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30年間獲得了“杭州市優秀律師”“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全國優秀律師”等多個榮譽稱號。當選人大代表后,他又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在立法、監督、公益等多個領域書寫著自己的履職答卷。
他就是杭州市拱墅區人大代表、浙江杭天信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余月海。2023年5月,他被聘為省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專家庫成員。
立法前線的“智囊團”
2022年4月,杭天信律師事務所被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余月海迅速成立了立法聯系工作室,帶領35名律師團隊,積極配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立法調研,認真完成市人大常委會交辦的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等任務。
兩年間,他們參與了《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杭州老字號傳承與發展條例》等24部地方性法規的意見征集,召開調研座談會12場,提出意見建議100余條。
為了更廣泛聽取群眾的立法訴求和立法建議,杭天信基層立法聯系點還不斷加強信息采集點管理和信息采集員隊伍建設。2024年3月27日,杭天信基層立法聯系點信息采集點授牌儀式暨信息采集員培訓會舉行,拱墅區總工會、拱墅區婦女聯合會等12家單位成為立法信息采集點。
這是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指導下,余月海帶領杭天信所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又一扎實舉措,旨在更好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紐帶作用,夯實立法工作群眾基礎。
法治監督的“吹哨人”
身為一名人大代表,又是一位法律人,余月海在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各項工作監督和司法評議中,總能以專業的眼光、務實的態度,提出切中要害的意見和建議。
2024年6月26日,拱墅區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區法院關于立案工作情況的報告。作為常委會組成人員,面對區法院立案工作的繁重任務,余月海既肯定成績,又直言不諱地指出了“立案難”問題,提出了加大訴源治理力度、提升立案工作透明度等建議。
在參與拱墅區人大組織的“兩官”評議時,作為評議組成員的余月海,又從專業視角一針見血地提出建設性意見:“要加強業務培訓,增強法官的各項司法能力,從根本上保證案件質量。”“要不斷完善案件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瑕疵案件的監督和糾正。”
針對日常履職中發現的問題,他還向區人代會提交了《關于建立、扶持“拱墅區運河法律服務產業園”發展的建議》,建議整合現有法律服務中介力量,打造“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高質量建設“大運河文化區”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
他的每一次發聲,都是對法治建設的積極推動,更是對百姓利益的堅定維護。
公益服務的“領航者”
在余月海的心中,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溫暖人心的力量。他認為,法律的力量應當惠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因此,他和他的團隊長期致力于公益法律服務,從城市到鄉村,從校園到社區,從未成年人保護到老年人權益保障,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
自2013年起,杭天信所便承擔起杭州市12個社區的法律咨詢工作,每周定期進社區為群眾答疑解惑。2016年,杭天信所又與淳安縣6個鄉鎮結對,為其提供法律援助與咨詢。
每年的3月15日,他們都會組織開展“3·15”公益法律咨詢服務,赴學校、社區、商圈面向中小學生、老年人群體、企業,舉辦未成年人保護、老年人權益保障、新公司法解讀等主題講座。類似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余月海每年都要組織開展10多場。
在余月海的帶領下,杭天信所于2016年注冊成立了浙江省律師界第一家公益組織——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務中心,為經濟困難群體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服務和社會公益維權工作。其后,又相繼設立了景寧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務中心、淳安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務中心,每年辦理各類公益案件1500多件。
2020年,又成立了浙江杭天信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免費為群眾提供糾紛調解服務,合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社會做一次公益援助很簡單,但難的是一直堅持。我想讓杭天信所成為公益法律服務的領航人。”余月海說。
就這樣,在立法、監督、公益等多個領域,余月海都以法律之筆,繪就了一幅幅生動的履職畫卷。他的故事,是法治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新時代人大代表的亮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