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實,對小學體育課堂提出了全新要求,作為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順應社會發展趨向,在教學中引進先進、智能、高效的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更快、更全面地理解知識,提高體育素養。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發現,過去的體育教學中采用的授課手段比較落后,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而在新時代下,教師必須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優化教學環境,讓學生充滿學習動力與熱情,促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體育課堂中得到進步與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體育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2-099-3-XWJ
信息技術的高速進步為教育領域提供了新方向,作為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與成長所需,為學生打造更加先進、趣味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認識到體育學習的必要性,提高學習熱情。在過去的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用的教學手段比較落后,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動力,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將乏味的知識變得更加趣味化,這樣一來即可提升學生的興趣,符合新課標所提出的快樂教學標準。基于此,筆者將對信息技術優化體育教學的措施進行分析,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可以為相關教育人員提供有效的建議。
1、小學體育教學應用信息技術概述
在小學體育教學進程中,信息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已經成為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舉措。信息技術憑借多媒體展示、實時交互、大數據處理等多種優勢,為體育教學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體育課堂從傳統的技能傳授場所轉變為一個集視覺、聽覺、動覺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習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教學內容通過數字化手段得到豐富和擴展;體育動作的示范與解析不再局限于教師的現場演示,而是可以通過高清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進行全方位展示;信息技術的實時反饋機制為教師提供了即時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工具,使教學過程更加精準高效;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體育教學帶來了個性化學習的可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和興趣,通過互動平臺進行自主學習。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能。
2、體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的融入為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信息技術在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興趣和參與度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也使得體育教學更加科學化、個性化。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如視頻、動畫、互動軟件等,這些資源能夠直觀展示體育動作要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實時反饋功能,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信息技術的交互性特征,有助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通過信息技術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通過數據分析和處理,教師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運動表現,從而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公正客觀,還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夠有效擴大體育教學的影響范圍。通過網絡平臺,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這無疑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滲透力和覆蓋面。
3、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體育教學的措施
3.1、借助信息技術,打造生動情境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因此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能力比較薄弱。在體育課堂中,若教師只是純粹地為學生講解知識,那么必然會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和排斥心理。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潛在的授課資源,教師完全可以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借助電腦、手機等設備,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知識,打造出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以此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知識學習中。同時,經由情境創設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接受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印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體育素養,鍛煉體育思維。
例如,在講解隊列和隊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需要認識到,本課程所涉及的訓練活動較為乏味,難以激起學生學習動力,并且還會讓他們產生厭煩心理。為了有效調整學生心態,激發學生熱情,讓學生主動加入隊形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組織進行游戲化教學,創設生動趣味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起來模仿”的游戲,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大雁群在天空中飛行的陣型,如人字型、大字型等,之后將學生劃分成為幾個人數相同的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依據隊形要點,還原圖片中展示的大雁群陣型。在生動直觀的圖片幫助下,學生可以很快了解立正、停止間轉法等知識,也掌握了正、側面是什么。在此基礎上,經由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們展開隊列練習,學生紛紛充滿熱情地參與。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訓練,在生動的情景中掌握動作要點。借助此種教學方式,教師打造出了一個有趣的課堂環境,不必用過多的語言進行交流講解,學生通過自身理解與圖片提示,很快地掌握隊列要領,在愉快的情景氣氛中學習相關體育知識,讓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實現全面成長的目標。
3.2、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趣味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心理并不成熟,還不具備良好的自控能力,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注意力難以保持長時間的集中。但是小學生天性活潑、愛玩愛鬧、喜歡新鮮事物,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展開知識講解,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激發學生熱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下,不但可以將深奧難懂的理論知識進行形象表述,還可以借助圖片和視頻,讓原本單調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們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學習,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促使學生學習動力高漲。
