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是黨和國家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的統籌部署。“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其雖然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新舉措,但是關于三者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及其對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戰略性發展議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集中闡述,并上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高度,使三者從“幕后”轉向“臺前”、從“隱含”轉向“突顯”,而且從“并重發展”轉向深度“融合發展”,定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注入不竭動能。當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面臨著思想認識相對滯后、管理層級模糊失序、協同機制建設缺位等方面的阻滯因素。對此,要從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入手,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以健全完善管理機制、育人機制、轉化機制、激勵機制、評估機制這一“五大機制”為保障,不斷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
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從頂層設計上完善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管理體制,改變各自為陣、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探索成立教育、科技、人才聯合管理領導小組,優化多元主體聯動的主體結構,創新多元主體參與協同管理的方式手段,理順黨委、政府、高校、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在參與協同管理之中的內在關系,建立齊抓共管的多元聯動與協同管理機制。尤其是對于高校而言,其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中責任重大。新的征程上,作為高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在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中,首先要明確的目標定位和職責使命,要為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重要人才與科技支撐;要提高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的管理層級,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互動效率,更好發揮三者在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支撐作用,進而促使高校始終成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科研攻關主力軍和創新驅動策源地,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擔當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科教產教融合需要產業領域、教育領域等多主體深度協同聯動,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深化創新人才培養、重大科技攻關,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以及人才強國建設發揮關鍵作用。當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要健全完善校地協同、校地聯動模式,不斷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高質量推動融合發展。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有機集合。新形勢下,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抓手是建設好、發揮好研究型大學的作用。以此為出發點,高校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以科研攻關、創新驅動和人才培養為著力點,推進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建設高質量的學科發展體系、師資隊伍體系、科學研究體系、社會服務體系、內部治理體系,打破區域、高校、學科專業、教育形態原有的慣性和路徑依賴,以健全校地(企)統籌發展的科教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助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著力培養一流創新人才,產出一流學術成果。
以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為抓手,做強成果轉化承接載體,完善開放協同轉化機制,提升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實效性是新征程上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無論是企業、社會組織,還是高校等科研院所,都要立足自身的優勢領域,以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為戰略依托吸引外部資源,為促進屬地發展與國家建設夯實科技支撐和動力驅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是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路徑,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事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聯動融合的關鍵環節。當前,要不斷健全以“國家需求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能力支撐、力量資源整合”為組織模式、實現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全面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體系,打造創新共同體、人才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為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落地提供強力支撐。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融合發展,要求適應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著力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尤其是要重視人才的評價激勵問題,堅持實行“誰用人、誰評價”的原則,按照崗位職責與特殊需求使用、評價與激勵人才,真正實現人才的分類評價、按評價激勵,全面增強科技創新人才的創造力。科技創新人才的潛能發揮及積極性的調動,內在要求有良好的激勵機制。要深度摒棄指標主義和帽子主義,提高科技創新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人才的評價導向變成有效的激勵,從物質條件、精神激勵和政策支持等層面保障科技創新人才潛心研究、樂于科研、勇于創新,推動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的有效產出。當前,要堅持以破除人才評價的“五唯”制約、聚焦創新思維和能力提升為核心,把面向市場需求和弘揚人文精神結合起來,不斷健全完善人才培養評價激勵機制,善聚善用各類人才。
對教育科技人才統籌發展成效進行評估,既可以對教育科技人才統籌發展中的理論預期和現實實踐是否一致進行必要的檢測,又可以形成及時的反饋,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統籌發展的主管部門改進措施,對現行教育科技人才統籌發展及相關政策作出調整和完善,由此構成一個動態、有機、良性運行的教育科技人才統籌發展的完整模式。新時代要以建設高水平的專業評估機構、強化考核力度與社會監督為實踐抓手,創新完善統籌發展成效量化評估機制,強化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的統籌發展成效進行科學評估。當前,要注重對教育科技人才統籌發展成效進行考評,將效果評估與過程評估有機結合起來。此外,要合理設置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統籌發展成效量化評估標準,并善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開展評估,確保考核評價的可操作性、精準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編號:23LLMLB02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