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是基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的成長進步情況對幼兒教師貢獻進行判定的一種評價方式。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在學前教育領域應用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對于教師、幼兒、園所三方利益相關主體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本文對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進行探索,提出如下可為路徑:一是樹立育人為本的評價理念;二是建構可操作的評價體系;三是園所推行過程要循序漸進,先試點后推廣。
關鍵詞 評價改革;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4)10-0008-03
教師評價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導向,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1]。其中,增值性評價的用詞是“探索”。檢索文獻發現,增值性評價在我國尚處于探究階段,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都較少,尤其在學前教育領域,教師增值性評價研究仍是一個亟待豐富、系統深耕的課題。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解構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內涵,明晰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價值意蘊,進而探索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可為路徑,對豐富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教師增值性評價研究及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內涵結構
“增值”指產出與投入相比所增加的部分,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增值性評價緣起于美國教育追求“效益”的背景,經不同學者研究得到了大力發展,隨后,世界各國也陸續使用增值性評價法,使之日益走進教育工作者的視野,進入教育評價研究的場域。教育中的增值評價是通過追蹤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業進步,評估教師和學校能為學生學業成就增加的“價值”。增值性評價作為一種教師評價方法,是指教師通過開展學校教育活動對學生增加的價值,包括智力發展、情感態度、學習結果、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的成長,作為評價指標來判定教師的教育教學效能。值得注意的是,增值性評價評估的是教師對學生學業進步的獨特貢獻[2]。綜上研究,本文中的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是:基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的成長進步情況對幼兒教師貢獻進行判定的一種評價方法。
本文對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內涵進行解構。一是評價對象的轉變,由傳統的單獨評價教師個體轉向評價師幼雙方,即教師是評價的主要對象,幼兒也是評價的主要對象,重點關注教師對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的進步情況的正向影響及其本身得到的發展,據此評價教師教學效能。二是評價內容的聚焦。一方面,幼兒評價基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細化評價指標,如期記錄幼兒在五個領域取得的進步或成就。另一方面,對幼兒教師貢獻的評價內容聚焦在師德師風、專業實踐能力兩方面,具體體現在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反思與發展等方面,并依據幼兒實際發展情況及時作出調整,且產生正向效用。三是評價流程的指向,包括采集數據、分析數據、生成報告和運用結果。
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流程共計四個步驟:一是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地收集幼兒五大領域發展及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產生影響的數據;二是采用增值性評價領域常用的概要統計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多水平分析等模型分析數據;三是整理數據,分析結果,形成幼兒發展增值報告和教師教學效能報告;四是幼兒共育的相關利益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充分利用增值性評價報告中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與完善工作流程和方式,形成共育生態鏈,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二、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價值意蘊
(一)堅持幼兒為本,關注幼兒成長進步過程
增值性評價強調過程性和發展性,幼兒教師的所有教育行為都是為了幼兒的未來發展,這將教師評價的關注重心由“教師中心”轉向“幼兒中心”,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評價理念。增值性評價理念下,幼兒教師開展的一切工作都指向幼兒,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關注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顯式發展,主要指幼兒知識與技能的提升、過程與方法的掌握等,教師的針對性教學能夠幫助幼兒發揚優勢,改善不足。二是內隱式發展,主要指幼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和社會交往等內在技能的增值性發展。增值性評價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發展基礎的差異性,這對發展基礎較差的幼兒而言相對公平,幫助幼兒端正學習、生活態度,調動處于不同發展水平層次的幼兒的發展積極性,增強幼兒自我認可感,提升幼兒自信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三是關注特殊幼兒,事實上,幼兒教師的專業實質就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全部幼兒的成長情況,用適宜有效的方式促進他們的進步,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還能結合融合教育趨勢,重點關注特殊幼兒成長進步的過程,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幼兒的發展權。
(二)聚焦教師效能,彌補教師評價制度不足
增值性評價以幼兒成長進步的增值情況來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效能,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現行教師評價制度的不足。增值性評價對幼兒教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激發教師工作熱情與動力。將幼兒家庭社會經濟背景等因素剝離出去,著重考察教師對幼兒成長進步的“凈效應”,可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動力,也可以減少其他教師“不作為”“搭便車”的行為。二是提升幼兒教師專業素養。增值性評價對教師進行分層考察,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情況,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效,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指導,實現專業成長;能夠幫助教師反思教學過程,進行階段性總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案,系統性、針對性地開展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以成熟專業的姿態應對幼兒“拋過來的球”。三是提高教師職業認同感。增值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方式,幼兒教師通過教學效果反饋,能夠直接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滿足感、認同感,有利于提高工作積極性,增強職業幸福感,緩解教師職業倦怠。
