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與魂,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中孕育出來的文化,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具有深刻的歷史價值、教育功能和紀念意義。榆林作為革命老區,擁有大量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產。這些紅色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艱苦奮斗的歷程,還是當代文化創新的獨特基礎。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密切相關,前者是物質載體,后者是精神內涵。文創產品作為新興的文化載體,正逐步成為傳承與弘揚文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淺談榆林紅色文化資源在文創產品中的發展路徑,既為紅色文化的物質化呈現提供參考,也為其精神內涵的廣泛傳播創造條件、拓寬道路。
1發展契合性
1.1 榆林紅色文化資源與文創產品的契合性
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與文創產品的契合性體現在歷史、文化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這些資源是中國革命光輝歷程的重要見證,具備豐富的物質和精神雙重價值,能夠為文創產品提供獨特的文化素材,深化文創產品的情感內涵。
首先,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有著深厚的歷史內涵,使文創產品富有歷史感和紀念意義。其次,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具備重要的教育功能,將這些精神融入文創產品,能夠在市場中起到文化傳播和教育的雙重作用。再者,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與文創產品具有強大的市場契合度,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滿足他們對歷史文化與現代創意結合的期待。
1.2 國家政策對榆林紅色文創產品開發支持
隨著文化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家政策對文創產品的開發給予了更多的支持,為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創新開發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例如,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明確指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革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1.3 榆林紅色文化資源為文創產品提供素材
榆林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種類多樣,包括革命歷史事件、革命遺址、紀念館和革命英烈的事跡等。這些文化資源為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首先是紅色歷史。榆林作為革命重地,見證了無數重要的革命事件。例如,黨中央在轉戰陜北期間召開的“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以及榆林清澗地區打響的反抗國民黨的清澗起義等,這些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深化了文創產品的歷史底蘊。
其次是紅色文化。榆林擁有眾多革命遺址和紀念館,例如楊家溝革命舊址和佳縣神泉堡革命紀念館等。利用紀念館的建筑外觀、館藏文物、展覽內容等,可開發紀念幣、書簽、拼圖、手機殼等文創產品,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第三是革命先輩。榆林地區孕育了許多為革命事業獻身的英烈,以李子洲同志、習仲勛同志為代表。他們的故事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創作人物雕像、傳記漫畫、主題文具等文創產品,可以讓消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緬懷這些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
1.4 榆林紅色文創產品開發原則
榆林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應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經濟效益為輔”的原則。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首先應注重傳承革命精神,傳播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在實現文化傳播效益的基礎上,通過市場運作,逐步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文創產品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實現文化傳播的商業化工具。因此,如何平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成為開發紅色文創產品的關鍵。
其次,強調文化藝術性。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應注重藝術性與文化內涵的結合。新時代,只有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導向性引領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才能堅定文化自信和意識形態自信,進一步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因此,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不僅要體現革命歷史的莊重與神圣,還應符合當代的審美需求。通過現代設計手法,將榆林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藝術化再創造,使產品既能體現革命精神,又能吸引年輕一代,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此外,還應具備市場需求性。尊重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根據不同細分市場對榆林紅色文創產品進行分類,實施精準分眾設計策略,是提高市場接受度的重要途徑。比如,針對年輕游客群體,設計時尚、個性化的文創產品,以紅色活力吸引他們的目光,展現榆林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針對中老年游客群體,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紀念意義,以紅色情懷打動他們的心靈,在設計上注重細節和品質,體現榆林紅色文化資源的莊重和深厚。
2 發展意義
2.1 提升紅色文化資源的公眾認知
紅色文化資源大致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例如革命遺址遺跡、革命紀念場館,充分展現了榆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濃烈的革命精神。第二種,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例如,革命精神、紅色文藝作品。
榆林的紅色文創產品將革命歷史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通過視覺傳達、情感表達等手段,以更生動、直觀的形式,使公眾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偉大之處,從而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與認同。這種文化傳播方式能夠彌補傳統歷史教育的不足,使紅色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2 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
