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2024賽季中超聯賽以上海海港衛冕、梅州客家和南通支云降級而告結束。疫情后的中超賽程賽制經過了平穩調整,新一輪反賭掃黑告一段落,更多球隊股改持續推進。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超聯賽進入穩定期。
在穩定的大環境中,中超聯賽有了新變化:90后球員成為賽場上的絕對主角,80后已經以教練身份出現在場邊,外援規定調整為5人首發登場。但是,這些變化無法改變中超聯賽整體質量仍然偏低的現實。如何更好地為中國足球的發展服務,將是未來中超必須承擔的責任。
2024賽季中超從初期就奠定了“上海灘爭霸”的主旋律,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賽季末,擁有金牌球市的成都蓉城和北京國安始終無法擠入爭冠集團。除這4隊外,有10支球隊的積分不到40分,從第七名的浙江到第十四名保級成功的深圳新鵬城,差距只有9分。半數球隊在聯賽最后階段陷入保級掙扎中。
從整體來看,城市體量決定了球隊的成績。爭冠的球隊來自中國的經濟之都上海,競爭亞冠的球隊是新一線城市成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降級球隊出自小城梅州和南通。這說明,雖然中超聯賽結束了金元時期,但財力仍然是職業足球不可撼動的基礎。

上海海港一直是投入穩定的球隊。2023賽季尾聲,上海申花宣布股改完成,這也給了他們爭奪冠軍的資本。2024賽季,上海申花已經做到足夠好,僅輸了1場比賽,只比海港少贏1場球。上海海港以強大的進攻火力打出多場大比分勝利,最終以1分的優勢獲得聯賽冠軍。相比2023賽季奪冠時領先第二名山東泰山5分,上海海港的實力優勢變小,之于聯賽是個好現象。
成都蓉城、北京國安與上海雙雄之間的差距并非在球場上,而在于球隊資金的穩定性。2024賽季中期,成都蓉城就傳出投資商要撤資的消息,疫情后北京國安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幸好有地方政府力挺,兩支球隊穩住了陣腳。成都蓉城的股改持續推進,到賽季末已基本穩定,北京國安將在冬歇期解決債務和投資問題。
降級的南通支云和梅州客家都是實打實的小俱樂部。梅州客家2024年也出現了資金緊張的問題。南通支云雖然沒有欠薪,但城市體量決定了球隊的投資力度和吸引資金能力有限。
目前,中超股改的大趨勢是“ 民退國進”,地方政府協調當地一家或多家國企來持股俱樂部,保障俱樂部生存的基本盤,再依靠俱樂部招商引資和運營增加投入。這種方式決定了中超未來必然成為一線城市俱樂部才能立足的聯賽。當前一線城市與地方城鎮的經濟差距決定了中超球隊之間的差距也會隨之拉大,造成了2024賽季上海、成都和北京領銜亞冠區,南通和梅州降級,山東、天津、浙江、河南等地俱樂部位居中游的現狀。
城市的經濟體量決定俱樂部投入,進而決定了球隊的陣容。這一點在上海海港身上體現得最明顯。奧斯卡是僅有的金元足球時期留隊至今的外援,對于球隊的作用不言而喻。這個巴西人2024賽季打進14球,助攻20次,上海海港打入的96球中有三成與其有直接關聯。來自西甲的外援巴爾加斯為海港打進12球,助攻12次。有這兩人在身后策應,前鋒武磊打入34球,古斯塔沃打入20球,分別獲得聯賽金靴和銅靴。
山東泰山在大牌外援費萊尼離開后,引進了K聯賽知名外援澤卡。但澤卡一直受傷病困擾,在聯賽后半段才回歸球隊,這對山東隊成績下滑造成直接影響。北京國安在賽季初期錯誤地放棄了表現出色的韓國外援姜祥佑,留用了非洲前鋒阿德本羅。然而,阿德本羅持續前幾賽季的低出勤率,被認為是北京國安沒有獲得亞冠資格的重要原因。另外,羅馬尼亞足球先生斯坦丘離隊,導致武漢三鎮實力整體下滑。梅州客家這樣的小俱樂部也因為后衛杜加利奇被深圳新鵬城挖走,導致后防不穩而降級。
可見,中超各隊仍舊對高質量外援非常倚重。2024賽季外援規定調整后,5名外援可以首發登場,更加重了外援在球隊實力中的分量。
同時,30歲以上的老將仍在各隊占據重要位置。上海海港的核心框架仍然是張琳芃、王燊超、呂文君、武磊、顏駿凌等球員,其中武磊和顏駿凌出生于1991年,其他幾位是80后。上海申花經過近兩年的蟄伏,涌現出朱辰杰和蔣勝龍這樣年輕的國家隊隊員,但吳曦和于漢超的作用仍不可小覷,很多場比賽都是這兩位老將力挽狂瀾。于漢超多次貢獻絕殺,重返國家隊的呼聲很高。北京國安盡管近兩年引援不斷,但于大寶、王剛、池忠國、侯森、張稀哲、李磊等老將仍舊是球隊主力框架中的一員。在無法打開局面的時候,于大寶和張稀哲仍是北京球迷最先想到的球員。
