工作機制 推動代表建議“兩個高質量”的工作意見》,切實把代表建議辦理同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讓民聲落地有聲、讓群眾真正受益。
為了確保建議“內容高質量”,每一屆人大常委會都高度重視代表建議培訓工作,同時通過邀請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參加視察調研和執法檢查活動等方式幫助代表“上通天線”,將市、區、鎮人大代表全部編入各個“家站點”,確保“下接地氣”。為推進建議“辦理高質量”,每年4—5月,區人大常委會還會組織開展多場專場雙向約見,邀請各承辦單位與建議領銜代表面對面溝通交流。本屆以來,已形成“重要代表建議+專場代表建議+計劃解決、正在解決類建議回頭看”的全覆蓋督辦模式,督促各承辦單位持續提高建議辦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