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的美,是多面的。
美在山水相交、峽江相擁,美在萬仞高峽、幽谷林地,美在極富風情的吊腳樓,美在華燈溢彩的山城夜景。
如何讓這美麗長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綠色轉型是美麗的“保鮮劑”,也是重慶“美顏常駐”的秘訣。
無論是在重慶召開的兩屆美麗重慶建設大會上,還是在《美麗重慶建設行動計劃》中,“綠色”都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高頻詞。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強調,重慶要聚力打造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標志性成果,完善生態文明管理體制,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支撐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構建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
愿景謀劃、行動落地?!霸鷮嵶龊蒙鷳B保護修復工作,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繡花功夫建設山地特色生態之城”……一系列舉措正推動重慶向“綠”而行,為美麗中國添彩。
改革添“綠”
“曾消失的長江鱘回來了。”
10月14日,重慶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在長江永川松溉江段溫中壩水域監測到38尾長江鱘,這是自2021年以來單日單船監測記錄到長江鱘數量最多的一次。
得到消息的江津區鴻鵠護漁志愿隊隊長劉鴻滿臉欣慰,因為發現長江鱘的地方,離志愿隊管護的河段不過幾公里。
江津區位于長江重慶段的上游,長江干流江津段長約127公里,淡水魚資源豐富。
“長江鱘、胭脂魚曾經并不罕見。”劉鴻當過10年漁民,即使多年過去,他依然記得野生長江鱘曾賣到一公斤上千元的高價。
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常駕駛非法電魚船在夜晚出航,將珍稀魚類甚至魚苗一同“收割”。岸邊的非法采砂場、采石場也逐漸增多,侵蝕江岸。
江水不復清澈,魚兒不再躍出。
“長江,就像被挖空了。”看著母親河走向衰亡,劉鴻心痛難忍。2014年,他主動請纓擔任志愿河長,自掏腰包為保護長江魚類投入300多萬元,與20名隊員承擔起守護127公里江岸線的重任。
10年來,他們阻止了近2000起非法捕魚、電魚行為,累計救護長江各類魚7000多尾。
如今,駕船游于長江上,劉鴻常能看見,多年未曾見過的水鳥在其中嬉戲;水里魚兒變多了,有時甚至會蹦到船上……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8年多來,重慶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累計出臺200余份改革文件,不斷完善生態文明管理體制,用生態之“制”演繹生態之“治”。
在全國率先建立三級“雙總河長”架構,創新“河長+民間河長”等方式,啟動林長制試點,探索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
效果如何?
城口縣發現大規模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的野生崖柏群落;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在南川金佛山上繁衍生息;被稱為“鳥類活化石”的中華秋沙鴨選擇來渝越冬棲息;長江鱘、胭脂魚等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在江河里暢游產卵……
山水和諧,萬物共生?!爸貞c將繼續堅持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到2027年,建成生物多樣性觀測點100個,確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數保護率不低于90%,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敝貞c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
城鄉共“綠”
依山而建、因水而興的重慶,沿長江、嘉陵江組團式發展,“兩江四岸”成為重慶最具顯示度和標志性的城市區域。
2023年5月,重慶長江葛老溪段治理提升項目完工并向社會開放,大渡口區大濱路片區居民從此擁有了一座風景優美、可休閑游玩的濱江公園。
“這里的江岸曾是一片荒灘,江邊立著水泥擋墻,岸上又有碼頭和木材堆場,我們想到江邊看看也無路可走?!边^去,能“看水”卻不能“親水”一直是居民黃秋麗心中的遺憾,也是重慶的難掩之痛。
曾經,這座山水之城碼頭、工廠沿江密布,高樓和道路擠占江岸,濱江灘涂雜亂無序,城市風景一度陷入尷尬局面。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系統重塑山城、江城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貌,近年來,重慶梳理“兩江四岸”生態環境、公共空間、歷史人文、城市風貌等領域情況,制定“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實施方案,中心城區“兩江四岸”109公里岸線累計啟動治理提升項目26個。
拆除擋墻和廢棄碼頭、修復江岸生態,長江葛老溪段變成了一個集運動健身、休閑文化于一體的濱江生態空間。
建設美麗重慶、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支撐體系,不能只關注城市,而要實現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加快創建巴渝和美鄉村,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扎實開展傳統村落保護,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統籌推進“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美麗重慶建設行動計劃》的一系列舉措,讓鄉村成為人們的詩與遠方。
在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五彩繽紛的彩虹大道兩旁,萬畝花椒星羅棋布,各色小院散發著動人的“煙火氣”,沿途的景色美不勝收。
在大渡口區跳磴鎮金鰲村,青磚、白墻、黛瓦、花格窗,菜地、果園、布坊……歸園田居的愜意生活吸引著一波又一波游客。
在萬州區甘寧鎮楠橋村,百年黃葛樹下咖啡飄香,玫瑰香橙林連綿成片,共同講述這一美麗休閑鄉村的變遷故事。
變美,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圖景一步步實現。
產業興“綠”
初冬,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工業遺址公園,游客三五成群。
重慶鋼鐵集團的8000匹馬力機、封閉已久的鋼包與直插云霄的大煙囪一起,成為人們緬懷“鋼鐵之城”的寄托。
半個多世紀前,大渡口因重鋼而興,煙塵漫天、鋼花閃耀的“十里鋼城”,是國家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也是老百姓口中的“灰城”。
為了環保需要,重鋼整體外遷,讓大渡口的支柱產業一度空虛。如何才能實現產業“再造”?
大渡口決定由“灰”轉“綠”。
“我們選擇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重點培育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環境友好的產業集群?!贝蠖煽趨^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大渡口玻璃纖維等新材料產業,每年創造50多億元產值;從工業老廠房轉型而來的重慶工業博物館,已經成為重慶城市文博新地標……
產業興“綠”的不只大渡口。作為工業重鎮,近年來,重慶一直在積極“碳”尋新賽道,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在南川區,群山之上,一架架“大風車”高聳入云,每當風和日麗之時,徒步或自駕前來欣賞“大風車”的游人絡繹不絕。
在巴南區,藍色的光伏板逐漸覆蓋一家家企業的灰色屋頂。2023年,位于巴南區的重慶數智產業園和國際生物城被納入首批“近零碳園區”試點,8家企業完成市級綠色工廠儲備入庫,9家碳重點排放企業實施碳交易履約工作。
在北碚區,全面啟動的EOD(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試點工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開發相結合,實現縉云山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到2027年累計建成綠色工廠420家、綠色園區35個,中心城區公交和巡游出租車純電動化比例達到55%以上?!笔猩鷳B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項項行動,講述著重慶守護美麗山水的故事;一個個目標,道出千萬巴渝兒女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努力方向。
當前,重慶正一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上游責任”,堅決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攻堅戰,著力打造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高水平推進美麗重慶建設年年有進步、年年有提升,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