(三)掌握幼兒進步過程信息,調整園所教學管理策略
增值性評價的運用可以探究出教師的哪些行為和特點能夠促進幼兒五大領域進步與發展,較為直觀地反映教師的貢獻度,衡量幼兒園一段時間的教學收益,這對幼兒園調整教學管理策略、明晰未來發展方向具有積極作用。其一,進行更為合理的教師管理。幼兒園能夠根據教師增值性評價提供的信息,了解不同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按照教師特點安排教師調配和流動;區分能力型教師和發展型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經驗共享、專業培訓等活動,肯定能力型教師的教學貢獻,提升發展型教師的各方面素養,在選人用人方面更具有針對性[3]。其二,增值性教師評價在促進教師和幼兒發展進步的同時,能進一步激發整個園所提升保教質量的積極性。實際上,幼兒的增值性發展水平和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能更具說服力地反映一所幼兒園的綜合水平,這對一些處于弱勢地位的幼兒園而言,是一條提高教學熱情、調動園所發展積極性,從而改善公眾刻板印象的有效路徑。其三,教育作為一個公共領域,是在與社會各界的交流互動中進行的,幼兒的成長進步毫無疑問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全方位影響,特別是幼兒園、家庭與社區三者的合作交流。幼兒園可將幼兒增值性評價報告和教師增值性評價報告提供給幼兒教師或園所管理者、家長與科研機構,讓幼兒教育的相關利益主體都對幼兒發展進步情況有所了解,從而調整家園社協同育人工作,滿足全社會、全方位、全過程幼兒共育的需要。
三、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路徑探索
(一)樹立育人為本的評價理念
教育評價理念是教育評價的價值指導,主導著教育評價的形式與方法。教師增值性評價是看到全體幼兒取得發展與進步的全過程,從而鑒別、評估教師教育效能的一種評價方式。實際上,增值性評價更是一種思想,它將教師評價看作教與學系統的一部分,支持教師個體專業素質的提升,堅持“以幼兒為本”,確保在后續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每一個幼兒都取得進步、得到發展提供持續有效的支持。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我國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要以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理念為指導,系統關注幼兒在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和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的成長進步。評價過程中,不能因過分追求復雜的評價技術、局限于外在的評價模型而忽視教育的本質,偏離增值性評價的主旨,徒增教師和園所的負擔。
(二)建構可操作的評價體系
擁有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是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能得以推行的基礎條件,而評價體系的建構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幼兒園領導等多方主體的共同努力。本文嘗試從下述三個步驟對評價體系進行建構。第一,完善教師評價指標。對教師的評價要有針對性,比如新手教師和熟手教師在同一個領域會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學組織和教學行為。對幼兒的評價也要有針對性。目前,我國幼兒學習與發展主要關注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大領域,每個幼兒在每個領域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和發展水平;雖然幼兒園教育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但在對幼兒發展情況進行評價時仍需分領域進行逐個考察及有針對性地評價。第二,采用多種評價工具。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可使用工具可分為標準化工具和生成性工具。標準化工具主要有三種:一是使用量化性表格或問卷對幼兒發展水平進行測查,進一步完善后作為增值性教師評價工具之一;二是通過直接性測試獲得幼兒體能發展水平的直觀數據;三是依據《指南》中的各項指標,對照指標衡量幼兒進步與發展情況,進而評價教師教育效能。生成性工具主要也有三類:一是溝通交流,教師鼓勵幼兒自我報告或者與教師交流談話,并以此來考察幼兒的進步與發展現況;二是教師觀察記錄表,教師定期使用描述性語言記錄每個幼兒的發展情況;三是幼兒成長檔案冊,采用“案例+數據”形式呈現,案例使用文字描述、圖片打印、作品展示等方式,數據結合《指南》或相關高信效度的量表進行統計、分析與呈現,全面展示幼兒五大領域增值發展情況。[4]第三,建立幼兒成長數據庫,將上述步驟收集到的所有幼兒的成長信息納入數據庫,方便評價負責人及時對數據進行對比、測試、評價、調整,看見兒童成長,依據兒童成長數據真實、客觀評價教師工作效能。
(三)園所推行過程要循序漸進
我國對增值評價仍處于探索階段,尚不具備推行增值評價的成熟條件,在幼兒園運用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法的具體情況和效用也還猶未可知。因此,此項工作的開展需要各相關利益主體思想統一,達成共識,以一種柔和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行。一是要借助外部支持,通過專題講座、專家培訓等方式,對教師增值性評價進行深入解讀,傾聽教師反饋,答疑解惑,幫助教師全面理解該評價方式的內涵、價值和運用。二是開展班級試點,奠定推廣基礎。可在幼兒園先選擇1~2個班級,采用增值性評價進行測試,及時觀察、記錄幼兒成長發展數據,評估教師的工作效能,據實精簡評價程序,整合運用經驗。三是持之以恒,助推增值性評價工作常態化。教師增值性評價尊重幼兒發展的復雜性,強調幼兒發展的循序漸進性,給幼兒慢慢成長的機會。因此,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到幼兒園領導,要自上而下一盤棋,思想統一,行動統一,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著手將增值性教師評價推進成為幼兒園的常態化工作,積累和總結實際評價經驗,為后續讓增值性教師評價法全面落地奠定基礎。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首要環節,要實現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幼兒教師評價改革是重大難點,而聚焦于教師增值性評價則是改革的一個突破口。盡管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對幼兒教師增值性評價可為路徑的探索,能夠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促進幼兒發展的協同共育,滿足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的需求,服務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
(徐健,深圳市光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幼教集團玖龍臺幼兒園,廣東 深圳 518000;朱文靜,深圳市光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廣東 深圳518000)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4-10-0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2][3][4] 仲筱.幼兒教師對增值性教師評價的認識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 2022:11-14,50-51,40-42.
責任編輯:毛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