紅色文化資源與文創產業的結合,不僅是對革命歷史的尊重和傳承,也是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文創產品,可以提高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提升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在現代消費社會,文創產品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載體,它們通過巧妙的設計和創意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過文創產品的創新,榆林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找到更廣為認可的表達方式,進入更大的市場空間。這不僅能夠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能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如旅游、教育、紀念品銷售等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2.3 增強城市間的文化競爭力
文創產品的創新與推廣,不僅能夠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還能夠增強其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榆林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有影響力的文創產品,可以提升榆林在文化產業中的地位。通過創新設計、市場推廣等手段,榆林的紅色文創產品有潛力成為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費者,從而推動城市的經濟與文化發展。
此外,文創產品的全球化傳播,還能夠幫助榆林加強與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紅色文化不僅是中國的寶貴遺產,也具有世界性的價值意義。通過文創產品的輸出,可以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提升榆林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2.4 傳承榆林紅色文化資源精神
一方面,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能夠觸動人們心靈、激發情感共鳴,為文創產品賦予獨特魅力和深刻內涵。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財富并非僅僅是塵封的過往記憶,更是能深深觸動人們心靈最柔軟處的精神力量。深入審視和挖掘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元素并融入文創產品設計,能夠賦予文創產品獨特魅力和深刻內涵。這種情感共鳴讓文創產品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
另一方面,文創產品作為大眾日常接觸的精神文化產品,對人們思想與文化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的健康發展。在榆林,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除了獲取經濟效益之外,也承擔著傳承優秀文化傳統、提高人民文化素質、達到感化和教育目的的重要責任。深入研究和開發榆林紅色文化資源文創產品,既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也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榆林的紅色歷史,感受榆林的紅色精神,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精神。
3 發展策略
3.1 深度挖掘榆林紅色文化資源
盡管榆林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其可應用于文創產品的文化元素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導致部分文創產品內容單一、創新不足,難以激發消費者的興趣和購買欲望。因此,在文創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應當深入研究榆林的革命歷史,提煉其中的核心文化元素,并將其巧妙地融入產品設計中。例如,通過對榆林重要革命事件、歷史人物的深入挖掘,將這些內容具象化為獨特的文創元素,使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這些產品時,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榆林紅色文化的深厚內涵。
3.2 建立榆林紅色文化資源庫
為更好地推動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榆林應當建立一個系統化的紅色文化資源庫。通過對全市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和數字化整理,將革命遺址、歷史文物、紅色故事等資源系統化地呈現出來。這不僅可以為設計師和企業提供便捷的資源獲取途徑,還能夠為紅色文化的長期保存和傳播奠定基礎。
資源庫的建立還能夠促進榆林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傳播。通過網絡平臺,將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向外界開放,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知榆林的紅色文化歷史。這一過程不僅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也為未來的文化傳播和產品推廣提供了廣泛的市場空間。
3.3 創新與傳承結合
在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榆林應堅持創新與傳承相結合。榆林紅色文化資源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價值,但這些元素在現代社會中,需要通過創新設計手段進行再演繹和表達。利用現代設計語言,結合當前社會的文化需求,將傳統的紅色文化元素賦予新的生命力。
同時,創新并不意味著脫離原有的文化根基。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對紅色文化精神內核的尊重和傳承。
3.4 培養設計人才
文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意設計,而優秀的創意設計需要高素質的設計人才。當前,榆林在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方面仍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尤其是缺乏對“如何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具備深刻理解與創造力的設計師。未來,榆林應加強對本地文創人才的培養,通過高校合作、設計競賽、專題培訓等方式,提升設計師的專業素養和文化敏感性,使其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資源,并有效運用于文創產品的開發中。
此外,榆林還應積極引進外地優秀設計人才,鼓勵他們參與到本地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中。通過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形成設計創新的活躍氛圍,推動榆林文創產業的整體發展。
4 結語
榆林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是文創產品開發的寶貴素材。通過深入挖掘榆林的紅色文化資源,結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市場需求,創新設計出具有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產品,不僅能夠推動榆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能夠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精神。
本文通過分析榆林紅色文化資源與文創產品的契合性,提出了未來發展的策略。希望通過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創新利用和文創產品的持續開發,榆林能夠在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成為紅色文化傳承與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的典范。
作者簡介:賈燁(2000—),女,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就讀于西安工業大學;高有宏(1978—),男,陜西榆林人,碩士,副教授,就職于西安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