例如,在講解關于乒乓球的知識時,雖然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這一運動依舊缺少了解,也并不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對復雜繁瑣的理論知識和技法抱有排斥心理。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乒乓球的視頻,如播放一些明星球員馳騁賽場、激烈對戰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這一運動的魅力。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有些學生說自己也想成為乒乓球員,有些學生說乒乓球看起來很好玩。在學生們暢所欲言后,教師可以合理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為學生講解關于乒乓球的要點,學生在視頻的指引下會充滿熱情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3.3、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發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基礎知識講授和體育技能實踐有機融合,充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并經由鍛煉的方式提高學生知識素養與技能水平。對此,教師就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更進一步展示體育教學的實踐性特點。就具體方式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資源不斷增加,教學內容也變得更加可視化。通過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發現,體育動作掌握大多以“教師語言講授+動作示范”為主要模式,也采用掛圖、課件等形式。在教師講授與示范的方式下,學生觀察并模仿,最終通過反復嘗試掌握要點。需要提高關注的是,這一進程中需要學生反復觀察研究,在練習中把握要領。但是這一教學方式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教學效率沒有保障。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軟件、動畫等形式可以有效減小授課難度,借助先進技術替代教師示范,讓學生觀看動畫并自主模仿。
例如,在講解立定跳遠的知識時,跳遠技術要領動作對小學學生而言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并且跳遠的動作、發力點等都需要反復多次地學習。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將動作、發力點制作成為微課視頻,經由動畫的方式將其分解,再配合語言講解,將相應內容有效呈現。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播放、回放,跟著分解動作進行學習,最后掌握整個動作技法。教師指引學生觀察、模仿,可以大幅縮減課堂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傳輸到班級平臺,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反復回看微課視頻。同時,視頻具有暫停、重播、截圖等多種功能,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鍛煉并獲得進步。
除了微課視頻的教學法,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實際演練進行指導。如在學生練習動作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動作過程錄制下來,之后選擇出動作規范、要點明確的學生,展示學生體育視頻并對其進行表揚。在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相互配合的基礎上,讓學生從實際著眼進行學習,這樣不但可以規避學生因為反復練習造成的抵觸與煩躁情緒,還可以減輕教師的壓力,讓教師有時間檢查學生學習狀況,并逐一指導,提高授課水平,活化教學方式。
3.4、借助信息技術,挖掘教學資源
小學階段是體育教學尤為關鍵的初級階段,雖然整體上來看體育課程較為簡單,但是所涉及的內容卻相對較多。在體育課程中,因為課本篇幅有限,因此很多知識點只是一筆帶過,尤其是對健康與生理方面的知識,更是涉及較少。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如若教師純粹地強調課本價值,那么不但會使得教學活動乏味無趣,還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動力。利用信息技術獲取授課資源,屬于信息技術主要優勢,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收集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延展學生知識范圍。
例如,在教學用眼衛生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理論資源進行有效挖掘,科學選擇并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豐富的理論知識中保持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關于近視眼形成、不良影響的圖片資料或者視頻資料,之后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借此指引學生思考近視眼出現的原因、哪些行為可能會導致近視,并讓學生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良習慣,后續應該怎樣改進等。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指引學生做眼保健操,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習慣。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可以掌握關于用眼衛生的理論知識,還可以進行一定的鍛煉,提高學生生活能力。
3.5、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因材施教
在信息化時代,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進行也需要合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該認識到每一名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能力、身體素質都是有差異的,為了保障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就需要秉持針對性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不成熟,遇到難度較大的知識問題時,很容易產生放棄心理,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學習環境,從而讓學生在優良的環境氛圍中取得進步,實現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講解腳內側傳接球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觀看教師預先錄制好的傳接球要點的視頻,之后讓學生學習傳球,目標設置為可以完成兩人一球相互傳球、接球,具體要求是:兩名學生之間需要間隔3m左右,用腳內側傳球,腳底進行接球,之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練習,每名學生練習10次。教師需要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詳細觀察學生的動作、表現、狀態,看學生是否已經自主掌握基礎動作要點,針對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暴露出不足與不正確的問題,應該將其全部記錄下來。如,在兩人運動時,教師發現部分學生膝蓋彎曲并不合理,因此就需要再組織進行四人傳球活動,在傳球前,教師可以將錄制好的要點動作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重視動作要領——支撐腳踏在球側大概15cm的位置,膝蓋微微彎曲,腳趾指向出球的方向。這樣基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安排教學,可以更好地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知識傳授,提高學生知識掌握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經濟與科技發展下衍生形成的新產物,信息技術具有智能、快捷等多種優勢,將其應用在小學體育課堂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優化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快、更積極地學習知識,實現教學活動的創新。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優化教學環境,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并對其展開深入挖掘和應用,提升學生健康認知能力,促使學生通過更加有益的方式達成學習目標。本文也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措施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希望可以通過筆者的探索,為相關教育人員提供建議,并為我國教育領域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衛華.新課標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策略[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4,5(14).
[2]徐帥,羅華,柳思陽.智慧體育視域下小學體育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3).
[3]昝金波.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4(06).
[4]談劍龍.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運動訓練的有效性[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4,5(12).
[5]張森,劉娟.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堂分層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C]//陜西省體育科學學會,陜西省學生體育協會.第二屆陜西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四).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2024.
[6]袁靜.學科融合背景下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的標準構建研究——基于AHP的實證分析[J].體育視野,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