80后退出中超的舞臺,是緩慢且留有痕跡的。90后中生代球員特點不明顯,成為各隊建隊的“分母”,決定比賽的還是那些“分子”——外援和老將。
說到年齡,中超教練的更新換代比球員要快得多。出生于1988年的于大寶、1987年的于漢超還在為球隊進球,出生于1980年的邵佳一已經拿起了教鞭。邵佳一接手青島西海岸后,中超聯賽的本土教練進入80后時期。在青島西海岸執教的時間里,他的能力得到肯定,低調謙遜,敏而好學,知人善任,幫助球隊保級。

2024賽季結束時,中超有5位本土教練,分別是天津津門虎的于根偉、滄州雄獅的李霄鵬和肇俊哲、長春亞泰的謝暉和青島西海岸的邵佳一。除邵佳一是80后,另外4人都出生在1974年以后,也都是當年米盧率領中國隊沖擊2002韓日世界杯的球員,謝暉和邵佳一還有豐富的留洋經歷。與老一代教練相比,他們更有個性,有獨特的風格。隨著各俱樂部降低投入,外教質量也出現了下滑。2024賽季來自西歐主流聯賽的教練少之又少,亞洲和東歐教練成了主流。年輕的本土教練利用自己球員時代的經歷,退役后不斷學習,縮小了和中超外教之間的差距。
2024賽季中超總體來說非常平穩,關注度比起金元時期有所降低,為本土年輕教練減輕了壓力,營造了更好的生存環境。同時,正是因為關注度降低,有關裁判的話題比以往少了很多,賽場違紀的現象也明顯減少。爭議話題少了,讓看點回歸到比賽本身。
數據統計顯示,2024賽季中超的場均跑動距離和高強度沖刺跑距離都比2023賽季有所上升,凈比賽時間也比2023賽季有所增加。這表明,良好的環境有利于聯賽發展。但同時必須看到,中超聯賽目前只能用穩定來形容,只有繼續進步才能為中國足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超聯賽當前的水平仍然非常低,從80后老將仍占據球隊重要位置就看得出來。已經33歲的武磊進球如砍瓜切菜,同樣33歲、體力只能支撐半場的張稀哲還是能送出精妙助攻,年齡更大的李提香、于漢超都有進入國家隊的呼聲,足以說明中超本土球員的嚴重低質。
賽季初,中國足協推出新規,允許各隊5名外援同時出場,被看作提高聯賽質量的一項舉措。實戰中,各隊大多讓三四名外援首發,替補席上留一名外援作為后手,這項規定的實際作用大打折扣。
外援的配備也基本趨同:一名身材高大的非洲中鋒、一名速度快的巴西或非洲邊鋒、一名身材壯碩的中后衛以及一名奔跑能力強的中場。這樣的外援組合成了球隊標配,導致各隊打法趨同。如今,除了浙江隊還在堅持后場組織的進攻模式,其他球隊都采用更簡單的比賽戰術。中超技術粗糙和戰術含量低下,直接影響國家隊在洲際比賽中的表現,球員無法適應洲際比賽的節奏,技術能力也無從發揮。
那么,中超有沒有必要增加外援數量,來提高聯賽整體質量?這是需要中國足球有關部門仔細研究的問題。亞冠聯賽改制后,外援數量已經不受限制,本賽季就有球隊讓多達9名外援登場。然而,日韓聯賽因為對本土球員的使用已形成體系,使用外援相當慎重。馬來西亞柔佛等低水平的球隊對外援依賴較大。亞足聯通過增加外援數量來提高比賽質量的做法,效果欠佳。中國足球有關部門需要繼續思考如何進一步優化外援規定。
此外,是否采用跨年賽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日本足協已通過決議,J聯賽將在2026年開始實行跨年賽制,韓國K聯賽也將在本賽季結束后討論跨年賽制,最快在2025年實行。如此改變都是為了應對亞足聯調整亞冠和國家隊賽程,進一步與全球接軌,這是大勢所趨。
中超聯賽改賽制是一個難題。中國是亞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南北氣候相差極大。中國東北的緯度高于韓國,只有5-10月的半年時間適宜開展室外足球運動,南部沿海地區氣候與泰國相似,6-9月濕熱異常。目前中超聯賽擁有著亞洲最緊湊的賽程,原因就與氣候有關。若改成跨年賽制,北方球隊在寒冷的冬季比賽,對球員和球迷都是考驗。
當前的自然年賽制對參加亞冠聯賽的中超球隊影響較大。2024賽季結束,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山東泰山等隊身心疲勞的球員們還要繼續征戰亞冠。中超聯賽的質量本就不高,明明有征戰洲際賽事的寶貴機會卻應付了事,受害的是中國足球。
中超聯賽逐步走上正軌,但時間不等人,穩定不等于停滯不前。中超最重要的任務仍舊是為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服務,與世界足球接軌,向先進足球學習。如今的穩定是暫時的,變化才是中超必須經歷的主題。成都蓉城以季軍收官,首次打進亞冠賽事。
責編 柏強 陶莽 王敬澤
