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021年10月,鄭晶晶、史碩洪、姜春天、張慶立、王振華5位員額檢察官走進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成為首批參與人大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員額檢察官。
員額檢察官參與人大信訪工作是市人大常委會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在全國首創的一項聯動機制,通過發揮人大依法監督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雙重效能,強化類案處理和訴源治理。機制運行以來,司法機關化解信訪矛盾力度持續加大,市人大常委會涉法涉訴重復上訪率從2019年的71.27%下降至目前的44.42%。
信訪工作法治化的新探索
2014年,中央明確實行訴訪分離,把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訴訟利益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這是否意味著橋歸橋、路歸路,人大信訪可以將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一轉了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021年,時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明確提出了選用員額檢察官參與人大信訪工作的新思路。
蔣卓慶強調,檢察機關一方面要將認真辦理市人大轉交信訪件作為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有效載體,加強辦理情況報告和進度結果反饋;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市人大涉法涉訴信訪事項處理機制,讓一部分政治素質過硬、專業水平精湛的員額檢察官發揮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暢通監督渠道,挖掘監督線索,提升監督質效。
為此,市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關于選用檢察官參與人大相關工作意見》《關于員額檢察官參與人大涉法涉訴信訪工作規定(試行)》,明確員額檢察官參與人大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重點任務和工作流程。從“五個法治化”入手,強化信訪事項分析研判和精準監督,確保相關工作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規范有序。
2021年至今,市人民檢察院已先后選派3批共15名員額檢察官參與該項工作。他們與人大代表、專家學者組成項目組,深入調研形成高質量研究報告,由個案審視到類案研究,轉化為常委會立法監督、國家機關改進工作、人大代表履職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慧琳、陳靖多次專題聽取員額檢察官課題研究情況并推動重點研究成果轉化落地。
在時任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陶建平看來,人才、信訪事項和案件線索的交互轉化,密切了人大與檢察機關的經常性聯系,實現了雙向融合、聯動發力的良性循環,提高了監督剛性。
2022年5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定》,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確提出“完善人大常委會依法監督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在涉法涉訴信訪領域內的聯動機制”,推動檢察機關更好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為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依法高質量辦理健全法治保障。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實踐
據統計,近年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在市人大信訪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已近70%。就其中的普遍性問題開展分析研究,既是中央關于信訪工作法治化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
“我們每周議信議訪,根據信訪總體形勢和突出問題,歸集和梳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例,形成研究項目清單。”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主任李明介紹說,去年信訪辦梳理總結出“公有房屋征收中的同住人和面積認定” “動遷安置房買賣風險和利益”等30多個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一類性和前沿性問題,將其作為員額檢察官開展類案研究的素材。
類案研究的過程就是聽民意、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的過程。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殷凱樺將人大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比喻成連接民眾法律訴求與公正司法殿堂的“一座橋梁”。她在檢察院辦案過程中感觸頗深的“眾包騎手交通事故的平臺企業責任與監管”問題,同樣引起了陳靖副主任的高度重視。圍繞這一問題,信訪辦不僅召開了市人大代表專題議信、相關部門專家會議,還將其作為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與市司法機關聯席會議議題,陳靖副主任親自聽取相關情況匯報。
三年來,15名員額檢察官圍繞34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開展專項研究,形成32份專項研究報告和15份類案研究報告。其中,“關于非法集資類刑事案件違法所得退賠界限的有關建議” “關于完善涉養老犯罪打擊整治工作的建議”2項研究成果轉化為全國人大代表建議;“關于切實加強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監督管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完善‘一房執行’政府托底保障機制”等18項研究成果轉化為市人大代表建議;1項研究成果引起市高院重視,統一全市法院涉眾型金融案件立案、審判、執行的標準尺度,助力全市3000余件同類案件規范審判執行,從源頭上解決了一批涉眾型金融類信訪問題,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4項研究成果作為市人民檢察院開展刑事附帶民事、民事、行政法律監督的參考,為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檢視工作漏洞、完善工作IWc6Cymhq3jqMYtrdpN2zSxzUgLFzLbJB6k1+W/tu1s=機制提供了有力抓手。
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莫葦菁在實踐中感到,檢察監督和人大監督同向發力、同頻共振“不僅能整合資源,幫助人民群眾少走冤枉路、減少訟累,減少信訪和申訴,還能實現1+1>2的效果”。
借助人大法治人才培養基地的大平臺,員額檢察官還旁聽市人代會和常委會會議,參與人大信訪漫談、法治沙龍、業務小課堂等活動,零距離感受全過程人民民主。回到崗位后,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劉誼仍然懷念這段“跳出檢察機關看檢察工作”的經歷,這讓她更加懂得換位思考:“我們要積極主動回應社會治理新需求,從源頭上防范化解執法辦案風險,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提升信訪工作質效的新起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李明認為,當前人大信訪工作要找準職能定位,聚焦“五個法治化”,進一步落實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動”,在信訪工作中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升涉法涉訴信訪事項源頭治理效能。
作為“過來人”,前三批員額檢察官也對這項工作的未來寄予厚望。長寧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姜春天認為,不同主體間高效溝通、信息共享不僅有助于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合力,還有助于及時掌握涉法涉訴信訪動態,對傾向性、苗頭性、預警性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進一步拓寬案例來源渠道。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檢察官蔣驊提議員額檢察官在檢察工作中對個案予以歸納梳理,將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制度性等問題移送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開展深入研究;市人大常委會將個案發現的法律監督線索轉交檢察機關進行充分評價,對于符合條件的,依職權啟動法律監督程序。閔行區人民檢察院公益檢察室主任鄭晶晶認為,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監督、國家機關改進工作、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建議、相關檢察機關開展法律監督的參考,應加強轉化利用。
近期,新一輪員額檢察官參與人大信訪工作即將啟動,期待人大監督和檢察監督進一步加強工作聯動、形成合力,發揮“信訪+立法” “信訪+監督” “信訪+代表”效能,結出更加絢爛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